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课程编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指导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存在的缺陷,通过文献梳理、历史借鉴、综合考量与逻辑推理,重新构建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为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是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为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指明了方向;(2)重构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体育修习、健康促进、思政品德领域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特征,凸显了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3)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上承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下接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及活动,符合学习层级理论并同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有效对接;(4)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在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中切实贯彻,具有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基本理论知识不仅是指导初中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也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通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陈晨 《体育师友》2013,(6):31-32
体育新课程赋予了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新的特点,它构建了基于大课程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平衡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和灵活性,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基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体育教师要处理好学校特色凝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关系,处理好学生身心健康与中考体育成绩的关系,进而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体育教师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必须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将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国家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指导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探析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体育课程的共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体育课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大学体育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与大学体育课程任务和目标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模式;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大学体育还应主动地走出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王林  王岩 《体育与科学》2003,24(5):28-31
分析了现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与实现新《纲要》规定的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指出高校体育课程由于体育教育功能缺失、健身功能不足和忽略实践创新所形成的单一学科课程的弊端。提出了以发挥体育教育多功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目的的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框架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创意教学模式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初中体育课程创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创意教学模式的具体思路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陆作生  陈娇霞 《体育学刊》2011,18(3):103-104
修改后的日本初中学校体育《学习指导要领》在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水平目标和体育课程运动项目内容方面都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科学性更强;二是指导性更强;三是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钱杰  姜同仁 《四川体育科学》2005,(2):100-102,106
本文以研究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为目的。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定位,系统地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等进行了理论性研讨。并围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课程总目标,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文化教育应注意实效,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目标对一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发展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其目标内容既要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要求,又要符合体育教育学科的特点。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演变过程分析回顾的基础上,旨在寻找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桂芹  张志勇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76-477,469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顺应了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提出体育教师在实施课程目标过程中,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定位教学,有重点的给予落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初中阶段正是初中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学不容忽视。只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都有所欠缺。作为一种内容丰富且形式灵活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对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原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体育游戏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得知当前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队伍现状、教学物质保障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加快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选项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选项;加强校际体育教师的交流,不断开发选项课的新项目;延长选项课的开设年限,大学三、四年级以体育选修课作为选项课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强身育人为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体育的共识。但如何建立与指导思想、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改革体育课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现存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小静 《精武》2012,(30):34-35
摘要: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以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而我国目前的高职体育并没有脱离本科的课程标准,并且大多时候只是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一个延续。本文通过以专业为导向,将高取各专业的职业特点与体育项目相融合,在体育选项课的基础上,通过体育课程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加快高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体育学刊》2007,14(5):93-95
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和符合本地、本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民族健身舞蹈、腰鼓、秧歌、民族式摔跤等。将开发的课程资源安排在二年级教育计划课时选修课中,三、四年级教育计划课时外任意选修课中及作为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将我国传统"体质测试"经典教学法贯穿在大学体育课内外教学中,达到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运动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教育改革情况下,新课标的实施使初中体育教学得以改革,在发展快乐教学情况下的体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本文主要阐述了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创建的意义,并对其实施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推动初中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创新与建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殷红 《体育学刊》2004,11(6):96-98
对河南省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实践探索、实施中遇到的阻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初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总体认识水平不够高,改革主要是在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课程内容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学生人数多与场地器材匮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中、日、澳3国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体育与科学》2000,21(4):52-55,64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现行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中认知、情感、技能领域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现行目标中育人观、目标层次定位、目标内容范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