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丰富的肌理装饰是陶艺的语言之一,它似陶艺作品特有的皮肤,能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触觉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使作品更具审美性与生命力。在陶艺创作中,肌理效果的表现非常重要,它是陶艺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纹理效果,是由物质材料的组织构造造成的外表形状和质感特征。  相似文献   

2.
肌理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美感的艺术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设计领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并成为设计者们创作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肌理的存在依托于材料,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带给人们艺术享受,不同的肌理形式传递着不同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感知。本文主旨意在探索感知装饰材料的肌理魅力,及其在装饰设计中恰当、灵活的运用,以展现肌理的内质美。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中国传统彩陶文化及色彩在现代陶艺的作品创作中的应用为基础,论述了中国彩陶传统装饰文化艺术与现代形态造型艺术的互补,揭示了传统彩陶艺术与现代社会人生往复流转、浑然一体、互依互生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把传统彩陶装饰元素当作陶瓷艺术造型主体精神的形式载体之一,创造出具有强烈民族特性的全新的中国现代陶艺作品,从而创立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是中国现代陶艺家共同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综合性、多元化、实验性绘画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向,并逐渐成为主流.水彩语言的拓展与媒材转变,使得肌理在水彩创作中的作用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对象.肌理在水彩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水彩的创作形式、拓展了水彩创作手段和技巧,适当地运用肌理更能更好的体现创作者的个性意识艺术情感.但我们不能为了肌理而肌理,一味追...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前几期杂志中我们介绍了“泥版成型法”、“手捏成型法”和“泥条成型法”,你们利用这些基本的方法都制作出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了吧?今天,我们在这些基本成型的方法上学习怎样使陶艺作品的表面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装饰方法。陶艺的装饰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陶器材质肌理方法,另一种是色彩装饰方法。  相似文献   

6.
陶瓷作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且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现代陶艺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将会对人们的审美体验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现代陶艺主要是指19世纪末期,在巴黎开始流行的新型艺术门类,通过一些较为放任、奔放、自由的形式,有效展现出创作者、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观念。现代艺术对于创作者本身的情感展现较为丰富,同时夹带了较多的社会色彩,融合了较多的时代因素。本文主要是从现代陶艺创作与传统陶艺创作中的审美比较入手,针对现代陶艺创作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对陶艺创作中的审美意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如何丰富、提高舞蹈创作这一艺术行为入手,浅述了舞蹈创作中"拿来"与"创新"的几点看法,以期促进舞蹈作品不仅会出现新颖的创作元素,更会融会各个领域的精髓,达到舞蹈创作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环境陶艺"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其运用在欧美已成流行趋势,中国的起步则比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建水中医院大型紫陶浮雕墙的创作给人们的启示就在于,在进行环境陶艺创作时,把握传统文化特色,借鉴典型民族文化符号,同时体悟民族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代陶艺观念,创作出能体现中华民族品格与文化精神的环境陶艺,才是中国环境陶艺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椭圆形画像》叙事特征的"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形画像>不仅深刻揭示其"艺术美和现实处于矛盾的二元对立当中"的创作思想,在艺术形式上,也体现了"陌生化"理论的诸多特色.作者一方面通过重新设计故事的情节链,使小说呈现"嵌入式"的叙事结构,使形式与内容相呼应,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叙事视角的转换和限制来增加读者认知的难度和广度;同时,作者巧妙运用开端延迟和情节悬止等延宕技巧,赋予作品新奇、扣人心弦的特殊审美效果.此外,叙事语言的移位和反差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读者感觉的"陌生化".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该小说加以分析,可以深化我们对爱伦·坡创作意图和艺术主旨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