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它们的实质,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它们的作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使用滑轮组和组装滑轮组. 二、教学重点 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它的省力情况. 三、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四、教具 弹簧秤、砝码、铁架台、单个滑轮、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相似文献   

2.
滑轮组知识不仅涉及机械效率、功和功率,还可结合浮力、杠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如何突破滑轮组教学难点是本章教学的重中之重,滑轮组教学的重点在于滑轮组的组装,而滑轮组的组装关键在于确定绳子的段数与滑轮个数的关系,省力规律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实验操作课则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那么怎样上好实验课呢?一、实验操作前的指导小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总是从兴趣着眼,容易被表面现象所掩盖,实验的目的不明确,随意性较大。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按操作的要求确定指导的重点,以便于学生全面准确地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滑轮组》时,重点指导滑轮组的组装。组装前,我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叫滑轮组?2.如何组装滑轮组?3.这样组装的滑轮组有什么好处?这样在记忆滑轮组要领的同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几种组装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4.
滑轮组的组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其实滑轮组的组装还是有规律的.滑轮组由定滑轮、动滑轮和绳子组成,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我们带来方便,但要多移动距离.定滑轮、动滑轮的个数为相同或者相差一个,其组装有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5.
要想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关键是要找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明确绕绳的始端系在何处,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动、定滑轮个数,组装滑轮组,下面就几种情况谈谈滑轮组的组装方法。  相似文献   

6.
要想进行滑轮组的组装 ,关键是要找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 ,明确绕绳的始端系在何处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动、定滑轮个数 ,组装滑轮组 ,下面就几种情况谈谈滑轮组的组装方法。1、理想情况 (即不考虑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 ;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 =GF ,其中G为物  相似文献   

7.
会计算滑轮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是我们学习滑轮组知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按要求设计并组装滑轮组,是同学们学习滑轮组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近年来中考常遇到的一类题目.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下面谈谈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供同学们参考.我们知道,“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不计摩擦时,提起重物所用的力F.(其中n表示直接与动滑轮和动滑轮的挂钩相连的绳子的段数).如图1中的n为2,图2中的n为3,图3中的n为4,图4中的n为5.根据图中的滑轮组,通过分析、比较,可总结出组装滑轮组的一般规律.一、确定绳子的段数.根据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教学中学生对设计滑轮组及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感到很吃力且经常出错的问题,总结了一套“设计滑轮组及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滑轮组问题归类分析滑轮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类。1、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根据滑轮组的结构(组装形式),先确定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再根据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拉力等于作用在动滑轮上阻力的n分之一的关系(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求得拉力,确定省力情况。  相似文献   

11.
周全程 《考试周刊》2011,(54):184-185
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是初中力学中的重点,也是初中力学解题的难点。本文通过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的例题来寻求解题方法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滑轮组的教学,其难点就是组装设计和绕线方法的确定。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学生了解了动滑轮、足滑轮的构造、使用方法;明确了“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虽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  相似文献   

13.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既能改变动力方向,又能省力.组装滑轮组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1步: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 当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时,  相似文献   

14.
在滑轮和滑轮组的教学中,滑轮组的应用相当重要。我根据滑轮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滑轮组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作法。 一、首先搞清滑轮组的组成有下列两种情况: 1.在实际应用中,滑轮组有奇数个滑轮和偶数个滑轮组成。在奇数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中如定滑轮是奇数个,则动滑轮是偶数个;如定滑轮是偶数个,动滑轮则是奇数个。 2.在偶数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中,不论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不是奇数个就是偶数个。无论怎样组成,只能根据实际应用,要求选用的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应该是最少。 二、关于滑轮组绕过绳子的段数。不论是奇数个滑轮还是偶数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所能绕过绳子的最多段数是: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加一,而且承担重物绳子的最多段数也是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加一。 三、绳子的具体绕法分下列两种情况: 1.在奇数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中,如果定滑轮的个数少于动滑轮的个数,绳子的一端必须拴在定滑轮的钩上,绕过滑轮组绳子的段数是滑轮组的个数加一,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也是滑轮的个数加一,绳子上拉,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15.
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会变化的 例1一同学在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时,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两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接着又用同样规格的滑轮,组装了一个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也匀速提起两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与第一次实验提升的高度相同,弹簧测计的示数比第一次小.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在滑轮组的设计中 ,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是不能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进行设计。 2是由于对滑轮组设计的要求、规范和办法了解甚少 ,出现设计上的错误。怎样才能正确的完成滑轮组的设计呢 ?首先要明确设计滑轮组的两点基本要求 :①在完成实际要求的前提条件下 ,应用最少的滑轮组成滑轮组。②每一个滑轮 ,绳子不能重复缠绕。在此基础上 ,滑轮组的设计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办法  相似文献   

17.
滑轮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类. 一、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根据滑轮组的结构(组装方式),先确定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并根据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拉力等于作用在动滑轮上阻力的几分之一的关系(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求得拉力,确定省力情况. 例1 如图1所示,在水平地面上静放的物体重G=200N,物体与地面间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物”的角度看,滑轮组虽然是由简单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所组成,但组成的滑轮组却有一定复杂性;从“理”的角度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涉及功及功率,知识覆盖面广.所以,对滑轮组的认识就一定是全方位的,应作为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加以强化.而功、功率及机械效率都比较抽象,特别是滑轮组位于不同位置时更为抽象和复杂,所以,对滑轮组多角度应用的掌握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也应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19.
范冬娟 《考试周刊》2011,(87):164-165
新课程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追求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气氛的轰轰烈烈的同时,忽视了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效性,从而出现了"假讨论"、"假探究"等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校确立了"打造儒实课堂,追求优质高效的行动研究"的课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下面我就《滑轮组》一课,谈谈在日常教学中追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杠杆与滑轮是主要的考查内容.关于杠杆的考点有:(1)会作出杠杆的示意图;(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进行计算;(3)判断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对于滑轮组,多要求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