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将以城市高架桥为主,展开调查研究,在城市建设与空间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城市高架桥存在的问题及对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并试探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各频段交通噪声的吸收能力,在实验地点林带两侧布置测点1与测点2,在两个测点处安装声级计,分析了噪声源特征。引入插入损失分析不同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对整体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进行分析,进行了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分层性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实验,和城市道路景观植被排列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景观植被能够吸收交通噪声;分层对交通噪声吸收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中高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较强,对低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较弱,疏林式林带对超过一定频段的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推进使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交通噪声污染成为城市环境问题之一。为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文中提出利用不同排列形式的道路景观植被对各个频段交通噪声进行吸收实验,获知不同景观植被吸收噪声能力差异。研究交通噪声产生机理,分析声波反射、衍射及透射等性质,掌握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原理。基于上述理论,选用三种道路常用景观植被分别为白杨、黄杨及侧柏,对各个频段交通噪声进行噪声吸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平行排列形式情况下,三种植被吸收噪声能力排序为白杨、黄杨和侧柏;同一种类植被,采用交叉排列形式构成绿化带对噪声吸收效果明显。三种植被对各个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不同,对低频、中频、高频噪声降噪明显植被分别为侧柏、黄杨及白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5)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对轨道交通做重点规划和设计。就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实践来看,噪声对交通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规避噪声。从目前的实践研究来看,要有效地规避噪声,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进行噪声的预测,掌握影响造成预测的具体因素,并在预测实践中对具体因素进行控制,这样,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影响预测的结果准确性会更加的突出。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影响预测做相关研究,旨在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概述 冬季道路积雪已成为冬季安全行车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积雪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荧屏,积雪中断交通、航班停航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在快速延伸,城市高架桥及机场的大量兴建,极大地提高了交通速度。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积雪对交通的危害愈来愈突出,成为交通的“白色杀手”。为保证交通安  相似文献   

6.
医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22,(18):12-13
交通噪声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联合智能工程学院蔡铭教授团队揭示了交通噪声和中国学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关系。相关成果发表于《全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环境噪声现被认为是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大环境危险因素。其中,交通噪声作为大城市主要噪声来源,正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文章利用广州市学生健康队列2017年1-6月完成的基线数据,纳入3236名7~1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此项研究是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的又一次尝试,为后续开展交通噪声与人群健康,特别是学校背景下的交通噪声暴露和学龄儿童身心健康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大危害,本文在分析牡丹江市"十一五"期间交通噪声的污染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牡丹江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振动和噪声是城市轨道交通影响环境的主要方面。随着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列车速度不断提高、轴重不断加大,铁路运营产生的振动与噪声对周围环境与居民的影响日渐加大。而穿越市区的城市有轨交通和地下铁道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则更加严重,人们对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减小轨道交通的振动和降低噪声,是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使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施工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现阶段道路建设给城市与人民群众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交通噪声也给道路周边的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我国某居住小区为例,在对小区交通噪声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差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小区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面临街道的住宅,其噪声污染以交通噪声为主。噪声对临街而居的居民来说,其危害更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1年和2012年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噪声常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受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及城市基础设施开建造成道路拥堵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全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呈现出小幅上升之势,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增强协调联动、实施统一监管,完善交通管理,提高中心城区道路质量、改善机动车车况,加强绿化和隔声屏障建设,以及加大对交通噪声污染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护意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临街建筑对交通噪声的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邦俊  潘仲麟 《科技通报》1993,9(4):230-235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了临街建筑对交通噪声的衰减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建筑环境参数的改变对交通噪声污染程度有明显影响.合理改变建筑环境参数,可显著提高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研究经验表明,声屏障作为一种降噪设施,能有效地控制交通噪声。文中介绍了声屏障的降噪机理和发展历程,并综述了声屏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道路交通车辆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边缘特征与垂直投影结合的运动车辆阴影消除方法。先用混合高斯背景模型提取出背景,利用背景差检测出运动车辆区域,再用区域填充去掉目标区域的噪声,最后利用边缘特征与垂直投影结合,消除阴影。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以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了分布式技术结构对城市交通进行仿真,应用分布式技术到交通仿真技术中,提高大规模网络交通模拟模型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络的动态可分配性概念,以衡量对特定城市道路网络实施动态分配研究的有效性。并将这个概念用于面向动态交通分配的城市道路网络子区划分,考虑了道路网络的动态变化特性,不仅在空间上,也在时间上对道路网络进行了分区研究。该研究可为动态交通分配的建模研究提供合理的背景和对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慢行交通的认识,分析了山地城市发展慢行交通的必要性,并以左权县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为例,对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王蓉蓉  袁振洲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167-168,170
本文在对北京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现状轨道交通衔接的问题,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在轨道交通出行前、后两端所采用的各种地面辅助交通方式构成,依据轨道交通预测和选择交通衔接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确定新建车站的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9.
马东 《现代情报》2012,32(12):149-151
网络运行的管理及维护,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对网络流量参数的监测。本文在当前高校图书馆网络发展现状的大背景下,通过网络流量监测系统,对高校图书馆教育网络进行了实时流量监测,在对图书馆的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流量监控的同时,使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网络异常流量,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保障数字图书馆安全运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潘帅 《科教文汇》2014,(5):218-220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事故与公众的联系日渐密切。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交通事故认定存在着规则不清晰、不统一的局面,引发了大量的争议。通过分析可知,交通事故认定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而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的特点,也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统一明确的技术规范。交通事故认定规则的完善,需要避免和道路交通行政执法观念重叠,而“险情避让理论”较为符合交通事故形成的客观原理。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推导,结合法律条文,交通事故认定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因果关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交通事故认定的因果关系原则,指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确定,应该在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及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范围内确定。过错责任原则,指在认定当中,要根据当事人主客观过错的大小,来划分当事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