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庞卡莱也曾说过:所有的数学家时时体验着数学的美感。的确,数学与文化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学生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对服饰文化的追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相似文献   

2.
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相比,具有更为丰富和深邃的内涵。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是对真的探索、是对善的发现、是对美的追求,从而在他们心灵深处播下热爱数学的种子。一、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现象的探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自身有许多规律性的现象,数学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有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这些奇特的现象,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奇妙,领悟数学的奥秘,培养探究精神。如学生学习了"多位数减多位数"后,笔者先介绍了"宇宙黑洞"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质疑:在数学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黑洞呢?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离不开对数学美的追求,而丰富多彩的数学美又能让有效课堂充满活力。这种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悉心挖掘,学生才能够逐渐发现,学会欣赏,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中巧寓数学美、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的一些做法。一、坚持追求数学美"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给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基  相似文献   

4.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美来自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来自它自身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之美,它的美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生活及生命之中。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之美有四个层次:美观、美妙、美好及完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数学发展的动力除来自生产实践外,还来自人类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从而使这门学科表现出了科学与文化两种特性。数学教育家丁石孙教师认为":长久的数学教育与研究中,我们对数学文化教育功能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因此,对数学研究与教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客观存在于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以及其思想方法之中,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的数学思维结构呈现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体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和追求、体现科学和艺术的教学.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当承担起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用"美学"展示文化,体现数学之美;用"数学史"彰显文化,体现数学之发展;用"过程"构建文化,体现数学的神奇;用"生活"推广文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将让数学课堂更具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最原始的创造,刚一产生就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美的要素.它的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以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美,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观念与意识、数学品质与精神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追求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一种文化。文章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包括在欣赏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真谛,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在应用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的逐步渗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文化之美,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数学的艺术魅力。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还很少。特别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某种过渡形式的趋向。往往掩盖了数学的美丽色彩。遮蔽了数学文化光芒.以至丧失了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地展现数学美.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数学课堂上.下面就一道课本  相似文献   

1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性?数学既然是一种文化,那么就具有传播性,而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通过数学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感受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文化问题正式进入了数学教学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呢?一、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性和文化性同属于数学的本质属性,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数学才能在人们对真的探索、对善的发现和对美的追求中彰显其特有的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入数学的文化味,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内涵,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4.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张永旺 《考试周刊》2014,(98):65-65
<正>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让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让文化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文化的殿堂里任意徜徉,自由汲取,尽享学习的乐趣,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不竭源泉,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应当成为数学教师的自觉追求。一、发掘数学中特有的"智慧美",让"数学美"展示文化数学中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生品格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数学文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体现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占小影 《考试周刊》2014,(77):68-68
<正>课堂教学犹如一首乐曲,能不能弹奏出节奏乐音,就要看教师如何指挥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需要体现张弛有度;教师课堂语言千变万化,需要体现抑扬顿挫;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需要体现跌宕起伏。学生能够沉浸于课堂节奏中,并在课堂教材承转启合中接受数学思想的洗礼,这对历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重要意义。一、教学环节,体现张弛有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大多沿用"惯例",千课一面,教学节奏固化,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当然是必然结果。因此,教  相似文献   

18.
美丽数学课堂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基点,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只有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实际数学教学之中,成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与效应。以"极坐标系"的教学为例,展示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数学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不仅思想美,而且方法美、技巧美。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兼具人文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三重意蕴":具有深度的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彰显数学学科文化。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获得的并不只是知识,而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86):69-70
实现"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存在教师学生对数学文化不重视、教学设计时教师缺乏主动渗透数学文化的意识、考试评价体系中数学文化的内容较少、学习数学文化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数学文化的概念,重视数学文化;在教学设计时主动渗透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课下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文化;增加考试评价体系中数学文化的内容;倡导开展数学文化实验研究,总结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