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体育产业是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兴起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到目前为止,体育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文化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对学校体育文化重新定位,运用从众理论阐述了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将体育文化之理念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终身体育是一种以自觉自愿为特征并能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过程。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起始于学涯初始,并贯穿于整个学涯时期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遵循体育意识产生的规律和教学特点,连续地不间断地帮助他们去认识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的连续性,进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回顾.主要结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始于近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崛起得益于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世界女子竞技体育的兴起等.  相似文献   

5.
游戏与体育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游戏和体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解读体育内涵,分析当代体育的现状等,认为:体育的精神实质是对游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体育应该回归于游戏,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温州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环境、体育人口现状及体育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温州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体育健身资源分布不平衡;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加,体育健身组织网络较为健全;②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和浙江省的比例,女性体育人口多于男性,城市体育人口多于乡镇;③温州地区城乡居民倾向于选择简单易行和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且喜欢集体活动,男女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和体育消费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体育价值观与校园文化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体育价值观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又独立于高校校园文化,二者之间具有交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利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运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对二者互动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校是学生体育价值观与其校园文化耦合的内部路径;家庭是高校学生体育价值观与其校园文化耦合的辅助路径;社会是学生体育价值观与其校园文化耦舍的外部路径;学生是体育价值观与其校园文化耦合的内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认为,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能够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它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体育都是民族体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由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组成,传统体育又可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互有交叉,但两者并不等同,而是并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体育人文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人文力研究是体育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明确这一概念对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树立科学的体育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理论辨析对其进行了定义.体育人文力是潜在于体育活动背后的一种深层的文化力,不仅能动地反作用于体育,更重要的是,作为体育发展的文化背景,它透过人的中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过程和体育走向.体育人文教育是使经过体育文化熏陶的人把体育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个体和社会得以健全和发展,这就是体育文化的人文力作用,即体育人文力的作用.体育的本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利益,其终极价值是人文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朴素体育最初存在于社会其它活动中,经过历史进程,进而寓于其它学科之中,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近代科学发展中,各分支学科对体育的研究,促进体育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整个体育科学的形成是从科学体育到体育科学的过程。体育科学作为科学整体化硕果必将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外体育管理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管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就有很多美国大学从专业角度出发,设立了这方面的课程。到90年代,美国的体育管理教育项目达到200多个。为规定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1987年北美体育管理学会制定了“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90年代随着美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向由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转向康体休闲、健身娱乐、职业体育和社区体育。北美体育管理学会又于1993年推出新的“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指导原则”,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经营管理,大大拓宽了专业…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各种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开展非常普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极大。美国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开始于大学体育和职业体育,美国体育成功的关键是大学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以及各职业体育联盟精心组织、推广和经营其赛事。  相似文献   

13.
论绿色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绿色体育的发展.主要结论:绿色体育亲近自然,是人与自然、人自身和谐发展的体现.当前体育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如体育的过度商业化、职业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体育暴力、兴奋剂、"假体育"等.实现绿色体育,应注重思想建设,纳体育于教育;强化管理;坚持反兴奋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十年来知网发表的有关家庭体育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家庭体育消费、家庭体育对于孩子锻炼行为和意识的影响、家庭体育主要发展的路径,而对于农村体育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视角对农民工体育权利的内涵和实现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民工体育权利由积极参与权利和消极享有权利构成,而农民工体育权利的实现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阶段,相比于农民工的积极体育权利而言,农民工的消极体育权利更为重要,它是农民工最低限度的体育权利.农民工体育权利的实现要以保证农民工消极体育权利能够实现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并运用民俗学、民族学、逻辑学等理论对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概念进行辨析.主要结果与结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罗普磷(1957-),男,四川岳池县人,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92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体育评价及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现任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管理学学科带头人、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材的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材与体育教学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而形成了体育教材。但体育教材所反映的体育教学内容是经过具体化了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教材化”,教材化后的体育教学内容变成了具体的项目和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事实上对体育教材的选择只是对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而这一选择必然依附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外时代发展特征剖析法治建设于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并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体育法治建设,探讨当前应采取的若干法治举措:推进体育领域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抓紧进行并争取早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订工作;加强配套体育立法工作以及做好对规章、规范化文件的管理;努力提高体育行政执法的能力,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强化体育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和评估;促进体育行业组织内部的规范治理;扩大体育法律服务和纠纷救济渠道。最后,深入体育法制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农村体育文化由于受制于基础差、底子薄、欠债多等因素,选择了物质体育文化优先于精神体育文化、节日体育文化优先于日常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优先于群众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优先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非均衡性发展道路,这极大提高了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然而,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变革,农村居民对精神体育文化、日常体育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的青睐日益明显。因此,未来农村体育文化应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转变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观,努力实现农村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