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每个学校每一个班级中都有所谓的“后进生”.也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的表现主要为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后进生”虽然在班级中占据的比例很小.但是他们的影响却很大。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胜任日常的学习,成了“后进生”。后进生的问题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题之一,一个班级之中后进生的数量虽然不多,可是往往“能量”不小。因为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障碍,对教学内容听不懂、学不会,就会把过剩的精力通过其它途径释放出来,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班级的稳定。再有,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3.
转化后进生工作一直是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后进生问题日益突出。所谓“后进生”。即指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否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笔者仅就后进生转化工作提出几点看法,愿和同仁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4.
许凤 《考试周刊》2009,(49):186-187
后进生往往是指那些品德差或学习差.或者两者均差的学生。虽然后进生在班级所占的比例小,但其活动量大。影响范围广,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高度”。所以,后进生转化工作对于班主任管理好整个班级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要做好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很多教师都感叹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了。班级里后进生似乎越来越多了,这些学生几乎都是学习后进,思想道德素质较差的“双差生”,从提高教育教学和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对后进生的转化及其管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品德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这其中极少部分学生又是品德和学习都暂时落后的“后进生”。每个班上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后进生,究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种,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面却不小。对于这些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影响班级建设和班主任声誉的学生,许多班主任都弃而远之,殊不知这样对学生自己、对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是相当不良的。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认为:后进生比其他学生更需要“关爱”,为此在教育工作中应多给予关怀。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转化了“后进生”,就会使全班学生团结一致,班风、学风都会向良好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意转化好“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个班级总会有“先进生”和“后进生”。作为班主任应鼓励和帮助“先进生”更先进.而重中之重又是想方设法激励“后进生”得到转化.甚至成为“先进生”.这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责任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令教师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后进生俗称“差生”,是在同龄人、同一班级中掉队的学生。后进生一般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那么他们是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相似文献   

10.
冯惠琼 《广西教育》2005,(1A):90-90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什么班级,都有后进生的存在,这是不用质疑的事实。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后进生虽然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教育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所以,如何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深感头痛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发现班级里面有一些学生.对自己很不“关心”:老师表扬“好事情”.他们就望望那些“佼佼者”:老师批评“坏现象”.他们就看看那些“后进生”。似乎什么都与他们无关.什么对于他们都无关紧要。他们满足现状,不会十分落后,也不会积极进取。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中大量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有道德和行为问胚的学生,他们就是教师眼中的“后进生”。后进生因功课不好,或屡犯错误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责骂,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信.对学习和各种活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如果教师忽视他们或随意地视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重视后进生,为他们架起一座座走向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即我们传统上所称的“后进生”“差生”,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学困生。常言道:“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如果不慎重对待学困生,他们往往会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破坏班级的“导火索”。因此.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集体的发展和形象.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根据笔者长期积累的经验,转化学困生应在“点”字上下功走。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的认识到,管理班级的重点是在如何转化后进生。后进生是一个班级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一个群体。可以说每个班都有几个让老师头痛的后进生。这些学生不用多,一个班有一到两个就有可能使整个班的班风发生巨大的变化,就会使整个班级的成绩有很大下滑。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词典中,“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有时也称“问题学生”或“落后生”。他们常常表现为人生观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大众要求,不能遵守纪律,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科都有后进生,而且英语较之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和严重。英语后进生的形成与存在,不但严重干扰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后进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乃至对莫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无不产生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对象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无论在哪个学校都相对存在好、中、差三部分学生群体,本文将相对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教育要体现全面的育人观,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也就是说要重视“后进生”的发展,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谢金霞 《辅导员》2010,(2):24-24
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的确,我们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情感和需要,在学习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是,当下的班级授课制,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统一划归,必然会导致原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跟不上,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后进生”。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所谓的“后进生”学习跟不上,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包括教育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聚在一起,每每淡及班级工作时,无不感慨教学之苦,班级管理之难,而叹息最多的莫过于学生素质了。大多数班主任对班里的后进生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倾于心血,而对优秀生却“信马由纲”,这已成为一个普遍的、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诚然,后进生确实给班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班主任对其狠“抓”重“敲”也不悖于常理,但是若只偏重对优秀生的“修剪”,班级工作不会有大的提高。这也是一些班主任时常抱怨劳而无功、班级工作久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优秀学生品学兼优,在整个班级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无可非议。但是,由于班主任经常性地表扬和奖励,必然会刺激优秀学生一味追求奖励和名利以满足个人狭隘利益地强烈欲望,强化了优秀生关于奖赏的片面认识。久而久之,在优秀生的心理上便产生了一些“障碍”和“缺陷”,而这些毛病又往往被其优秀成绩所掩盖,即便看到了,也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可爱的毛病”。这些都是优秀生进步的障碍,如果不及时“修剪”,非但“优”的资本保不住,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和后进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班级管理中提出“法治”和“人治”两个概念。人治就是老师依靠个人的威性来管理班级,在班内一言九鼎,唯我独尊。所谓“法治”.就是班级管理的制度化,靠制度(即班规)来管理班级。实行“法治”管理,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解放老师.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有让老师骄傲的“三好学生”,也少不了让班主任闹心的“问题学生”。怎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笔从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给“问题学生”留面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