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通过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费希特因素的探讨,试图揭示出费希特哲学不仅对于青年马克思的理想主义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的重要思想资源,而且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可以视为对费希特哲学的吸收、消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犹太人问题》是1843年马克思在德国克罗茨纳赫写的一篇论文,最后是在巴黎完成了全稿,并与马克思写的另一篇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同刊于1844年2月出版的《德法年鉴》中。这两篇论文与马克思在此之前写的一部手稿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共同构成一个思想整体,标志着马克思正在完成从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的立场,转向辩证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从这一  相似文献   

3.
“物质利益难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马克思缺乏对“经济事实”的首肯,而在于他顽固地坚持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建构主义世界观,这是其《莱茵报》时期的基本思想立场;而这一立场又关联着能否对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性质作出正确判定。在这方面,列宁的“两个转变论”是有失偏颇的。论文力图论证这一点,指证马克思当时思想性质方面的理想主义倾向,并强调联系启蒙来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 ,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 ,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辨重大的思想和理论是非 ,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是把育人工作有理、有据地引向深入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任务。其最终目的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卢梭——马克思”是一条联系紧密的思想脉络。由于对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这一根本问题的共同关注,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深刻批判了现实中市民社会的种种痼疾,并走向了克服市民社会问题的不同道路。这表明: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的精神共契。卢梭和青年马克思在异化、私有财产、人的自由、共同体等方面的思想碰撞,是他们精神共契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具有精神传承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卢梭并没有身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但他天才般地预见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脉络,马克思则站在最前沿接受并深化了卢梭的思想。随着理论上的不断成熟,青年马克思后来同卢梭对市民社会的道德批判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我国青年具体实际,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面对新时代,研究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对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的青年教育观及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引导当代青年应以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作为理论遵循、实践指导及行动指南,以此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升华,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是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为此,他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主要采取了“二分论”或“对立论”的立场:把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企图用青年马克思打倒老年马克思,用马克思打倒恩格斯。然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马克思学”中出现了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新动向,这就是从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的“对立论”转向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一致的“同质论”。以古德纳尔、亨勒、利各比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反思和批判“对立论”的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论…  相似文献   

8.
倪海宁 《华章》2008,(16):16-17
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向费尔巴哈哲学之后,在对现实社会的研究中形成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始终贯穿其中,并取得了质的突破.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节点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之点.在这里,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实使人的本质异化,未来的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真正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关注的是同一问题域的两个不同方面,再加上作为旧唯物主义立脚点的市民社会,事实上它成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重要立论依据,故而,立脚点的不同并非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理论分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理论分野在于其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博士论文时期、《莱茵报》时期、克罗兹那赫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青年马克思哲学立场和政治立场的发展表现出一种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演变路径:有时政治立场的转变引起哲学立场的变化,有时哲学立场的彻底化又促进政治立场的转变。因此,列宁的"两大转变"论在一定意义下才显示出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针对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探讨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方法,提出培养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个重要入口:一是关注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马克思,二是强调站在时代前沿引领时代趋势的马克思,三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最后指出在培养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应该警惕的社会错误思潮和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博士论文》创作时期是其批判宗教的重要阶段,这可以通过研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戴维·麦克莱伦对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研究、马克思早年履历以及马克思自身早期文本来确证。《博士论文》通过提出原子偏斜创世说,分别将构成物体的质料的原子和原子的排斥确立为原子偏斜创世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将上帝逐离创世现场,有力驳斥了基督教上帝创世教义、解决了世界起源问题,既初步实现了宗教批判,又确立了《博士论文》唯物的哲学立场,为唯物史观的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是一位浪漫主义者"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命题。对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的研究,必须放在德国浪漫主义传统、社会思潮以及马克思的个人经历的背景之中。对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文本的考察,让我们了解到他逐渐从浪漫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过程,这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发展以及浪漫主义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理论表现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域中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论域也比较广泛,就全球化的视角和当代中国发展现实来加以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关发展的价值指向、发展的历史向度、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格局、发展的危机等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和把握的.要激活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使其成为我们思考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中国问题"的分析和"中国经验"的总结来凸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这是马克思在早期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革命行动。弄清马克思如何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和斗争,这对于深入了解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术立场和时代特征对其加以创新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异化观。通过对卢卡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哈贝马斯异化理论的简要梳理,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的青年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表示出强烈的关注,但由于社会环境复杂,社会思潮多元,使其中一些学生在看待社会问题时常常显得幼稚、偏激,个别同学甚至会有出格的言论.作为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社会的主流和前途,科学、理性地来看社会,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最早提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是毛泽东,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时明确指出,我们"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着"行走的马列字典""马克思主义圣火传播者"美誉的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其著作《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一书2019年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结构上看,该书共分为:导论,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上篇,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黑格尔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在探索人类社会实现民主法治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人类社会实行法治提供了理论渊源。由于黑格尔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提出其理论,因此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民主法治理论,而这一理论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代价可以分为“合理代价”和“不合理代价”两种类型,这是邓小平实践诠释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着眼点;邓小平运用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于“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以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立场的坚定性、理论的现实性与诠释的辩证性等构成了邓小平实践诠释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