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唐代送别诗的一些重要代表作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唐代送别诗不仅表现诗人的友情与别情,而且还包含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对理想和抱负的抒发,对自己高洁心志的表白等。由此显示出诗人的人格美,表露出诗人的社会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部分唐诗涉及到唐代的政治生活,流露出作者的政治情感倾向,可概括称之为唐政治诗。本文从唐代帝王多好诗、诗人队伍、纷繁的政治格局变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唐政治诗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飞 《考试》2005,(10)
诗仙——李白,唐代诗人。其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赞其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故后世称他为“诗仙”。诗圣——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典范尊,其为“诗圣”。诗佛——王维,唐代诗人。他以禅入诗,开拓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打造出山水田园诗空明净逸的境界,故有“诗佛”之称。诗魔——白居易,唐代诗人。其诗语言流畅,通俗  相似文献   

5.
夜值制度,虽古已有之,但其制度影响下的社会生活与诗歌产生广泛联系的时代当属唐代。文章通过对唐代夜值制度所反映的生活环境、条件、活动内容、有关规章制度等史料性内容的考察和对夜值诗的分析鉴赏,力求探究诗人的创作心态,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唐代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和作品内容及艺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数量大,题材广。晚年所写的咏老诗,反映了诗人健康的人生观和老有所乐的生活情趣,对研究白居易的生平和中唐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董瑾 《华章》2011,(2):52-5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1,(Z2):114
唐代实行以诗取仕,很多诗人因诗写得好而获得了一官半职。白居易16岁时,因应举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打动了主考官顾况,而被录取。唐代诗人史青曾上表唐玄宗,自称曹植  相似文献   

10.
诗乐同源,诗乐一体,自古而然。诗人把音乐作为审美对象,以音乐生活为诗歌题材,便产生了音乐诗。用诗的形式摹写音乐,源于《诗经》,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的不断发展,至唐代尤其是中唐,诗乐融合达到巅峰。不过,以诗状乐,诗人的筹码并不多,  相似文献   

11.
唐代元日朝会诗是唐代诗人记录唐代正月初一在皇宫举行的大型朝拜仪式的诗歌。元日朝会诗的画面感极强,本文仅从画面结构这一方面分析诗人在元日朝会诗中的构图意识,以期从审美的角度为这类诗歌的研究作出些许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的繁荣成就了"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诗歌流派纷呈、形式各异、技法多样。送别诗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情自古伤离别,无论是初唐陈子昂还是盛唐李颀、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离别诗。纵观唐代诗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送别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王绩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本文通过对王绩咏酒诗的探索,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强烈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在仕途、事业上不顺利时所持的处世态度、人生观,进而从侧面揭示出隋末唐初时的政治面貌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4.
唐代重视科举,但由于荐举制度、门阀制度、科场腐败等原因,落第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唐代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落第诗,晚唐尤多。晚唐诗人赵嘏是长期沉沦科场的典型,写下很多出色的落第诗,从他的这些落第诗可以看到落第对晚唐士人的影响以及落第诗人的心态和风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三十五首古诗。给小学生讲古诗,要不要领会诗的意境?我认为,作为语言精炼、反映生活深刻的古诗来说,不通过诗的语言的吟诵、欣赏,推敲去了解诗的意境,不让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薰陶,是不会真正学懂古诗的。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的融合。诗人写诗,往往是寓情于景之中。唐代诗人王之涣  相似文献   

16.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著名思乡诗。诗中的"巴山夜雨",既描写了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现象,又包含着诗人细腻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艺术。该诗写作于李商隐任职梓州幕府时期,写作地点为唐代东川节度使辖区,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的嘉陵江、涪江流域地区。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19):189-191
本文追溯干谒行为的历史和其在唐代蔚然成风的原因,阐释了干谒行为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较为详细而客观地分析了干谒行为孕育了干谒诗的产生,干谒行卷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李白、孟浩然、杜甫干谒诗主题思想的分析,分别揭示干谒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及他们各自对功名所持的人生态度,从而揭示唐代干谒诗的功利性,以窥见唐代铨选人才的全貌。本文以对比方法揭示三位诗人干谒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三位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唐代西域诗是对西域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对唐代西域民俗有着比较全面的反映。这种风俗的反映,不仅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魅力,也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唐代西域诗中所反映的西域音乐、舞蹈、人群生活方式等的研究,探讨了唐代西域诗中民俗特征的丰富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主要有两种属性,一为才子型诗人,一为学者型诗人。前者凭借才气写诗,后者以功力进行创作。学者型诗人的产生,与近体诗的发展密切相关。杜甫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坛上杰出的学者型诗人,其近体诗开中国文学史学者诗之先河,同时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一部学者诗的范本。本文以杜甫近体诗为主,就其重要创获及有关问题进行综合讨论,旨在揭示出中国古代学者型诗人及学者诗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唐人·唐诗     
唐代是诗的朝代.唐人爱诗,诗也钟爱唐人.唐代的各个阶层上至皇族、官僚,下至普通士人和百姓都爱诗、吟诗,传播诗歌,尊崇诗人.唐人爱诗,是诗化的唐朝,诗化的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