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导读平台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爱情有时像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像位复仇的女神。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说,人的精神中如果有浓烈柔美的部分的话,那么它就是爱情。可是,爱是美好的,也是一种魔力。但培根又告诉我们,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所以说,爱要有理智,作为学生,最不应放纵这种感情,而应首先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你是无用的,爱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没有一个人会爱上一个无用的人;作为师者,不应把学生中爱的显现看作可耻的行为,而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心理负担。导读平台@青心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那儿,各种移民和种族群体学会了共同工作建设一个独特的民族。甚至那些“本土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几千年以前从亚洲经过陆桥来到北美洲的。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你想成为美国人,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会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份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教育称得上是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呢?相信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曾苦苦地思索过这个问题。对此,肖川先生曾断言:“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生光辉的沐浴,如果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如果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教育如果有了灵魂,那么它必定引领受教育者追求无限…  相似文献   

4.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这个熔炉里,各种移民和种族团体都学会了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独特的国家。甚至那些“原有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数千年以前,从亚洲走过大陆桥来到北美洲的。所以,谁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国人!那么,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想成为美国人,你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能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分子。  相似文献   

5.
我破灭的     
青青 《成长》2005,(3):32-33
进人大学两年了,虽然我是公认的系花,追求我的人也不少,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男生发短信向我表白。但是,我一直渴望一份真正的爱情,所以还是孑然一身。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字眼,人们认为它是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富有创造力。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创造力呢?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纯智力的问题.也有些人认为这是思维方式问题。目前也有不少的书籍指导人们如何提高创造力:例如提倡发散思维,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其实除此之外,创造力与人们的个性有很大联系,如果一个人缺乏创造个性,因循守旧,拒绝改变.那么无论他的智商多高,也不会有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我们有一个感觉,如今找对象都是“向钱看了”。其实,只要多读几份征婚启事就会发现:“人品好”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以我粗浅而现实的一种理解:婚姻 =(经济+性 )×爱情。爱情是婚姻中的一个乘法因子,若缺少了诸如忠诚、信任、尊重和宽容这些品质时,爱情就必然有问题,如此,婚姻自然也就难保稳定、幸福和美满了。   最近看了几宗国内大公司招聘人才的条件,也是将“人品好”排在第一位。说来也是,那种可以为你创造财富的人的确可爱,但如果唯财是举,自私自利,一旦走向背叛,挖起墙脚来效率恐怕要超过创造财富时的多少倍。英国久负…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职场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人人都是竞争对手。其实说这话或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在潜意识中将职场看成了一个战场,当你身披铠甲处处设防时,那么,便谈不上友谊或是情谊了。其实。即使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对一个势均力敌值得尊敬的对手。我们也会平生出几许敬意和惺惺相惜的知已感,更何况在天天共事的office里,职场友谊确实存在。可是正如我们对爱情不应该期待太高一样,对友谊我们应该有更明智豁达的态度。每天亲热的问候、情绪低落时鼓励的语言以及出现问题时同舟共济的努力等等。都是职场友谊。  相似文献   

