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中山舰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国民党书刊历来污蔑说:这次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倒蒋阴谋”;我党也一直宣称:“这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反革命活动”。事实真相究竟怎样?弄清它,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一、事件前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中山舰事件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至20日,故又称“三·二○事件”。总的来看,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在事件前还是比较密切的,蒋介石也确实以左派面目出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前后,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镇压了商团暴动,进行了两次东征,平定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六年三日二十日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了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而制造的反动事件。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方面作了全面妥协退让,使蒋介石轻易篡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全部军权。不久,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共产党人再次妥协,蒋介石提出的“整理党务案”被全会通过,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军人部部长和组织部部长。这就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山舰事件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阴谋事件。一般史籍都称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事前一无所知。但据当时和蒋介石朝夕相处的夫人陈洁如在其未出版的《自传》中回忆(载湖南人民版《蒋介石女婿传奇》),此事与汪精卫有关。在1925年3月之前,蒋介石与当时身为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从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到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完成了他从“左”派到右派直至反革命的转变。他的这几个反革命步骤既有他政治谋略的考虑,又是他阶级本质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夺取革命的最高领导权,在北伐的前夕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赶走了苏联顾问,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逼走了汪精卫。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坚持“迁都”南昌同武汉国民政府抗衡。蒋介石推翻原定的北伐军事战略,实施东南战略打回江浙老家,在帝国主义和江浙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建立了反动国家政权。这也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当革命发展和他们的阶级利益发生冲突,对他们构成威胁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山舰事件”爆发后,面对蒋介石咄咄逼人的反动态势和强势行为,鲍罗廷不顾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的“对蒋强硬、撤出国民党”的策略和诉求,执意执行对蒋介石妥协退让的政策。其主要的思想动机就是从苏联的利益出发,意欲维持一个亲苏的、左倾的、强大的“广州政权”。  相似文献   

6.
中山舰事件后,扑朔难测的广东政坛中,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谭延闿,本文拟对他在这一特殊时期的表现作一探讨.一、拟赴韶关,举兵反蒋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目的在于打击中共和排挤汪精卫,以扫清独裁障碍,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所施之突袭手段,无疑给卧病在床的汪精卫以震撼、羞怒,因而有“我是国府主席,又是军事委员会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吗?”的遣责和“二、三、四,五、六军联合起来,给我打这未经党代表付署、擅调军队,自由行动的反革命蒋介石”的联盟呼吁.事实上,各界对于蒋介石擅自行动,宣布戒严.逮捕李之龙,包围苏联顾问住宅等做法也如汪精卫一样义愤填膺、在军界尤为明显.当蒋介石发动事变消息传来,对其跋扈专横,“早已愤懑不平“的谭延闿就欲有所动作,“欲谋联合三、四各军共同讨蒋”.从第三军朱培德处也传来了向蒋介石提出异议,“并准备从西江北江向广州移动”的消息.谭延闿还亲自赶到苏联顾问团住址.称蒋介石为“反革命”,提议“严厉反蒋之法”.王若飞的《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资料更说明,谭延闿曾经找过毛泽东,向他提出了反击蒋介石的主张.另据亲历者回忆,谭延闿曾饬令准备专车,拟赴韶关调兵(当时第二军驻扎北江一带),正式发动反蒋.周恩来也曾有“这时、谭  相似文献   

7.
在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前,蒋介石为篡夺革命领导权制造了一起排斥打击共产党人的政治阴谋事件——“三·二○”事件。事后蒋介石为掩盖历史真相,竟诡称3月18日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矫令中山舰驶泊黄埔”,“料他必有不法的行动”,所以为“防其有变乱政局之举”,不得不采取“非常”处置。这是无稽之谈。现根据有关历史档案资料的记载,把“三·二○”事件的真相,试述于下,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山舰事件前后》中,谈到中山舰事件发生后,3月19日深夜,毛泽东在同茅盾一起找过苏联军事顾问团之后,曾对他说:这几天我都在思考。我们对蒋介石要强硬。蒋介石本来是陈其美的部下,虽然在日本学过一点军事,却在上海进交易所当经纪人搞投机,当时戴季陶和蒋  相似文献   

