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廖传景  范红英 《中国德育》2005,(10):16-18,33
大学生历来是网络大军的主要力量,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2004年6月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到了网络用户的21%;2003年在苏州大学413名大学生中进行的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90.2%的是网民……许多研究证实,当前大学生上网总体状况良好,上网安全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半年增加了90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增长率为23.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及与网络成瘾、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月平均手机上网支付费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4.84,P=O.009);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3.24,P=O.041).②上课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F=5.34,P=O.005);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F=5.004,P=O.007).结论:网络成瘾程度高的学生也倾向于更多的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排解学习倦怠情绪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忠 《教书育人》2009,(12):92-93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危害 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000万,学生在网民中占36.7%,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网民有1800万。另据中国大学生网络协会的调查,我国大学生中有上网成瘾表现的约占17%,另有13%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5.
《江西教育》2005,(10):38-39
一、上网成为一种时尚 1995年.我国才开始向公众开放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20日公布的第十四次统计报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的计算机已经从1995年的400台发展到3630万台,上网人数则从7000多人变成了8700万人。在我国8700万上网人群中,18岁以下的占17.3%,即目前我国有1505.1万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根据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口前欧盟只有0.6%的家庭并未安装有线宽带或覆盖移动网络,而在这些区域未来将会采用卫星接入的方式让用户连接到网络。目前欧盟的DSL、有线电视和光纤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6.1%。移动网络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9.4%。欧盟目前正在加快成员国宽带上网速度。欧盟有两个目标:一是在2020年实现全民上网速度最低达到30Mbps,另一个目标是欧盟半数的家庭享受至少100Mbps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网络》2008,(9):78-78
随着互联网访问安全需求的蓬勃发展,众多的企事业单位用户需要管控员工访问互联网的行为.对一些色情.赌博.反动类的网站需要进行过滤和封堵.以维护一个安全可靠的互联网环境.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便应运而生了。和任何新事物出现一样.总有一些不负责任、技术手段落后的厂商.以某些噱头来误导用户。在上网行为管理领域.最大的误导就是极力鼓吹URL网址数据库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走进网络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选择。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占中国网络用户的比例为21%,已成为上网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群体。而近几年大学生中上网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成为了高校乃至社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上网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对大学生上网成瘾的现状、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电子化政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上网的历史背景,阐述了我国政府上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政府上网的必要性:政府上网能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有效地达到治理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下简称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从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分析入手,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地点、上网设备、上网深度及网络生活形态等各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观念、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以其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使人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据统计,截止1999年3月,全球互联网(INTERNET)用户已经突破了1.67亿,联入网络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87个,预计到2002年,用户将增加到3—10亿。从中国情况看,网络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据调查显示,1998年底网民只有210万,1999年底达到890万,截止2000年6月30日共有1690万网民,上网用户平均每6个月翻一番。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据统计,在众多网民中,学生占了20%。其中,大部分学生上网玩游戏,相当一部分学生上网聊天、看娱乐新闻,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由此引发了我们对网络负面影响及其防范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学校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大学生上网对其学习的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控制上网时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娱乐.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对于个别沉迷网络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发现.通过教育手段帮助他们走出虚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最近,手机扫黄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据统计,目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1.81亿,其中10岁~29岁的手机网民最为集中。淫秽色情手机网站好像信息时代的海洛因和鸦片,甚至比海洛因和鸦片危害更大——网络色情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如果不能及时地阻止其传播,就会祸国殃民,滋生新一代的“东亚病夫”。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六大经营性互联网和四大非经营性互联网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1年7月的第八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002万台,上网用户人数达2650万人.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基础网络,这就把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席卷全球,现今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统计中心第16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台数4560万台,网站数677500个,上网用户达到10300万人,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人的166.13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在“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活动上.信息产业部公布,截至2007年第1季度.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44亿人,到2010年有望达到2亿。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被称作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迅速崛起的“第四媒体”.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作为我国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怎样利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机遇,走出困境获得新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但网络病毒和木马的泛滥、网络陷阱、黑客攻击等高科技之灾时刻可能让我们的个人重要信息丢失、电脑处于崩溃状态,因而能安全上网便成了每位上网用户共同的愿望。为此,笔者原意将在多年的电脑操作、维护中总结出来的安全上网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上网的电脑用户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生触网心理透视 1.从众心理。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走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天你e了没有?”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因为“同学都上网,所以我也要上网,否则就是落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