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实验室环境下配置IPv6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晖  蒋理  李丹 《现代情报》2005,25(2):207-210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Pv6及其地址的特点,然后以Windows Server2003为例,介绍如何安装IPv6协议、配置IPv6地址、配置IPv6的DNS服务、配置IPv6的路由等方法,从而使用户能尽快掌握IPv6的基本概念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最新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8亿个,拥有IPv6地址21188块/32。全球的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IPv6地址则呈现不算太快的增长。"IPv6"是什么?在互联网普及率超  相似文献   

3.
刘宗琼 《科技广场》2007,(5):239-241
本文介绍了IPv6地址管理与分配策略,详细分析了全球IPv6地址分配情况,并对IPv6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前使用的基于IPv4网络协议下的地址数显得越来越匮乏,因此IETF提出用IPv6协议取代IPv4协议。IPv6具有诸如海量地址、组播、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等许多新特性。然而,怎样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以及怎样在现有IPv4网络上进行IPv6组网仍然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种过渡技术双协议栈、隧道和地址翻译机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IPv6技术素描     
文章主要从IPv6的地址格式和结构、地址分类、地址配置、服务质量、移动连接和安全特性等几个方面对IPv6技术原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IPv6可集聚全局单播地址是下一代Internet中应用最广泛的地址,IPv6是否成功过渡取决于可集聚全局单播地址的应用情况。本文从地址空间的分配开始讨论了可集聚全局单播地址的地址结构、地址表示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IPv4、IPv6 DNS服务器的研究,总结了在IPv4向IPv6过渡时期域名解析服务器的重要作用,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域名服务器,能够同时成功解析IPv4、IPv6地址,实现了IPv6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IPv4协议存在地址空间匮乏、安全性差、不支持QoS等先天缺陷,使IPv4难以承担网络应用的重任。随着Internet的日益膨胀,下一代Internet将启用IPv6协议,从而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难题。IPV6同时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是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支持128位大地址空间的IPv6技术被推上了历史舞台,IPv6技术不但能彻底解决目前日益增大的IP地址需求量问题,而且相比于IPv4技术有着更完善的设计理念和更多的技术实现优势.目前,移动IPv6技术尚不成熟,有很多由于实际的应用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它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的网络和IP节点以惊人的增长率连接到Internet上,32bit的IP地址空间即将用尽。为了满足这种对IP地址的不断需求,一种新的IP协议IPv6出现了。本文介绍了当前IP的分配情况,IPv6相对于IPv4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从IPv4向IPv6迁移的实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IPv6下的套接字地址结构及Socket API函数,通过在IPv4/IPv6双协议栈服务器端创建一个IPv6套接字,并调用IPv6下协议无关的Socket API函数,实现了一个基于TCP的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块。实验证明,该通信模块能同时支持IPv4与IPv6。  相似文献   

12.
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民  周震 《科技通报》2012,28(4):114-115,140
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IPV6入侵检测技术。首先介绍了传统IPV6网络的几种网络协议,然后提出了一种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的IPV6网络入侵检测算法。与传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对比,得到的实验数据突出了本文提出的改进型算法,有较高的优势,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识别率上都得到了较好地提高,误检率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IPV4地址资源紧张问题,NAT技术应运而生。NAT技术将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外网的公有地址,从而实现和Internet用户的通信,在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的同时,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细节,防止了部分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安全作用。由于NAT技术的复杂多样性,造成复杂网络中应用的复杂性,NAT技术的综合使用要兼顾内外网各种要素,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避免网络漏洞,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当前Linux防火墙的发展状况及分类,给出了Linux网络防火墙Netfiher在IPV4网络环境下框架挂接的结构及数据包的传输流程,并描述了在挂接点上注册的钩子函数的功能。最后结合Netfilter处理数据包原理,介绍了简单防火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时期,NAT—PT技术是实现两者之间通信的关键技术。但是随着IPv6的不断发展,对NAT-PT翻译网关地址转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址映射表查找算法是NAT-PT技术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伪C代码来实现地址映射表的建立、搜索、修改、删除,此方法可以成功地将NAT—PT技术应用于IPv6网络中。  相似文献   

16.
朱雪花  莫林 《大众科技》2012,(12):6-8,13
随着网络的扩张,IPv4地址已然枯竭,规模化发展IPv6已成必然。文章对IPv6技术做了简要介绍,提出了一系列网络部署模型,并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为IPv6网络的部署的架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邹荣 《现代情报》2010,30(9):83-85
本文首先介绍了IPv6技术及其优良特点。然后以清华大学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为例,介绍如何建设基于IPv6的图书馆资源服务网站。并对服务器IPv6地址配置,应用服务配置,域名服务,访问权限控制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卢鸿  何彰 《科技广场》2011,(9):63-66
通过对IPv6组播技术在地址、信息传输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多媒体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了多媒体远程教育基本的组播应用系统,其目的是为充分发挥和利用IPv6组播技术的优势,推动我国多媒体远程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谢彩云 《科技广场》2014,(1):130-13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AVI的IPv6接入网源地址验证的体系、原理、相关协议及具体实现,以解决现有的互联网寻址体系对IP数据包的源地址不做检查,很容易出现伪造源地址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