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旧招生网站页面访问流量统计等信息,对招生信息网展示栏目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展示栏目更贴近信息访问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采用Microsoft Visi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2008数据库,开发了新的招生信息网。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增加和流量的不断增大,如何对网站的访问统计做出详细的分析,了解网民对网站各栏目的关注度,进而为网站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已经成为必然,设计一套稳定、高效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也是每个网站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互联网中,往往是由节点表示网站,节点之间的边表示两个网站之间有物理链接。由于直观的反应了网络状态,这种网络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研究一些基于网络的高级应用如探讨用户访问网络、在各网站间的分布情况时,传统的互联网有其局限性。本文尝试研究不同网站之间的共同用户如何进行“网络迁徙”。我们使用爬虫搜集网络中的信息,构建了一个“用户迁徙”网络:网络中的节点代表网站,两个节点之间有边表示在一段时间内这两个网站有相同的用户访问,节点之间的权值代表了一段时间内可能访问这两个网站的共同用户的数量。这种用户迁徙网络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互联网中用户的兴趣分布,而且还可以作为研究平台广泛应用于搜索或者网络广告投放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珊 《中国科技信息》2014,(19):113-114
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 据工信部统计,2013年1-4月我国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达121M,同比增长37.1%。其中通过3G移动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用户占25%,但消耗流量占比却高达50%。 与此同时,智能信息终端产品的普及速度也在加快。1-4月,移动通信手持机内销达15661.8万台,增速达30.7%。  相似文献   

5.
面向移动终端的网站无障碍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梦玄  赵英  范娇颖 《现代情报》2016,36(5):110-116
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终端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当前大多数网站均针对桌面端设计,在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时会遇到许多可访问性问题。W3C针对移动网站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最佳实践规范,但这些规范都不是针对移动网站的无障碍设计,且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的移动网站无障碍设计标准。本文结合WCAG、MWBP和MWABP,从导航与链接、页面布局、页面定义和用户交互4个方面,总结归纳出了可适应于移动网站无障碍设计的相关准则规范,并以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为例,进行了移动网站无障碍设计实践。本文主要从设计和技术角度,对移动网站的无障碍访问进行了分析,所得设计准则和实践对网站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PC端网站越来越不受关注,随之诞生的微网站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网站通过与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社交资讯平台链接,更便利的利用微信公众号关注企业信息,同时微网站能够兼容i OS、android等多平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利用HTML5强大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在移动端开发,同时降低开发者的成本,并为用户带来具有吸引力的交互式体验。  相似文献   

