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近期,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高中数学评优课,抽到课题为理科选修2-2第1.1.1节"平均变化率".现将本节课教学设计和过程展示如下,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同行.一、基本情况1.学生分析所教学生来自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高二理科物化班,数学、物理基础都较好,有较好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较好.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  相似文献   

2.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第二课时. 这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氯气,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3.
[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16 年审查通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试用本(傅宏主编)的高一年级第二课的内容,授课对象是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这节课是在第一课"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具体化深入的一课,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与学科教师相处又是学生每天都必须处理的与其联系最紧密的人际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第5章第1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坐标"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节课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它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今后从坐标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也为后续的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学习能力.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后续内容.本节课为"线性规划"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意义、线性约束  相似文献   

6.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2章第2.4节抛物线.本节包含两段内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本节课作为节后探究课,侧重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的参数p作进一步探究,旨在对参数p的相关问题进行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函数的奇偶性"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函数已有了基本的认识,也会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进行简单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函数的奇偶性作简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落下了帷幕,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教授了"爱护水资源"一课,并获得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现将这节课的磨课过程和同行分享。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二是爱护水资源,每部分内容又都是从两方面入手。"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  相似文献   

10.
《透镜》是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应用》的第1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光的折射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探究实验、交流展示、难点释疑、延伸拓展几个环节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透镜的外观及其对光线的作用两方面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使学生意识到把握事物的本质的重要性、学以致用的重大意义.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12.
1课例介绍111教材分析1111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是一堂探究活动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瓷砖的铺设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必要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认识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既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合作等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美感…  相似文献   

13.
周密  刘刚 《中学生物学》2010,26(6):40-41
1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中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3节.本节与前一节的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后一节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同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本章对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晓东 《物理教师》2013,34(9):25-27
本节通过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物理教师对人教版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授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引课、知识呈现方式、问题设计、对实验的安排等方面的很大不同;第1节课是以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为贯穿课堂的主线,第2节是以实验贯穿课堂的主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节"同课异构"课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除了因为教师本身风格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外,更是因为两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知识掌握目标的不同才引起了这么大的差别,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更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及观察物体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第五章中的5.1.3"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本节课涉及采集与加工的过程,实践性较强,宜设置以照片采集处理为主题的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分析】学生使用过画图等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并且前节课  相似文献   

17.
(本课选自EEC版初中《英语》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6单元第2课,以介绍"家庭成员"为主题。本节课词汇量较小,但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运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标要求]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部分。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教材通过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现了运输工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亚琼 《考试周刊》2013,(98):69-70
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教材《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我首先考虑的是在本节课上让学生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据此.确定本节课的目标.设计教学环节.1.谈话导人,回顾分数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2.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