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众多诗作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对"天真"和"经验"两种状态的描写。几乎所有研究者都以《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为文本基础,认为前者倡扬,后者否定,表明这两种状态对立而又必需。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批评流派的悖论为理论指导,细读《诗的素描》,《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以进一步解读该主题,说明这两种状态除了矛盾之外,更重要的是,彼此包含,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他最具代表性、最受后人关注的诗集。他的诗歌意象鲜明,语言质朴,风格简洁,想象力丰富。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诗集中分别收录了数首情景不同、内容迥异、前乐后苦的同名诗。本文选取一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尝试从这颗沙里看布莱克创作思想从“纯真”向“深刻”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天才诗人和版画家布莱克以“诗画配”的形式出版的短诗合集《天真之歌,》将诗与画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我们可将其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解读,并试从版画入手,将版画设计和诗歌原文两相对照,从中探视布莱克的信仰:天真的世界是一个受到“神”保护的与世隔绝的世界,上帝是存在于每个人体内的潜在的神性,童稚是进入“神的境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讨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浅析了诗人的象征手法的特色及其对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丰富的思想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通常被单一地解读为"天真"的颂歌或哀歌.而实际上,文本所呈现的却是一种具有多重性的"天真".这种多重性既囊括了诗人所描摹的"天真"之境的多层意义,又隐含着诗人对待"天真"的矛盾态度,折射出布莱克的诗歌文本所具有的开放和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天真之歌》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威廉姆.布莱克作品之一。在《天真之歌》的深层结构中蕴含着三个阶段,从蒙蔽中的天真到美好愿望中的天真,再到优美想像中的天真。通过三个不同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布莱克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向现实螺旋式发展的自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兼画家。他的一首卓越的诗《老虎》至今为我国读者所传诵。该文就布莱克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从中可看出,诗人以浪漫的笔法对诸如种族歧视、雇佣童工、贫富差别以及宗教迫害等英国社会种种弊端所作的揭露与抨击。  相似文献   

9.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王红 《教学随笔》2013,(16):137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诗歌《羔羊》(The Lamb)与《老虎》(The Tiger)分别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首诗都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不同的态度。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布莱克的思想产生了巨变,从幻想"天真世界"的欢乐到面对"经验世界"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雷牧野 《海外英语》2014,(15):198+200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描绘了两个鲜明对比的世界。通过对诗歌"神圣的意象"和"抽象的人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思想意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论布莱克诗歌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的两部诗集《天真之歌》(1789年)和《经验之歌》(1794年)的具体分析中提出了浪漫主义诗歌在道德理想与诗性世界两个方面超越现实的看法,从而指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美学的某种必然联系。同时,本文对浪漫主义研究过程所一贯忽视的理性的另一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图把浪漫主义文学从思潮发展的角度找到它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联系而与现代艺术区别开来。布莱克是一位复杂的作家,他有意识地运用“预先统一”的法则进行创作,并不能表明他脱离了整个浪漫主义运动,只是表明这位伟大的古典作家让今日的读者看来更具有现代意味罢了。  相似文献   

13.
威廉.布莱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作《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从背景人物、语气心境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即天真与经验,但他们又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缺一不可。就像"羔羊(善)"与"老虎(恶)",均属上帝之作,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人生从天真到经验之过程的对立统一,不仅对人类是生存必需,而且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析威廉·布莱克诗歌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布莱克是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特别是那些被收入诗集《天真之歌》的作品歌唱生活的快乐,描绘古朴纯美的自然和纯真关丽的人类,充溢着人与周围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情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诗歌"自命名之始,就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很多女诗人(以翟永明为例)都极力拒绝她们加在身上的"女性主义者"、"女性主义诗人"等称号,她们拒绝"被命名",她们的独立意识一如翟永明的《女人》组诗那样比任何时候都更彻底。纵观二十几年的女性诗歌研究,有些学者过分强化性别特质而忽略了诗歌本身。单一的性别对照法对于诗歌本体来说,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文以诗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入手,论证女性主义诗人在色彩表达上与传统诗歌(主要指男性诗歌)之迥异。在研究上力图抛弃以往女性主义诗歌研究中单一的性别对照法,以更"文学"的方式来研究女性主义诗歌中的色彩流变。  相似文献   

16.
吕霞 《海外英语》2011,(14):252-253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十九世纪西方艺术与文学历史上的一位非凡的人物: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是画家、雕刻家。文章从介绍威廉.布莱克一生经历出发,分析他几部重要的诗歌作品,旨在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具有天才想象力、内心如童话般贞洁、才华卓绝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7.
凡是论及李白的诗歌,几乎都认为它具有“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致对其悲怆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他可编年的943首诗中,悲怆诗473首,豪放诗57首.比例是8:1强。他的悲怆诗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例如《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月下独酌四首》《丁都护歌》《登金陵凤凰台》  相似文献   

18.
李菁菁 《文教资料》2012,(34):103-104
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飞虻》为语料,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诗歌的创作背景,解读飞虻的寓意,认为:《飞虻》一诗强调了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以及为了思想飞翔可以舍生忘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自分其诗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最重讽喻之作,在诗集中冠之卷首,认为杂律诗无足轻重,称"他时有为我编斯文者,略之可也"。然白氏的喜尚恰与时俗倾向相左:"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不仅中唐,纵观有宋一代,词中亦是不重其讽喻之作。大抵而言,白氏讽喻诗中,只有《井底引银瓶》等少量作品对宋词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并且这些"少量作品"或以女性悲欢为中心,或仅取诗歌景语,至于"唯歌生民病"之类反映民瘼的诸如"近正声"的《秦中吟》一类,宋词并未体现出过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抽象感性跳跃———评爱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吴娜爱米莉·迪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美国文学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在她那1700多首诗歌里,无论是《生命》之歌,还是《自然》之情;不管是《爱情》之颂,还是《时间与永恒》之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