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绪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它是通过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途径实现的。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情绪既是个体的主观体验,也是经常需要自身调节的对象,因此作为自我调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调节是个体主观性动力过程。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一定的行为策略和机制,管理、调整或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包括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的过程。文章综合描述了情绪调节定义、方法及其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工作场合的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个体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由三个成分构成: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情绪的不同状态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比如,遭遇负性情绪,通常会引起人的不愉快的反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情绪调节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方式作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作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自己的冲动行为。情绪调节理论强调如何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施加正面影响,符合身心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在教育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其理论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核心情绪位于任一情绪情节的中心,可以通过效价与激活两个维度来描述。它与心境类似但又有所不同,心境是没有对象的或者只有“准对象”的延续的核心情绪。因此核心情绪可被体验为自由漂浮的(心境),也可以被归因于某些因素(从而开展一段情绪情节)。核心情绪是特定情绪产生的前准备状态,与知觉过程、认知过程以及行为过程混合而成意识流,故人类意识中的情绪建立在核心情绪基础之上。核心情绪与意识、语言、记忆、人格以及心理健康也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是一个知情交流的过程。情绪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所有的信息加工过程都含有情感成分,没有情绪的信息加工是不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情绪、情感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有忽视情绪、情感的教学作用的倾向,甚至由于极度强调竞争,使一些学生出现过度焦虑、恐惧、厌学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诱发和调节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量表对37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以考察两种情绪调节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日常情绪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人更习惯采用认知重评的调节方式,正情绪体验较多,负情绪体验较少;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正情绪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负情绪差异不显著.分层回归分析表明,教育、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正情绪体验的两个重要的人口学变量,来源地和收入是影响老年人负情绪体验的两个重要的人口学变量;认知重评正向预测老年人的正情绪,负向预测负性情绪,且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交互效应对老年人正情绪预测显著,对负情绪预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婴儿期是个体情绪调节发展的起点,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之一.看护者对婴儿的情绪调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各个理论模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看护者在婴儿情绪调节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依恋系统激活和动力模型强调看护者的可得性对婴儿情绪调节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强调看护者的敏感性对婴儿情绪调节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看护者的回应策略对婴儿情绪调节的影响,共同调节模型理论强调看护者的依随行为对婴儿情绪调节的影响.文章着重梳理了四大理论模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激发情绪对学习的动力性作用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情感性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观和情绪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是课堂中主要的情绪,如何把课堂唤醒调整在适宜水平是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生理唤醒、认知评价、人格特征三个方面的特点,灵活采取策略来诱发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2.
受史学情感转向及情绪转向的影响,教育史中的情感与情绪研究受到重视。目前教育情感史研究主题是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以调控和培养情感行为的规章制度为主要对象,以"治理"为研究视角,集中于学生情感行为的研究,这同史学家把"情感"视为可以调节与控制的行为的认识有关。近年来史学领域出现的"情绪转向",较于情感史,更为注重"事实的"情感行为及强调身体关涉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认识和理解教育历史的能力。对身体的关注,则可以沟通情绪研究与情感调控研究,而教育史研究实现合理的身体关注,需要教育转向为情绪史。  相似文献   

13.
杨萍 《儿童音乐》2013,(8):42-44
强调体验音乐的过程,也就是强调学生个体独立品味音乐的过程。只有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的境界。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在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提出了比义务教育阶段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过程的体验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求学生从记忆音乐主题入手,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及创作特点,再到结合题材内容、创作背景等感知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与体裁形式,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听赏者个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通过学生个体在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参与,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强化、反馈、分析、评价等获得情感的深入体验。因此,强调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过程的教学策略,在审美能力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综合不同情绪的多层模型所构建的理论框架,阐述了情绪的双重记忆模型,展示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在其复杂的交互系统中的运作,表明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对认知各重要领域均具有恢复作用。针对在情绪调节中运行的认知过程不同,系统地考察了连续注意、记忆过程、意识和情绪体验觉察等问题,结合临床应用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在认知、情感、意动三大心理领域中,情绪属于情感领域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鲍尔的情绪与认知联想网络理论提出,情绪以结点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知识架构中,并和知识架构中概念、命题等其他结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结点被激活,都可以将兴奋沿着结点之间的网络路径传递到其他结点。基于此理论观点,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诱发师生情绪以期达到与教学的匹配,建立相关教学知识与情绪的联结;提高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使教师、学生、教材情绪达到一致;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各类情绪。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对情绪和情绪调节的研究的步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力。情绪和情绪调节过程是正常或不正常机能的基础。本文参照了在情感概念的更宽广的领域和心理治疗研究的更大的问题空间内对已有的情绪和情绪调节措施的重要述评,并且强调整合情感和临床科学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例,探讨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基础上的异同。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和行为表达,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和内侧眶额皮层的激活水平;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会增强,内侧眶额皮层的激活程度也会增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在遭遇极端负性事件时,表达抑制更可能作为保护性因素发生作用,有效维持人们的心理弹性。此外,提出进行无意识层面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视角,将可能成为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生态道德包括生态道德认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等要素。心理学家伊扎得曾指出,情绪情感“是一个动机系统,一个人格过程,这个人格过程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情感是人生命态度状况的重要表征,它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着人的一切交往行为中。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以生态道德情感的激发为核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与环境同处一个发展系统,人们只有激活了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道德情感的唤醒,  相似文献   

20.
在情感教育研究的大力推动下,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三维目标的直接引领下,教师情绪表达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时髦的话题。所谓教师情绪表达,皆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内在情绪体验不经过调节直接表达出来或经过调节再表达出来的外部反应,它具有目的性、表层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其主要受教学情境、学生情绪、人格等因素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情绪表达策略有四种:夸大策略、弱化策略、掩饰策略、平静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