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  相似文献   

2.
"扶义而动,推理而行"——引譬、援类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  相似文献   

3.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推类的本质是论证。如果我们较好地掌握了"言事"与"言道"这二者的关系及"引譬"、"援类"的思维方式,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思想和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治道”作为中国思想史中本有的概念,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而其论说范围意味着“(理想的)‘治’如何可能”的问题本身。古代思想家们从不同的层面、角度表述了其各自所理解的“治道”,并非基于相同的支点命题预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大多数思想家没有摒弃或没有完全摒弃神道,不同程度地为神留有一席之地。这不是思想家们认识不足,是社会习俗所致。千百年来的传统为之彻底放弃难以实现,在诸子百家学派中,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日“祭如在”,这是从信仰上说的。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最高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全球危机”的出现使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重新放射出迷人的光辉,全国出现了对待“天人合一”的两种看法。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讲的内容是因时代、学派而异的,绝不是简单地归于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但同时,在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中,对于人类今天的环境危机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地评价“天人合一”,即要认识到它的局限,又要认识到它的指导作用。要批判地继承这一哲学思想优点,把它真正适合地运用于解决我们今天的“全球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阴阳观念有其历史渊源,它与中国古代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孕育于中国宗教神学体系,又由思想家们催生,儒道的互补,使它最后成为一种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8.
顾育豹 《教育艺术》2006,(10):80-80
2005年4月29日,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师生。学生们高举“学好汉语,架设肯中友好之桥”的横幅,演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胡锦涛和师生们一起合唱.称赞他们唱得好、唱得有中国味,并说,内罗毕孔子学院,是非洲第一家以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命名的汉语教学机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思想家“碑林”中的一座丰碑──读张大可的《司马迁评传》宋嗣廉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是匡者发起、组织并担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丛书》为我们建造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间中国思想家宏大的碑林。长期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德”是历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必然论及的重要范畴之一。汉末社会批判思想家王符以儒家为宗。兼容道法。表达了颇具社会批判特色的德论思想;通过批判骄奢淫靡之风,重申了作为君子人格之根本标志的伦理德性;通过批判巫祝速信盛行。力倡以民为基、知贤用贤、德法并用的仁政德治。  相似文献   

11.
人生价值观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基本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此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人格乃安身立命之最贵,仁信乃为人处世之根本,公忠乃善待社稷之核心,知天乃持续生存之前提。充分发掘它的现代价值,对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人格:安身立命之最贵人格尊严是人生价值观的基点和核心,什么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崇高的人格?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心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强调人人应具有…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是人类早已产生的思维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以他们睿智的思维和缜密的判断给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经典华章.同时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等帮助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帮助人们在阐述思想,抒发情感时增强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在历史学专业中属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近年来,站在教学第一线讲授“中国古代史”的老师们,为配合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术性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研究能力为重点,严肃认真,努力实践,对教学理念的转换,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作了大胆的探索,成效显。这组笔谈,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及教材建设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史”的老师们对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谈的虽然只是“中国古代史”,但一些基本原则,对其他课程的教改,也不无参考价值。[编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变革时期,高擎起博爱之谓“仁”的旗帜,强调“亲亲”,“尊重”的等级名分,提出了“以礼治国”、“重义轻利”等思想,几千年对我国乃至于东亚,东南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教育是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天人合一”、“与天地参”、“道法自然”、“莫贵于生”、“以时禁发”等思想对于现代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你如果问我: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哪一个最伟大?我说肯定是孔子。你如果问我: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哪一部最重要?我说肯定是孔子的《论语》。做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不能不读《论语》。但它不是“圣经”,不是“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不是宗教信条。它只是孔子在同他的学生们上课闲谈时说的话,学生们随时记下来,凑在一起就成了这本书,想不到它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点也没有过时,也许还会流传更多的年月,因为它充满了真诚和智慧,的确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7.
论儒家德育思想的三大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看 ,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与优势至少表现为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审美取向的德育模式和学以致用的修养方法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教育思想家们对于“学为圣贤”、“血脉上感移”、“知行统一”等命题的宝贵探索是我们努力光大传统德育的智慧、实施完整和有效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8.
本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入手,借助现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梳理其有关论述,重点阐述其富民、化民等思相及其对现代中国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处理所具有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美国80年代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所列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为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有益的借鉴。今天,人们已认识到经济的发展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线。处在改革开放的我国教育系统目前的状况,能否担任起这一促进经济腾飞的责任,是让人非常忧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抑制…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是我国德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把教学同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提出了“尊师重道、教学相长”的师道原则、“志在所学、务在立化”的学用原则和“强学力行,可以有为”的劝学原则,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尚学德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