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1,(1):54-55
自己带孩子没有时间,父母带孩子又有隔代教育问题,于是一种新的育儿方式在“独一代”父母中产生——几个有孩子的家庭把孩子集中到一块轮流抚养,这样不仅为孩子找到了伴,也将年轻父母从“孩奴”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隔代教养主要是指幼儿由祖辈养育和教育,而父母对幼儿的抚育时间较少,甚至是完全将孩子交由幼儿祖辈照顾。造成隔代教养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幼儿父母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和工作压力或者是出现不少夫妻离异情况,进而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抚育应接不暇。随着时间的推移,隔代教养现象逐渐增多,但是这一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针对隔代教养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的隔代教育再度盛行,它一方面帮助坚持梦想、外出工作的年轻父母解决了抚养孩子的问题,但同时也表现出较多的弊端。为了减少隔代教育对儿童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应该理性地关爱儿童,与他们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积极寻找解决弊端的对策,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谁对你最疼爱呢?这实在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隔代亲"这种说法,即孩子会觉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比自己的父母更疼爱自己。尤其在现代社会,年轻的父母迫于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在外拼命工作,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原"独二代"子女即头胎对二胎的接纳度以及情绪等问题也得到关注,这也会影响父母是否想要二胎的想法。通过采用查阅文献法和访谈法,对原"独二代"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度现状的研究,以及产生的原因,对父母和头胎子女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改善原"独二代"子女对"二胎"手足的接纳水平。有研究表明,头胎子女对"二胎"的接纳度较低。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头胎接纳"二胎"的研究还很少,但这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  相似文献   

6.
余林 《百科知识》2023,(6):27-29
<正>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隔代教育弊端凸显,年轻父母对子女抚养质量越来越重视。在推行义务教育“减负”政策后,造成了孩子们上下学与父母上下班之间的时滞性,从而导致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不协调,产生了工作与照顾家庭的矛盾,那么谁来照顾儿童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托育是每一个家庭最关心的事,也是影响一个家庭是否再生育的重要因素,全职带娃、老人帮忙、雇佣住家保姆及短时托管是当前解决儿童看护问题的主要方式。但老人协助或雇佣保姆也有力不从心、护理质量、教育质量等让人不放心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本文应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阳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家庭方面存在隔代教育严重,父母教育认识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交流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父母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监护人应正确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孩子、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要加强交流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儿育女,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但是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转化为有效教育必须做到:爱要适度,爱需要耐心与宽容,爱要尊重孩子,爱需要与孩子交谈,爱要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家庭乃至家族的头等大事,“望子成龙”正是中国一代代父母的真实心理写照。如何使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孩子文化水平和生活品位,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其实普通工薪阶层通过合理规划教育储备金也能一圆送孩子出国上大学的梦想,给孩子一个高起点。  相似文献   

10.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  相似文献   

11.
杨涛 《科教文汇》2020,(11):159-160
幼儿因为年龄比较小,其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这也是他们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他们会被父母以及老师的言行所影响,正如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陈鹤琴教授所言: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不是仅靠学校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当然也不可能仅靠家庭就能够完成,两者必须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便利性,家园进行密切合作才能够让幼儿教育工作更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盛润佳 《科教文汇》2014,(12):132-133
择校是家长根据个人的意愿来为孩子主动选择到其他学校就读的现象,体现了一种自由选择的意志,来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教育的不公平等一系列的负面社会问题。因此对于择校制度是否应该存在,一直备受争议。然而,通过深入分析教育的实际状况,择校的不可避免性也凸显出来。所以,政府、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都应积极应对,使得择校能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韦俐玲 《大众科技》2012,(8):256-257
当今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因此“早恋”在学校中是普遍的现象.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学校和家长越来越困扰的问题.文章通过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得到的一两条经验作为出发点,试述关于“早恋”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陈庭来 《科教文汇》2012,(33):186-187
幼儿撒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幼儿说谎是一种本性,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师长的教育态度,如果对幼儿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教师和家长发现幼儿说谎时,应有针对性地解决.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有说谎、私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也可能是受了成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幼儿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对此教师和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明智的做法是处处以身作则,当好幼儿的榜样.说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撒谎不是品质问题,只是一种心理需要.每个幼儿都存在着说谎行为.幼儿的说谎行为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家庭及社会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幼儿的说谎行为,仔细去分析幼儿说谎时的心理.根据幼儿撒谎的不同心理,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亲子共读图画书,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还可以成为幼儿家庭情绪教育的良好途径.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图画书以及情绪主题图画书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有滋养、教育与疏导的作用.家长在亲子共读中指导孩子观察图画,与孩子谈论故事人物的情绪状态与原因,学习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雪燕 《科教文汇》2011,(18):88-88,113
数前教育有利于幼儿今后正确掌握数概念,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开展数前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湾梅 《科教文汇》2011,(2):25-25,33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明显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和行为准则模糊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必须创新优化家校沟通的形式,转变家长重智轻德的育人观念,强化并提升家长的家庭德育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德平 《科教文汇》2011,(11):61-61,100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是每个幼儿教师的责任。目前,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有两种——鼓励与批评,这二者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双方,很难将其合二为一,实则不然。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幼儿工作,必须正确对待鼓励与批评。  相似文献   

19.
李雪  胡杰 《科教文汇》2014,(18):148-148,155
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亲身体验和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的,并且非常丰富。他对儿童教育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纵观他整个儿童教育思想,均体现了他尊重儿童、赏识儿童的现代科学眼光,只有尊重儿童、赏识儿童,儿童的个性才不至于被抹杀,儿童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他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进行儿童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经过研究分析,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就如何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路径:家校联手找出原因,一人一策加以疏导;学校提供交流平台,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高监护人的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使其可持续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