7.
袁红 《现代情报》2009,40(2):44-51
[目的/意义] 搜索策略是搜索行为的规划,是搜索过程的核心,一直是搜索行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索用户搜索策略的运用及其转换的规律,对于IR系统的功能优化及提升用户信息搜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研究确定了来自4个搜索主题的8个搜索任务,招募了30名参与者,开展了搜索实验,并对搜索行为视频加以编码,在统计不同搜索策略使用频次的基础上,构建了常见的用户搜索策略转换模式。[结果/结论] 访问和评估策略是信息搜索的常见策略,而修改查询语句、学习等搜索策略运用较少。向前访问→评估单个项目、评估搜索结果→向前访问为用户信息搜索最常见的策略转换模式,而向前访问→探索等策略转换发生概率极低。此外,用户在搜索的不同阶段的策略运用及策略转换呈现较大差异,这为IR系统设计提供了详尽有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上下文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秀  牛之贤  孙静宇 《情报杂志》2012,(10):122-125,130
用户的搜索是在特定搜索上下文中进行的,虽然个性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可以利用一部分上下文信息,但有时搜索效果因搜索引擎未有效利用其他上下文信息而让人无法接受.论文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上下文信息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首先针对用户上下文、查询上下文、页面上下文分别设计一定数量的调查题目;其次在新浪等五个网站发放问卷,收集为期一个月的互联网用户反馈结果,得到数据集;最后,分析三类Web上下文信息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查询上下文影响权重最大、用户上下文次之、页面上下文的影响最小,这一结果可为有效利用上下文信息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凤云  李君君 《情报科学》2018,36(10):58-63
【目的/意义】探索移动互联网学术搜索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提升移动互联网学术搜索用户满意 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 ACSI和 D&M为理论基础,结合学术搜索行为过程构建移动互联网学术搜索用户满意 度评价模型,在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测量量表后,基于 472份有效问卷利用 AMOS17.0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 证分析。【结果/结论】搜索口碑显著影响用户期望,用户期望显著影响感知信息质量,感知信息质量显著影响感知 价值,用户期望和感知价值显著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系统质量和感知应用质量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最近频频发生的网站注册用户信息被黑客盗取事件,给互联网带来了挑战,网民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现就如何防治网站用户密码泄露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站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来源。由站点主体提出需求,设计者规划实现,站点结构和网页布局按照需求设计为固定模式,用户必须按照这种模式对网站进行浏览。提出了对用户访问站点的行为进行挖掘来改进站点设计和布局,达到方便用户访问站点和实现客户个性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发展速度迅猛,全国的网站数量每年以近50%速度增长,目前网站数量已达323万个(得自CNNIC 2009年12月数据),网站是企业向用户和网民提供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争信息平台.企业的网址被称为"网络商标",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而网站是INTERNET上宣传和反映企业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窗口,网页设计的市场越来越大,要求我们考虑的问题就越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且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逐步推进下,较全面向第三产业得到很好的应用,从而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各行各业想要在这一时代背景中,能占据到一定的互联网市场,那么就要让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所发布的信息,然而网站作为信息来源的载体,SEO网站优化排名技术,并非通过付费商业性的优化推广,然可以通过实现提升在搜索引擎通过自然搜索所得到的结果,从而免费的从搜索引擎得到更多的流量,使得网站收录的数量及网页的排序都得到提升,进而提高自己的网站的转化率,大大提高成交率,给网站带来更大的效益,则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移动搜索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移动搜索引擎系统,从个性化和系统体系结构分别进行了设计.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WAPS(无线访问协议服务)、SMS(短信息服务)和MMS(多媒体服务)的搜索功能,还提供WEB搜索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够按照不同的需求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提高了移动搜索的效率,降低了用户的通信成本.  相似文献   

15.
当前,P2P技术迅猛发展,当然在P2P给人们带来欣喜的时候,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据调查统计,P2P流量占整个互联网流量达到60%-80%以上,对Web、e-mail等其他网络服务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如果仅仅是进行带宽的扩容并不能实质地解决网络的拥塞状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网站页面阅览,对关键词、搜索引擎、来路域名、用户群、用户访问时间特征等后台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平台网站要注意信息的传播、注重核心关键词的选择,关注互补网站的链接,拓宽用户群以及关注用户访问信息特征等.总结了数字期刊平台网站建设有关的几个问题,为数字期刊平台网站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网民网站访问分析方法存在样本规则库更新,对新网站的访问难以提供识别分析等问题,使用BI-LSTM、BI-LSTM+Attention算法构建网站识别模型,实现网民访问网站的意图和安全性识别预测.[方法/过程]使用BI-LSTM对网站进行多结构分析识别,根据网站链接的结构特性提取出域名信息和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款安卓APP调取用户隐私信息。据悉,复旦大学移动互联网数据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对比较热门的330多款安卓系统下的手机软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监测。结果显示,58%以上都有隐私信息泄密的问题,大部分是把信息送回了软件开发商、广告商,还有一部分送到了不知名的第三方网站。获取通讯录成潜规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APP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用户移动搜索的重要平台。对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体验展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移动搜索体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完整搜索过程(如目的、动机、搜索过程、结果采纳等)设计访谈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社交媒体APP用户移动搜索体验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用户个体、信息特性、系统3个主范畴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移动搜索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使用环境对用户个体产生影响,特别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研究结论对社交媒体APP改善搜索功能、提升用户搜索体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几种不同特点的电子商务Web挖掘系统,包括智能搜索引擎系统、网站用户访问分析系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