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定义及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技术在润滑脂检测中的应用,并举例了红外光谱应用于脲基润滑脂、复合磺酸钙润滑脂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已经成为药物分析中新兴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类型、方法特点及其基本原理,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光谱分析技术在烃类包裹体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单光谱技术在分析时存在局限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采用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联合分析储层烃类包裹体方法,该方法可以弥补单光谱分析技术的不足。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储层中烃类包裹体进行多光谱技术联合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多光谱技术可以实现互补,有利于给出更加可靠的油气成熟度信息。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建设与发展,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研究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三峡库区特色资源的快速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IS),阐述了fNIRIS的基本原理及该技术在语言、记忆、阅读等人脑的高级认知中的应用,讨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饱和吸收光谱(saturat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SAS)是一种常用的精密激光光谱技术,可用于消除光谱中的多普勒展宽。该技术是磁光阱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冷原子研究领域实验开展的基础。清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自主设计和建设了饱和吸收光谱教学实验装置,并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通过该实验学习理解原子能级、光谱展宽机制、吸收谱原理、微分谱应用方法等,并通过数据分析计算Rb原子气体温度、激发态寿命等,拓展眼界,启发兴趣,让学生对冷原子物理研究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应当注意使教育科学理论实现技术化,使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除信息技术以外的技术,包括作学校的管理技术、师资队伍(人力资源)形成和分配技术、学校诊断与咨询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学校诊断是关于认识学校状况和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方法和具体理论的总汇,属于应用技术的范畴。技术学和技术美学的思想和原则是建立与理解学校诊断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优势,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及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红外光谱分析法在刑事侦察技术中作为获取物证检验鉴定结论技术手段的作用 ,并对红外光谱分析法在刑事侦察技术中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成像光谱技术原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成像光谱技术在民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成像光谱技术的概况,以光栅型和干涉型光谱成像仪为例浅析了光谱成像仪的原理,演示了遥感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利用视景仿真中先进的光谱立体技术与计算机3DS MAX、Cult3D技术,建构3D视影仿真数字平台,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创新型、交互式、实践型的综合应用型学习平台,该平台运用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谱技术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被广泛用于有机、生化、石油、药物、环境等领域,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紫外光谱法在鉴别食品中的应用,具体为鉴别食品含量、食品质量和食品种类方面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测量方便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工业,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无线数据通信设备的不断推出,无线数据通信事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同时无线电频率资源却日益紧张,通信干扰现象也较为严重,造成传输速率低下、可靠性降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通过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实现方案、和在现代高速数据通信中的广泛应用,揭示了扩频技术在解决常规数据通信传输速率低下和频谱利用不合理等方面,起到的主要作用,阐述了扩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和通信技术的优良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频谱细化技术与功率倒频谱在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谱细化技术和功率倒频谱是振动信号分析的两种重要辅助方法.采用细化处理,可以对信号频谱上感兴趣的一段频带进行“局部放大”,从而提高频率分辨率;倒频谱可以识别信号中较弱的周期成分,并对识别调制信号的边频县有特殊的效果.本文在介绍这两种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工程实例说明了其在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在乳腺癌相关指标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和传统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了183例和3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MMP-13的表达水平。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与传统免疫组化染色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乳腺癌相关指标检测中可一次对多个样本进行多指标检测,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Cancer is a genetic disorder.Although heredi-tary cancers account for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all tumors,most cancers are caused by a variable mix of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that leads to accumulations of genetic alterations and then uncontrolled cell pro-liferations(Kops et al.,2005).In addition,genetic alteration is one of the a few most important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different cancers and dictate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ancer patients.Fu…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不孕症的病因诊断,设计容易管理且系统全面的应用程序,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总结与统一管理,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使不育夫妇能尽快找到病因以便指导随后的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方法:查找并总结不孕症病因诊断的各种相关资料,结合本院研究所的经验与附属医院的技术及设备,建立切实可行的不育夫妇病因查找方法和程序、相关资料的电子档案。结果:确立不孕症病因诊断程序并附加各种病因诊断定义标准,建立不育夫妇病因诊断结果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结论:本课题成果应用于临床可以指导不孕症病因诊断过程、缩短不育夫妇的诊治周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近年来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主要对模糊、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粗糙等各种算法的特征及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指出了智能故障诊断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新的大肠癌相关性抗原EID3的基因克隆及其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利用大肠癌病人体内血清中所含的对肿瘤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筛选睾丸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和大肠癌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SEREX),并用RT-PCR技术研究EID3 mRNA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传代细胞表达.[结果]睾丸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筛选得到了可以诱导大肠癌病人抗体免疫应答的新抗原EID3基因(Gen-bank NM_001008394.1).它们定位于染色体19q13.2,EID3含1个外显子.通过RT-PCR分析发现,EID3基因在43例大肠癌传代细胞株中,39例阳性,阳性率为90.7%.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组织外不表达或有极低水平转录.[结论]EID3 mRNA表达检测用于诊断大肠癌,可能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特点.EID3蛋白被首次发现在大肠癌病人中能够诱导机体的抗体免疫应答,为一个新的大肠癌相关性抗原分子.其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的恶性增殖相关,并可进一步研究其用于治疗和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在胃间质瘤(GST)恶性程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9例胃间质瘤在空腹、低张和胃充气时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附加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间质瘤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为极低危险性间质瘤1例;诊断低度危险性间质瘤3例,有1例不符,病理确诊为高危险性间质瘤;诊断中度危险性间质瘤3例,其中1例病理认为属高危险性间质瘤;诊断高度危险性间质瘤12例,准确率12/14(85.71%)。结论螺旋CT对GST良、恶性程度的判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