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莉 《语文天地》2012,(15):3-5
复习改病句时,语文教师总会依据考纲,从病句的六大类型来把握,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无可非议,但学生在复习以后面对病句时仍很茫然,找不出句子的问题所在,当然更谈不上修改了。笔者以近几年高考病句为例,用"两语""五词"探寻病句的"敏感部位",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能快速抓住"病征"找出"病源"。  相似文献   

2.
邱文华 《学语文》2006,(1):29-29
“搭配不当”是《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一面对两面”是“搭配不当”的一种特殊病句类型。在复习和考试中,不少学生误以为凡是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词语的句子都属“一面对两面”。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判定一个句子是否“一面对两面”。不能光凭句中是否含有表示正反意思的词语,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宝民 《语文知识》2000,(11):75-77
辨析病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综观1990—1999年的高考试卷,每年都有辨析病句的试题。为此,无论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复习备考时都应有意识地加强发现纠正病句的训练,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类病句一“搭配不当”类病句结合高考试题进行归类解  相似文献   

4.
纵观十多年高考语言病句考题,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考病句都属典型、规范的病句,基本上不出现偏、难、怪句。因此,解这类题目,一般是依照考纲要求,对病句进行分类复习,把病句分成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但一味用这种方法复习,效果不很显著,主要原因是操作性比较差。在多年的复习指导中认识到,在学生完全清楚这六种语病的情况下,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望关键词”复习法,即找出相关的重点词,因为这个词的存在,往往就是人们运用语言容易出错、命题人常常设题的关键地方。  相似文献   

5.
辨析病句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把握的内容之一。平时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时,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效却不大。学生真正做题时,常常“吃力不讨好”“用心没好报”。那么,如何快速诊断病句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十看”诊查法。  相似文献   

6.
辨析病句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把握的内容之一。平时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时,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效却不大。学生真正做题时,常常“吃力不讨好”“用心没好报”。那么,如何快速诊断病句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十看”诊查法。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年年都要考查“病句”。《考试说明》中涉及到“病句”的条款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级:D运用)。”“说明”中又指出了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识病句”是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对语病进行修改。从近十年高考“病句”试题分析来看,“病句”考查的类型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13个款项。第一从修辞角度考查:①是否用词不当;②是否重复罗味;③有无歧义;④比喻是否恰当。第二从语法角度考查:①成分是否残缺;②句子…  相似文献   

8.
“修改一段话”是修改标点、错别字、病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标点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项训练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温故知新,准备迁移。教学前,先引导学生复习修改标点、错别字和各类病句的知识,重点复习修改病句“增、删、调、换”的方法。然后进行修改标点、  相似文献   

9.
病句辨析题中一些容易察觉的语病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被排查出来后,还有一种病症——“成分赘余”深深隐藏在病句中。学生碰到这种语病纷纷落马,常常失分,我把此种病句类型称为病句题中的“隐形杀手”。成分赘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主要考查六类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这四类病句,属于结构方面的错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两类病句,属于语意方面的错误。一般来说,老师会指导考生对这六类病句进行全面复习,帮助考生在“扎实”上下工夫。本期文章提供≯百妙辨析病句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巧”字上受益。  相似文献   

11.
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专题时,笔者发现因“和”字使用不当致使句子产生语病的情况很多。经过广泛搜集、仔细筛选,将之归纳为七大方面,十六小点,分别用2005年以来的高考题加以分析,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辨析病句的专题测试中,不少学生将下面的一个句子判为病句:①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理由是,“素质的高低”讲了“两面”的意义,而“重要的影响”只讲了“一面”的意义,前后照应不周,意义搭配不当。事实上,这一句子并非病句。学生误判,反映出部分学生对这一病句类型认识的肤浅,或拘泥于条条,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  相似文献   

13.
金枚 《学语文》2023,(1):42-45
句法成分搭配是语言交际中最直观、最基本、最常见、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病句中频率最高、最稳定、最基础的考点。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列举了六种病句类型,本人认为都涉及到句法成分的搭配不当。以“搭配不当”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句法成分的搭配分析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语法规律,这样不仅能辨析正误、纠正语病,更为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病句辨析题中一些容察觉的语病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被排查出来后,还有一种病症——“成分赘余”深深隐藏在病句题中。很多同学碰到这种语病纷纷落马,频频失分,我把此种病句类型称为病句题中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15.
病句辨析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考试范围涵盖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类型。由于涉及范围太广,而考试时间有限,学生常常忙中出错。故此,复习备考,除了要了解这六种类型的语病外,还要掌握病句快诊窍门。  相似文献   

16.
高考题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的考查起码有两道题目,约占8分,是重要的必考项目。考查的要求,一是“辨析”,二是“修改”:病句考查的类型指定为六种:第一,语序不当;第二,搭配不当;第三,成分残缺或赘余;第四,结构混乱;第五,表意不明;第六,不合逻辑。根据考纲规定,本辅导的每一部分,均以“辨析与修改”为基本点,围绕六种类型的病句逐一进行分析,既讲语病的“辨析”,又讲语病的“修改”,从中揭示方法和规律。希望考生通过辅导和训练能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门径。  相似文献   

17.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试题,是必考题型之一.<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复习备考时,大多数教师和指导性文章是按六种语病分别讲解和训练,而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总结了十条破解语病题的方法,很是实用.  相似文献   

18.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客观题一减再减,但减不掉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一项,该题已成为必考题、品牌题。因此搞好本题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辨析病旬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熟记病句的类型.而以下几种情况堪称类型中的类型。我称其为病句中的“事故多发”地段。  相似文献   

19.
【考纲知识解读】“辨析并修改病句”属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D级。2010年《考试大纲》规定病句考查的种类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六项。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和2010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可作如下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高考考查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病句在高考中的重现率为100%,这种题一直是同学们得分的盲点,而不合逻辑型病句更是难点中的焦点。笔者在复习应试的过程中,通过对高考和各地的模拟考试中典型的不合逻辑型病句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出了这种病句的十种错误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