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起,作为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标准。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伟大战略任务。什么是综合国力,如何评估和预测综合国力,怎样评价发展并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意义,是人们共同关切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许俊 《培训与研究》2003,20(6):51-53
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课题,“轴心时代”的古代雅典和先秦的人伦关系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古代雅典和先秦由于所处时代相同,两种人伦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包括男女两性地位中的“男尊女卑”状况和相同的阶级关系。然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政治传统、经济环境的不同,造成两种人伦关系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呈现出不同特点。古代雅典是“家国异构”,以地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为主;先秦则是“家国同构”,以血缘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中,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来直接或间接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国际竞争力”这个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用以衡量或反映一国社会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的“量化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  相似文献   

4.
《青海教育》2002,(4):1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与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贸组织”专题研究班学员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发展教育必须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人类走过农业社会,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的三个方面都与发展生产力紧密联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居于“三个代表”的首位,是“三个代表”的基础。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学校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已证明其正确性。科技信息是国家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巨大财富,这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计算机作为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物质的保障,让学员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是职成教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报告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活的精神,明确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最根本的还是第一条,即生产力标准,因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键和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是列宁率先提出来的。他曾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并在推行与发展职业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及其意义黄炎培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公订:“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相似文献   

9.
志的生产力,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生产力到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力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生产力可言,而没有教育,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依赖于教育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教育都担负着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重要任务: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认为,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国际共运史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科学总结。 一、“三个有利于”是反对极“左”思潮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