9.
纵容感情     
亲情、友情、爱情,这三份感情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任何一份都割舍不了。很多人都说爱情是不完美的,亲情,友情难道就完美吗?好像也不是,所以我们要去纵容每一份感情,不去苛刻要求任何一段感情。毕竟感情不是理性的,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理性的世界有知性的色彩。如果对这些也要力求完美,那么天堂也就愈加遥远了!亲情是最为现实的,现实到让你有一种沉重的负压感,想逃避却往往又那么无奈,然而似乎最经得起考验的也就只能是亲情了。毕竟血浓于水,再者每个人都有返本的本能,思乡恋家让每个人都举头望明月。生来的原因就必须对这份情负责,实…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其中士子妓女爱情剧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妓女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生活,有其独特、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喜爱某一个学生,就可能觉得他各方面都好,而对他的缺点、错误往往看不到.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一个学生,就可能对他横竖都看不顺眼.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见.心理学称之为“眩晕效应”即人们常说的偏见.眩晕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某些特征和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某些其他特征和品质的认识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些突出特征和品质,使观察者产生一种“眩晕”的作用,由一点而作出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因此,眩晕效应可以说是观察者看人时形成的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心理错觉.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注意克服偏见,克服眩晕效应.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性格、道德品质都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作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实施正确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晋晖 《现代语文》2009,(10):152-15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渴望得到爱情,哪怕是一个沉沦的妓女。在中西方丈学史上有两个命运相似,结局相同的高级交际花。她们在寻找爱情的漫漫长路上,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爱的悲歌。这就是陈白露和茶花女玛格丽特。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逃避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如果说教育是一条船,那么教育目的就是船的方向,没有明确的方向,船上的人做得再多也没有价值。更有甚者,如果船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船上的人做得越多,他们造成破坏也越大。因此,只要教育中还存在问题,只要教育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审视教育目的就不可能过时,厘清教育工作真正的职能也一定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妓女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士人举子和妓女有着密切的交往。人在此种交往中的惊喜心理契合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好奇传统,爱情题材由此走进了唐传奇。这种特定的题材为唐传奇注入了现实的生活气息,促进了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了唐传奇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5.
相伴     
我是谁每当娱乐圈中传出明星婚姻破裂的消息,总会有人高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其实,如果我们将视线从网络收回到现实,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真的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可能是你的爷爷奶奶,可能是你的外公外婆,也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爱情致敬!①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惬意而漫无目的地聊着天。没有人打扰的午后,就连湖水也是安安静静的,就这样并肩而坐,相伴一生,多好!②老头子,吃点东西吧,都走这么久了。”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撕  相似文献   

16.
描写士妓之恋并非始于关汉卿,早在唐传奇中就有《霍小玉传》、《李娃传》等歌颂妓女忠于爱情的优秀作品,元杂剧中马致远的《青衫泪》、贾仲明的《玉梳记》以及张寿卿的《红梨花》等也都有描写。虽然这些作者抱有对妓女的同情,但大多数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或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单纯地赞美妓女的声容技艺,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过多地强调妓女的“忠贞”。而关汉卿不同于他们之处在于: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风尘女性来展现她们捍卫人格尊严和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在抗争过程中显示的胆识和心性,从而寄托了作者对风尘女性的…  相似文献   

17.
杨芳 《现代语文》2007,(8):98-98
“女权主义当今在西方多元文化中发挥出渗透性活力,它与各种变革现实的运动都有一定联系,但又有自身独立性,除了介入各种女权运动,同时从事文化批判,攻击男性文化传统,试图分析妇女的从属地位的形成原因来提高妇女对自身和现实的认识,把她们首先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婚姻爱情是妇女解放的关键,但在婚姻爱情中女人如果经济上不能实现独立,养活自己,那么她很难实现最终的平等解放,  相似文献   

18.
一线教师无法回避分数与排名,因为在不少管理者眼中,分数与排名便是教学成绩和教师的本领。但一线教师如果仅停留在这样的现实之中,会很痛苦,也很难继续前行。如果只顾现实,只顾当下,没有未来和远方,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师”。  相似文献   

19.
晚明妓女以爱情贞节、政治气节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士人的塑造。晚明官妓的文化素养、社会女德的兴盛、复杂的社会现实都是影响晚明妓女形象的现实因素,而士人在政治、文化中的失落则是他们美化妓女形象的根本原因。晚明妓女形象贞义化,一方面是对士人节行的讽谏规劝,另一方面则是对儒家道德的质疑。同时,这种寄兴亡于艳情的文化感伤也延续成为清代士人表达末世情怀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人类长盛不衰的话题,也是每一个人必经的情感。爱情,是人类长盛不衰的话题,也是一个人必经的情感。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关于这种情感的文字是一片空白的话,那无疑是对人之精神的一种漠视。幸好,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关于爱情的故事并不少。牛郎和织女,刘兰芝和焦仲卿,张君瑞和崔莺莺,梁山伯与祝英台,韩凭和何氏,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些都是经典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从而得以流芳千古,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无数男男女女的爱情模范。可是,我们发现,在这些看似丰富的爱情故事中,其实都是同一个模式(这种模式当然未必是原文本身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