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声京味十足的吆喝声:“欢迎——楼上请,您呐!”2005年4月28日晚,北京老舍茶馆迎来了海峡对岸的贵客,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携夫人和部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团员数十人来到茶馆品茶听戏。是日晚,老舍茶馆充满了迎宾的喜庆气氛。茶馆1000平方米演出大厅红灯高挂,黑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细瓷盖碗,身着长袍马褂和旗袍的服务员来回穿梭,这里虽是古色古香的道地茶馆,但茶馆内的雕花屏风、京剧脸谱、古乐编钟,则让人觉得它犹如一座民俗博物馆。贵宾们在这里品上好名茶、赏古风国粹,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当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  相似文献   

2.
萧殷 《文化交流》2003,(4):54-55
入夜,西湖沉醉在一派流光溢彩之中,初夏的晚风拂过湖面,不时送来阵阵新荷的清香。在这迷人的西湖之夜,西湖边有个好去处正在恭候着您的光临,那便是青藤茶馆。与其说设在这里的青藤茶馆刚刚开业,还不如说那是“老青藤”刚刚搬迁至此。这是“青藤”的第四次大搬迁了,可喜的是它每搬一次都上一个档次,不过“青藤”万“搬”不离其宗:它一直在围着西湖四周转,总占着西湖的秀色和灵气。自1996年5月18日青藤茶馆在西湖  相似文献   

3.
家乡绍兴的茶馆始终让我追忆。 绍兴的茶馆大多开设在临水依岸的桥堍头。茶馆的卖茶颇有趣味,它不是以壶、瓶为单位,也不是一次完交,而是早晨天蒙蒙亮进茶馆泡一壶茶,可以直坐到晚上天昏昏暗茶馆关门。只要你的茶碗盖子还盖着,即使人离开了茶馆—个两个钟点,堂倌照样为你沏茶不误,若是见茶汁淡了,还会重新换泡,且不再收费。 绍兴的茶馆,始于明清。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一生嗜茶。他在一篇散文中,就记载着绍兴一位茶馆老板请他取名,他就引米芾的话“茶甘露有兄”,给它取了个“露兄”的馆名。 绍兴的饮茶之风早在三国时盛行。三国名士虞翻曾说会稽“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这里所说的“精液”之一,就是闻名于世的茶。绍兴茶馆的历史,虽迟于饮茶之风;但日积月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规范和惯例。 绍兴茶馆用的茶壶,都是古色古香的剡城紫砂壶,而大多数又积着一层深褐色的厚厚茶渍,洗也洗不掉。此种壶,除了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冷热急变不会裂,扶握不炙手等优点外,就是不放茶叶,光把开水冲进去,斟出来也有一股浓郁的茶味。同时,它造型古朴别致,常有名家的金石书画、诗词联句镌刻其上,得以“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使壶成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  相似文献   

4.
很多年以前,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要求订房。"很抱歉,"柜台后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里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宾馆,可  相似文献   

5.
包敏辰  ;李琼音 《职业圈》2008,(29):164-165
茶馆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休闲空间,茶文化与茶馆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深邃的精神内涵。时下各地的茶馆设计风格各异,文章旨在将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茶馆设计要求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后来者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6.
京味茶馆     
离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不远的厂甸,曾经是老北京尽人皆知的春节庙会所在地。现如今厂甸的热闹劲不如早先了,可这儿一间门脸不大的京味茶馆却日渐红火起来。京味茶馆的掌柜冯建华,是一位29岁的小伙子,地道的京腔京韵京味作派,艺名“小茶房”。他出生在手艺人家庭,“到我儿子,是第十辈北京人了”,他说。  相似文献   

7.
茶馆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休闲空间,茶文化与茶馆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深邃的精神内涵.时下各地的茶馆设计风格各异,文章旨在将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茶馆设计要求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后来者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8.
崇拜佛像的灵验记大量存在于中国的各种奠基中 ,本文考察汉明帝梦金人传说、佛像与个人归依、佛像的灵验 ,并试图揭示其宗教、巫术和世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四川盆地早期佛像的来源和输入路径,一直都存在着"川滇缅道"和丝绸之路"青海道"两种主要的观点。青海省海东市窑坊村模印砖墓中出土的"仙人""宴饮"模印砖的佛教性质是可以肯定的,表明从两晋"青海道"兴起之际开始,"青海道"就逐渐成为佛教东传的一条重要通道,但将这一发现作为四川早期佛像是沿着"青海道"传入四川的实物证据,从时代先后顺序看是没有说服力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排除四川早期佛像是由西域沿"青海道"传入蜀中的可能,只是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充足的实物证据能与文献记载相印证。  相似文献   

10.
话说钧瓷     
中国南部江西省的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而位于河南省中部的“钧瓷之乡”神垕镇被人们称为“北方瓷都”。今天的神垕镇几乎就是一个瓷器的世界。大街两旁的人家绝大多数是做瓷器生意的,门前的摊位上摆满了瓷器,透过打开的门窗,还可以看到屋里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瓷器。路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