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集金融、贸易、商业为一体的国际型大都市。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高楼大厦的林立,不是浅水湾那清澈的海水,也不是海洋公园那依山而建的各种游乐项目。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对香港历史档案馆的参观学习,因为在这里浓缩了香港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香港记者采访的方法和作风香港余小云(六)知识广博技术全面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和世界各地有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社会的物质财富在这里表现为“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马克思),社会的精神财富在这里也表现为惊人庞大的知识堆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汇合形成香...  相似文献   

3.
田夫 《当代传播》2001,(4):93-94
香港特区是当今全球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商贸中心,与信息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相适应,这里也是新闻传媒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陆地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的地域内,集中了大小…….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大常村是山西省重要的蔬菜基地,这里出产的"大常"牌无公害蔬菜远销香港和海外.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曾经是当地有名望族晋商巨贾秦家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5.
某报近日在介绍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大联欢”晚会上.高唱一曲《中国心》而名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香港居民张明敏时.竟称:“一个香港公民.一个普通银行职员”。这里的“香港公民”用得莫名其妙.它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言论思想自由奔放之地.根据香港贸发局2011年3月统计,在香港本地,从事印刷及出版的机构共有4135家,雇员共37156人.这里有大型国际出版机构、全球顶尖印刷商,也有一两人、如个体户般的迷你出版公司,无论规模如何,它们都努力为香港常住的700万车地居民提供阅读和印刷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7.
不到香港中环就不算到过香港。因为这里代表香港建筑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被人誉为亚洲的“华尔街”。金壁辉煌的标志型建筑如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亚太金融大厦都在中环,主要街道两傍耸入云霄的大厦,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写字楼。 香港街头巷口,最鲜明、醒目的标志大都是银行,最旺的店铺多数也是银行的营业分行。翻开香港的地图,这里许多建筑物名称就是银行。机场、车站、商场,甚至地铁内都有银行。有人开玩笑,在香港记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里我只结合香港三联的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的想法。第一,我觉得走出去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1997年4月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幅照片新闻,几个孩子在陈茜阿姨的带领下,围在一个地球仪旁边,聚精会神地寻找着什么,陈茜阿姨俯下身来,亲切地告诉他们:“香港在这里!” 这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塔水镇幼儿园开展“了解香港看香港”活动中的一个情景。 这幅照片煞是惹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里我只结合香港三联的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的想法。第一,我觉得走出去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一种融合的心态,甚至是一种融人的心态,包括在香港能站住脚都要有一个融入的心态,要把他们当做是我们,我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为香港的读者服务,为世界的读者服务,不管是出版社还是门市,都要有这样一个为他们服务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法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串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  相似文献   

12.
香港作为世界三大主要华文图书市场之一,一直奉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准则,加上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现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出版印刷中心.这里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商贸中心,同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点.由于香港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发展轨迹,其出版业有着鲜明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特征,在百年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香港特色"的行业态势.  相似文献   

13.
报业是一个竞争极其剧烈的市场,全世界如是,香港更是一个典型。这个弹丸地,每天出版的收费中英文日报共有13份,另有3份免费报章,一个不足7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出版16份报章,竞争之烈,不言而喻。这里想借用香港报业市场的例子,探讨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挑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香港只有近600万人口,却有60多种报纸(其中中文报约40多家),600多种正式注册出版的杂志,每年还出七八千种书,所以香港已成为世界四大印刷品供应中心之一。买报看特方便去年我和夫人去香港探亲,小住了一个多月。我俩都是吃新闻这碗饭的,自然对香港报纸有独钟,每天都看两三种报纸。在香港无需订报,大街小巷、路口转角处,几乎都有书报摊,比我们这里的香烟摊还要多得  相似文献   

15.
某报近日在介绍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大联欢"晚会上,高唱一曲《中国心》而名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香港居民张明敏时,竞称:"一个香港公民,一个普通银行职员".这里的"香港公民"用得莫名其妙,它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香港书展于7月22日至7月28日举行,从1990年开始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出版业界联手支持,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这里尝试就个人的观察,与众分享香港书展的一些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香港地处华南边陲,连九龙新界在内,方圆不过一千多平方公里,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各省相比,不过是弹丸之地,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发展,都和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当中,就有不少是在香港创刊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曾经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报刊、抗日救亡报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是这些报刊和形形色色敌对政治力量报刊进行较量的战场。这里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有影响的报刊,涌现过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香港报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新闻事业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成长起来的,这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得很好,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被移植过来,市民的文化水平也较高,这些给香港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其他地区所不及。 香港是中国封建统治势力难以达到的地区。中国人在这里办报,固然要受到英方的制约,却又为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主要是反政府力量)开展国内斗争提供某种便利条件。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化,牵动着香港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9.
香港是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这些年来在经济上也一直有所增长。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实用书的出版也有所发展,其特色是: 1.书的层面有所提高; 2.参与实用书出版的出版社有所增加; 3.分工更细,趋向专业化,各自有更强烈的个性; 4.竞争激烈,全面大比拼,出版人经常处在作战状态。一直以来,“万里”都是专门出版实用书的机构,这里,我们以“实用书的时代感”为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香港历史档案馆迁址遭到市民反对,最终重新考虑 香港历史档案馆成立于1972年,当时的临时馆址在港岛中区花园道1号A,位处美利大厦旁边停车场内的一座两层高的旧楼房.1974年9月搬迁到位于中区美利道2号的美利道多层停车场大厦的地下和阁楼,这里位于香港的中心地区,便于市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