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太广 《天中学刊》2001,16(1):69-76
当人类社会进入"电视文化"这一高度文明的历史时期,电视艺术需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心态,传达思想感情,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电视语言"也就随之而产生了.这种电视语言,再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形态,主要是由画面语言、有声语言和造型语言三大类,构成了电视艺术庞大的语言系统,这样,电视艺术才有条件细致入微地、惟妙惟肖地反映和表现人类社会的大千世界,使人类步入一个全方位感知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2.
应奇 《政治思想史》2011,(1):184-191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我应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中心菲利普·佩蒂特(Philip Pettit)教授之邀在该中心访问;对于我这样年届不惑才第一次“远渡重洋”的“老童生”,“洗心革面”、“脱胎换骨”诚然是不可能的了,不过拜“路径依赖”之所赐,就“足力”和“财力”所及四处访书却也一定是我这样的“老书痴”必不可少的行程。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农业的出现,无疑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指向并推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相似文献   

4.
在"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上,笔者在前几天看到一位学生描述的这样一场"师生冲突危机"-- 昨天晚上上自习时,"老班"(班主任)突然把我和另一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刚进去,那位同学就莫名奇妙地被"老班"狠狠地打了一个巴掌,接着就轮到我!再后来就是把那个同学的头用手托起做出一副准备再打的姿势,并问"你昨天是不是通宵上网去了?"我的那个同学说没有,他就狠狠地一巴掌又打过去.只要我的同学回答"没有",他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一样打他,最后我同学实在被逼不过就承认了.说"承认",其实那"老班"没一点证据.后来就轮到我了,我心里对这样逼供的老师真是恨得要命,我的性格比较倔,我死都不承认,最后他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就让我去上课了.我在心里强烈地质问:"这是一种为人师表者的行为举止吗?"  相似文献   

5.
先有水族进化的历史,而后有人类发展的历史。水体中动植物的多姿多彩与神奇美丽,激发了我对水族生态系统的强烈兴趣。站在水族馆前,观赏着那些活泼可爱而悠闲自在的小生命,兴奋和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而拥有和养护那些可爱的生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心愿。200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上海水产大学,成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6.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德国古典哲学就阐明了"实践"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存在方式,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认定:"地上粗糙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诞生地",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因而物质生产才是决定"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所谓"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存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城"之论     
尽管各个作家们笔下的"城"的客体意象及其象征和隐喻特征不同,但对"城"的情结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源自于共同的"民俗意象原型".从理想之城、现实的苍凉之城,到生存困境之城,再到人类的精神之荒原,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循环圈;渴望入城-不满现实之城--追求理想之城--终归被迫出城.这构成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百年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我终于踏上了工作的路程.我和我的学生一样,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了新生活.初次遇到P,就知道这小子是个经典的家伙.开学头天,小家伙没带水杯、纸巾,口渴就直接对着饮水机.我和这个小家伙就是这样有了第一次接触. 9月的每一天几乎都是P的"市面",没有一天不听到小朋友对他的"控诉".他或者打人、或者骂人、或者恶作剧……小朋友甚至都很害怕和他站在一起."坏"家伙上课不是随便走动、爱插嘴,就是自己不听还去影响别的同学.  相似文献   

9.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10.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费尔巴哈》章所强调的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及其反讽表述看,"世界历史"观念颠倒地反映着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对,世界市场理论历史和具体地呈现出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由于误读了"世界历史"概念的理论性质,所以"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是个假命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0日凌晨,韩国第18届总统选举结果正式揭晓。新世界党候选人朴槿惠成功当选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她在竞选宣言中称:"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就这样,有"韩国撒切尔夫人"之称的朴槿惠以她的冷静、聪慧和果断一步步赢得了大选,最终  相似文献   

12.
我园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老园,坐落在南黄海之滨的农村小集镇-掘港镇的中心地带.硬件设施相对较差,园舍结构简单,幼儿人数多,活动场地少,这样的环境给游戏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总结了几千年以来东西方四大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天人二分"的分析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争".在给人类带来很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从环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种种灾难.而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和",也就是顺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努力建构和谐的世界.季羡林在这个基础上,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前瞻性科学论断,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真正平等的交流.为此,他提出"送去主义",也谈及"拿来主义",目的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推动不是以谁为中心的"文化多元化",使东西方文化最终走向和谐与融合,创造新的文明,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4.
我赶到的时候,广场上已人满为患,倒不是没有容"脚"之地,但想清楚地看到广场中心的礼花区,就难了。眼前是不停"蠕动"的人头,交错地遮挡着我的视线。于是我抱怨:真是天不遂人愿。本想今年的除夕夜可以在礼花的映射中度过。  相似文献   

15.
何芸 《中学教学参考》2014,(22):114-115
<正>人是历史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人物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以人物为线索,把零碎的史实串联成一个整体,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完整的历史。本文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论述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教学思路】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因此,我在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做了这样的处理:两个  相似文献   

16.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各种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基于"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中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8月20日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好几天,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要我赶快去校长室一趟.原来是在分班时遇到了麻烦,在本届新初三学生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吵客"--林华,据说他就像瘟疫一样,只要他在哪个班,哪个班就遭殃: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班主任都避之不及.分班时,他被安排在初三(1)班,可初三(1)的班主任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之下,校长想把他安排在初三(2)班,但班主任死活不依.就这样,林华像皮球一样被踢到东又踢到西,成了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最后,校长想到了上岗才三年的我.校长从组织纪律到理想前途,从个人利益到集体利益,好话说了一大通,就这样软硬兼施地把林华塞进了我班.  相似文献   

18.
阿伦特对于"恶"的区分及界定构成了她对现代伦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构架.她指出:纳粹分子所犯下的罪是"平庸的邪恶",而非"根本之恶",而这一"平庸的邪恶"是由于其"无思想"所造成的.阿伦特将这种观点置于对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整体研究之下,从现代性自身历史与现实的视域解读极权主义之恶,阐释其产生、表现及消弭之道.  相似文献   

19.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李富 《考试周刊》2014,(27):24-2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为了鲜活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就如何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关注身边文化谈谈看法。我的家乡武平是闽粤赣边的一个美丽、文明、和谐的地方,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系客家聚居地,有世界独特的"百家姓镇"姓氏文化,有由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构成的"仙佛文化",还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神奇绝技。原武平县副县长王永昌先生在《梁野吟》第二集序言中对武平人崇文的历史如是说:"这个三省边陲的客家小县民风纯朴,物象原生,历史上虽然未必人文荟萃,却也晴耕雨读、诗书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