9.
“迎汪复职”运动的政治背景蒋介石于国民党“二大”跻身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以后,权力欲日益膨胀。1926年3月制造借口,挑起了“中山舰事件”,既打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又清除了他最大的政敌,逼迫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出洋法国。4月16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上,蒋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5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了旨在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党部的活动的所谓《整理党务案》,并由此篡得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等职。北伐出师以后,他又进一步利用总司令名义,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专横跋扈,嫉视异己,培植心腹,大搞军事独裁。如果说“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开始篡夺领导权而投石探路的话,那么北伐过程中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则是他实行反革命军事专政的  相似文献   

10.
妥协还是斗争──评陈独秀《给蒋介石的一封信》叶昌友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和5月“整理党务案”后,6月9日,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157期上公开发表了《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以下简称《信》)。过去,由于受到共产国际、苏联和对陈...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设计的本科教育体系中,除了方法论和基础理论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审美文化和理论需求物化成实体的实践教学。而在实践教学中,工艺性和艺术性常常处于对立统一的体系之中,如何寻求平衡,使二者在互补互动的良性循环中相互促进,是实践性教学探索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实验室和工作室教学相关侧重点的探索,力求解决实践教学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是生物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但实验内容多,学时有限,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于达到教学目标。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本教学团队围绕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拍摄制备3D图片和3D微视频应用于实验辅助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研究的飞速发展,微积分在深度学习的算法设计以及理论推导过程中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本文主要研究深度学习中的高等数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深度学习思想,把一些深度学习的学术前沿问题渗透给学生,提高其数学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光伏发电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然而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验设备成本高、装置多为封闭型难以分析内部复杂原理,仪器台套数量也无法满足学生人数及教学课时的需求。因此,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光伏发电系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太阳能辐照度计算、光伏阵列数学模型、升压斩波电路及MPPT控制、逆变器等模块的设计,模拟了光伏发电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为相关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提供了不同层次需求的丰富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为更好地实施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辅之以其他教学模式,本文提出基于雨课堂建设有效的网络平台,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满足未来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基于网络平台服务的高校教学,能够更好地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船政学堂以培养制船、驾驶等方面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船政学堂选择注重实践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成功的办学历程中,船政学堂积累了丰富的实施实践教育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有:树立强化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育;建立严格、严谨的实习考核、鉴定、升级与补课制度;工读结合,形成企业与办学一体的办学体制;严选教习,明确责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练船"和"厂练"的场所,努力改善实训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社会基础,以实业救国为核心内容,在融合了中国"固有思想"和"欧洲之学说"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内容的民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有着强烈的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诉求,同时却又带有严重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在近代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其中蕴涵着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给了当代国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谭献《复堂词话》称誉蒋春霖为“倚声家杜老”,此说在近现代词史上影响极大,几成定评。就学术观点而言,“倚声家杜老”说并非空穴来风,是否成立,尚值得深入探究。然而,在阶级斗争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蒋春霖及其《水云楼词》却受到不应有的贬低和曲解,因为他反对太平天国革命。不少学者对蒋春霖“倚声家杜老”一说或武断否定,或淡化回避,对《水云楼词》缺乏细致精微的品鉴。本文将蒋春霖、杜甫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在比勘他们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推证彼此文学思想、政治立场的潜在联系,进而抉发“倚声家杜老”说的合理内核。并剖析蒋春霖不能配享草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等书都有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东到郪、涪的记载,而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认为姜维始终固守剑门关。认真考察,罗贯中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之说违背了此前姜维巩固边防的战略方针和实际行动,也不符合他战略意识强的作战特点,更不符合当时蜀国的战略部署,而实地材料也证明姜维一直固守剑门关。《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的虚假记载的主要原因是史料不实。这些不实的史料都和《钟会传》的虚假记载有关,说明钟会想以此来平分邓艾的平蜀之功。这是司马昭默许过的事情,故晋人陈寿和常璩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不敢订证史实,说明真像。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