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中宋元话本小说的预叙艺术运用广泛,作为宋元话本小说的经典篇目《三现身》也不例外.文中通过诗词、对联、梦境、占卜等等来预示内容,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往往蕴含着预叙艺术.依据宋元话本小说《三现身》的特点,结合叙事学中的预叙内容,本文将通过三方面来展示文本中出现的预叙艺术:诗词与商谜所表现的预叙艺术;算命、卜卦与...  相似文献   

2.
话本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并开辟白话小说新道路的文学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逐渐具有了独特的结构形式.依据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宋元话本及明拟话本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话本小说的体制出发,对拉波夫的分析模式进行改进,让它能更加适应不同类型叙事语篇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小说中的"结构性人物",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宋元话本中还有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话本小说市井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敷演:宋元小说家话本编创方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家话本的产生与写定大多有其本事出处和"据事"之源流,其中,敷演是其编创的重要手法之一,其主要方式为:揉合蹊跷古怪的耳目外怪怪奇奇之事以动人,精心铺排、布陈人物情节,使用征引诗词、使砌、转换视角、人物市井化等叙述技巧.宋元话本敷演的方法的运用,开创了话本小说的创作风气,直接影响了明末拟话本小说编创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话本往往是对本事的再创造。从唐传奇《张老》到话本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叙事方法与主题有了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与作者、受众、作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大体折射出了从唐代小说到宋元以后话本小说的嬗变轨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宋元话本文体形态的口头文学属性,民间性和明前期拟话本体小说文体形态案头化,文人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发展和初步独立过程;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过程中创作主旨的案头化以及《清平山堂话本》的丛集形式对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和定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头回"是话本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较多地出现在宋元话本中,可以分为"隐藏头回"和"明确头回"。主要分析了"头回"出现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借此简要分析宋元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在结构之道 (深层结构 )、结构之技 (表层结构 )两方面均有差异。唐传奇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情爱类小说、梦幻类小说、侠义类小说、历史类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宋元话本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愚行小说、公案小说、鬼怪小说、宗教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社会的价值,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婚姻状况。如择偶权、贞节观念、改嫁、媒约等方面,由此我们得出宋代妇女地位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宋元话本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深入到具体文本内部,力图通过对话本中三种人物的分析,重新审视宋元话本所关注对象——市民阶层的话语言说及道德认同。  相似文献   

11.
明代拟话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较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和宋元话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充分展开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精微的心理描写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转变中,明代拟话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一方面继承了唐代侠女坚韧、智慧、仗义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唐代侠女的形象嬗变。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更多地展现了无奈、内敛、含蓄的精神气质,增添了唐代侠女所没有的妇德意识。宋元之际的民族战乱、道教法术的兴盛以及文人们由雅入俗的审美观念,又使得宋元侠女既有志怪遗风又裹挟着人间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从宋元到明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其叙事视角、叙事体制、叙事结构、叙事精神和叙事态度等均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创作者迎合受众接受期待、重视"看官"内心体验和满足其欣赏趣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法是纵向聚合式的。有关语言学史的分期,学术界的看法大体上是一致的,唯“隋唐宋”之宋代属上说和“宋元明”之宋代属下说有分歧,属下说是可取的。有关成果的特色,王力以问题为纲,以语音研究为贯穿是其特色;何九盈以古代有语言学、《尔雅》成书于先秦、《切韵》音系杂凑说等为其特色。围绕规范化问题研究语言学史,是一个宏大叙事中的问题意识的可取视角,李建国的《汉语规范史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17.
吴越文化在明清时期已达到鼎盛,而此时小说创作也是硕果累累。明清小说的作者多来自吴越地区,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多取材于吴越地区,明清小说中蕴涵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也推动了吴越文化的发展。探讨吴越文化与明清小说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相似文献   

19.
按照古白话由微而显、由始附属于文言到终于取而代之的发展线索,古白话词汇可分为露头、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即秦汉到唐的早期白话(白话挤入书面语)、唐到明的中期白话(白话书面语系统形成)和明到清的晚期白话(白话与文言并存)。  相似文献   

20.
明清话本小说中所涉及的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地域社会大致可分为两个地区:一是所谓的江南地区,二是江南以外的地区社会.当时的江南对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风气、文化气氛等诸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这种价值通过此一时期的话本小说可以反映出来.明代末期的地区社会与当时兴盛的商业经济有密切关系,那些商业经济又带动市镇的发展,而居于市镇的小市民就是话本小说中的主角,因此,话本小说能反映出当时市民的普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