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望引领学生通过经历一个个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初步体验;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起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初步认识。要建立  相似文献   

2.
张利 《生物学教学》2013,38(10):29-30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剖无脊椎动物的基本技能,提高观察能力,进一步理解生物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隐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重视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勇于探究、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校师生在几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生物与环境系列探究活动课程形式。  相似文献   

4.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 面,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环境得到物质和能量, 得到信息和栖所,——生物离不开环境;另一 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的 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生物 改造着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以鼠妇为实验材料,通过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关于鼠妇的参考资料,是这样描述的:“……生活在陆地上潮湿阴暗处,以腐烂植物为食,怕光,常夜间出来活动。”笔者一次偶然观察到,在阳光明媚的条件下,有许多鼠妇以每分钟2—3米的速度在干燥的水泥路面上四处爬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被广泛关注起来,为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要积极渗透保护环境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注重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探究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生物实验,起到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环境,从而实现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引导、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在生物学习方面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承上启下,整合教材 《植物与环境》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五课内容,教材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是为了适应生长的环境,从而了解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9.
1对“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的改进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以“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模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模拟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教育生态学中关于教学物理环境创建的相关理论,对小学科学课常态教室、实验室、科学活动园地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与环境》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第五课内容。教材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是为了适应生长的环境,从而了解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3):167-168
在幼儿园开设的课程中,环境创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与美术课程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贴近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促使幼儿能够在美术课程活动中互相学习,通过环境创设搭建美术教育活动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感受最大的乐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术课程的有效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合理的开发设计学校的校园、生物实验室和教室的环境,使之成为师生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重要课程资源,对推动生物学课程改革意义重大。一、学校环境作为课程资源的优势1.提供实践和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原  相似文献   

14.
1 自然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自然课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为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环境中发现自然、探究自然、改选自然 ,通过探究性教学 ,使小学生能够感受探究的乐趣 ,初步具有探究的意识 ,特别是对自然科学的向往。2 自然探究性教学的焦点2 1 活动性。自然课首要的就是要强调并突出自然的活动性。“以活动促发展”是探究性自然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切入点。学生在自然活动中感受到认知自然的愉悦 ,学生思维活跃 ,不仅其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得到自由的发挥 ,而且其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与培…  相似文献   

15.
程虹  丁璟 《生物学教学》2009,34(6):71-71
汇集20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之精华;培育21世纪生物教师与学生人才队伍。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王建华、张文华、刘国璋等主编的《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指南》(精装本)是《上海校外教育丛书》之一,该书的编写获得了上海市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的资助,是进行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难得的一本工具指导书。该书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探究水质污染程度与生物细胞微核率高低的关系"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一个探究课题,上海<生命科学>教材高中试用本第3册中也有类似的实验.中学阶段开设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因子对细胞变异的影响,并能紧密联系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中学开展本实验的还很少.本文针对该实验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中学开展该实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活动利用香蕉、果蝇、浮萍初步探究了紫外线对生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通过光处理与暗处理的对照,验证了生物体中存在着光修复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模拟探究活动:一是模拟一定环境及该环境中各色生物,二是模拟"捕食者"捕食"猎物",统计存活的"猎物"数. 其目的是通过对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数量的统计,找出该环境中最适宜生存的生物,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理解保护色是在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 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计划,存在"环境"材料的选择不易操作、"捕食者"的捕食活动易受其主观思想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姬显义 《林区教学》2013,(11):67-6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数学建模意识,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建模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模型;通过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发现并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应用与拓展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