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戚小冬 《考试周刊》2013,(17):90-91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运动和对抗运动为形式的中国民族体育运动。在古代,武术是为军事服务的,它是战胜对方、保护自己的有效武器。在民间,武术是人们用来锻炼身体、防身自卫、保家卫国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武术这一以技击为主的运动,逐渐演变成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并以散手和套路这两种运动形式向前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竞技武术是相对于传统武术而言,本来武术是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技击为内容,以套路,搏斗为表现形式,来增强习练者的体质,培养其意志。后来随西方体育传入中国,武术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了现代竞技武术。本文试从竞技武术的国内,国外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宏图 《成才之路》2012,(31):78-79
一、什么是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功是指武术运动中具有共性的基础训练内容,以获得和运用武术技法必备的各种能力为锻炼目的的一类运动形式。它包括提高体能为主的各种功法和提高技能为主的基本动作练习。武术基本功,包括肩(压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两臂交  相似文献   

4.
代欣莉 《考试周刊》2013,(33):21-22
中华武术是以体育为载体,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项运动。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不能脱离武术的文化意义,而应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武术的产业化发展寻找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以严复翻译理论为视角,对武术文本翻译进行研究,旨在为武术文本翻译理论研究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与武术文本翻译之前提、目的、选择为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信是武术文本翻译之前提;达是武术文本翻译之目的;雅是武术文本翻译之选择。  相似文献   

6.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杨慧婷  桑辉 《考试周刊》2008,(11):165-166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给武术功法运动、武术功力的概念下定义,揭示其本质属性.认为武术功法运动可定义为:武术功法运动是指以单类动作为内容,以单一练习为形式,具有防身、健身、表演等功能,以提高某种技击能力为最终目标的专门练习总和.通过武术功法练习所达到的某种武术技能的水平,就是武术功力.根据功法运动提炼的某种武术技能的检验方法,并将其规范化、科学化进行比赛,就是武术功法比赛或称为功力比赛,比赛的项目就是武术功法项目.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武术历史悠久,以拳种林立,门派众多著称。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明清时期象形武术的大发展为传统武术以及武术理论体系的最终成形增添了光辉的一笔。象形武术的出现不仅是明清时期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浓厚传统文化下的孕育也为象形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沃土。武术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哲学的吸纳,儒、释、道精神理念的推崇、融摄,以及象形养生思想的借鉴都是象形武术之所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行分析,以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喜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扬出去。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本文主要就武术文化中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的概念进行辨析,并探讨具体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武术的本质为依据,套路、散手与功法运动为着眼点,分析当今的竞技武术。强调武术的发展要始终围绕"技击"这个本质。从竞技武术的形成及现代竞技武术的三个表现形式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入手,对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证明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其本质特征应该是技击。  相似文献   

12.
峨嵋派武术有着辉煌的过去,是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而今峨嵋派武术成为了最弱的一支。怎样发扬峨嵋派?如何把它建成和第一山相对应的峨眉山独特旅游文化和武术产业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建设中国第一山为契机挖掘、宣传、发扬峨嵋武术。  相似文献   

13.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沦州武术为例,探讨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出路与对策,以加快武术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武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身武术世家,三岁开始习文练武,精通武术,却又是哲学博士,乔凤杰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惊奇。也正是这些平常人很难兼得的优越条件,使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如今,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武术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以研究武术哲学、武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形式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增强体质,医疗保健方面都有一定作用。高校体育课已将武术列为主要课程之一,并越来越重视武术攻防意识的培养。 高校武术教学是以传授武术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武术套路是按一定规格将单个攻防动作编串成套路,进行练习的方法;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化锻炼形式和表现形式、每个套路中的每个动作是按个人主观意识对动作含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有序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定义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梳理,针对标准化定义的要求,对武术定义的内容、形式、功能价值及其所属范畴进行分析,提出了武术标准化定义,即:武术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强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散打、套路、功法为主要形式,注重品行修为的民族体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兰星星 《考试周刊》2009,(38):145-145
新化梅山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乡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历史久远,并很好地保留了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更兼具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功能。它以朴实、简捷、实用著称,是中华武术典藏中的奇瑰异宝。如今新化梅山武术传人多为国家一级拳师,新化县因此也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而梅山武术也成为新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8.
汪江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14-115
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误区切入点,通过对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其次;武术是源于"人",又服务于"人"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思想是未来武术发展的基石;高校武术的改革却迟迟未迈开步伐等三方面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要建立平等互助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实现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优势,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在以文化为战场的战斗中,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佼佼者,武术势必要承担和完成它的文化使命等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一、"校园功夫扇"校本课程内容"校园功夫扇"校本课程借助了我校武术文化课程基地的建设成果,融合了太极拳与其他武术、舞蹈的动作,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是一项既充满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同时也极具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本课程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以扇子为道具、以传统武术简化套路为基础,把当代扇子、传统武术套路与弘扬民族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校园功夫扇"共有32个动作,分18个课时进行教学(具体见文末表),通过武术套路和扇子变换的  相似文献   

20.
武术产业在我国兴起较早,解放前以镖局盛行;现代武术产业以办武校、武馆,武术用品的制造销售等形式呈现,且成为时尚。在我国,由于武术潜在的文化资源深厚,所以武术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优势。武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体育性、实战性等鲜明的特性,武术产业的推进还需注重武术自身特点,同时开发和挖掘武术内在的文化是市场发展的关键。由于武术产业是由武术技术产品和武术相关产品组成的。技术产品主要通过武术技术服务和武术竞赛表演来实现,武术相关产品以武术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武术拳种的开发、武术音像图书的出版、武术旅游、武术影视等市场运营来实现。技术产品和相关产品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把握武术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成为武术产业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