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语句内特定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命题意义叫言内意义,言内意义对听者或读者造成影响的意义叫言外意义.同时具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的话语叫言语行为,而出于礼貌考虑间接执行请求、拒绝或抱怨等功能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表示同一言外行为的言内行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文章选取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台词作为案例,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概念及其相互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探索与言内行为有关的各个翻译原则及其横向、纵向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示语言学课程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这一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三种言语行为,分别蕴含于说话者的言语表述行为中。言内行为表达着言语行为的表层文字意义,言外行为传递着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言后行为隐含着话者言语行为的真实意图。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言语行为在言语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应用,可促进大学英语四级的四级短篇听力理解教学和学生英语言语行为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文本本身角度解读文本,大多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语义层面,简单地说是字面意思、言内之意;其二是语用层面,就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言外之意。好的文本,既包含了充足的言内信息,也蕴涵着丰富的言外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字的语义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对语用意义进行分析、挖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完成与文本的生命对话。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言语行为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解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言语技巧。  相似文献   

5.
关于意境     
<正> 陆续读了一些谈“意境”的文章,得益不少。同时,也产生了若干疑问。这里,不避翦陋,提出几点参加讨论。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古人普遍主张诗歌创作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主张,我们今天谈论含蓄时也经常引用,谈论意境时也经常引用。那末,“言外”为什么能够有“意”?或者说,“言外”之“意”从何而来?对这问题,完整的回答恐怕应该是:来自“言内”,来自形象,来自作者,来自读者。“言外”的一切都是从“言内”来的,或者是在“言内潜藏着,或者是由“言内”(包括“言内”之“意”和“言内”之“象”)触发出来。“事出有因”,“言内”就是“因”,“言外”则是“果”。无“因”之“果”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模糊语言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翻译,总结出四种翻译方法:直译、省译、意译和补译,以助于读者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模糊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There be句式进行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三个层次的立体透视分析,从而揭示这一常用句式的语用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有两种,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是指语句内部的语言自身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或者前后语。言外语境,是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时间、场合、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辅助交际手段(表情、手势、姿态等等) ,即通常所说的情景语境。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阿Q正传》)“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三个句子中的“扔”、“入”、“排”所处的语境。结合语境才能恰当、准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义、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及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谢上连 《考试周刊》2009,(39):37-39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与语境、语篇的关系,用实例探析了语篇歧义产生的成因。本文认为Austin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现象,帮助人们减少无意语篇歧义,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基本的概念,除了包括语言因素,还包括非语言因素。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由J.Austin提出的三种言语行为模式,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语境因素是研究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时无法不涉及的因素,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时同样如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语境因素在这三种言语行为模式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有两种,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是指语句内部的语言自身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或者前后语。言外语境,是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时间、场合、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辅助交际手段(表情、手势、姿态等等),即通常所说的情景语境。如“峨眉山月半  相似文献   

12.
一、何谓“言外之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诸如“话外有话”、“弦外之音”、“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实际上指的就是“言外之意”。 句子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句子的字面意义,也就是句中的词按照一定语法规律组合以后所形成的意义;另一种则是句子的语境意义,它跟句子中的词义和语法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是超出字面意义以外的“言外之意”,是必须依靠语境等作为补充条件才能理解和掌握的。例如:“(一穿着土里土气的顾客来到柜前)服务员便冷冷地说:‘看清楚,这块表可是两千多元,如果不买(实指买不起)就别看,否则弄坏了哪儿不好办(怕你陪不起)’……。”加点部分是“字面意义”,而服务员的真正用意却是括号内的“言外之意”,它隐而不露,表达超过句子本身的那种微妙的意义。因此,它也叫“隐性意义”,是说话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是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言此而意彼”,有意识地把它隐藏在句子背后,而又让受话者通过语境提供的条件,加上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的联想作用而理解出来,这是相对于“言内之意”或叫“显性意义”而言的,即相对于句子本身能够体现出来的意义而言的,本文要分析的就是这种“言外之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不仅受到语言的言内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等诸言外因素的影响。分析语内的语言特征和言外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关键,本文拟从篇章的语内分析和文化语境探讨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解释蒙城方言歇后语的语义构成,并根据言外之意体现的不同对蒙城方言歇后语进行了分类。同时从交际语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蒙城方言词汇意义和民俗文化对歇后语言外之意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传》训释主要受到言内、言外两个语境的影响。从两者的影响力度来看,影响更大的是言外语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两个语境发生冲突时,《毛传》往往会先迁就言外语境的影响作用。因为影响力度不一,所以《毛传》训释与两个语境的切合情况也有多种可能性。总体上说,《毛传》训释符合语言事实,是在词义训释的基础上阐释经义。两者关系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大为主,以小辅之——以经义为目标,以词义为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语句意义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基础和核心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 ,更是人们能够进行社会交往、扩展精神世界的基础。一般说 ,语句意义的理解主要包含语面意义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 ,要弄清语面意义的言内之意或言外之意 ,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如果话语的语面意义没有负载说话者所要传递的目的信息 ,但听者通过了解这一语面意义并经过推理实际上却接受了说者的目的信息 ,那么完成这一话语的言语行为就分化为两种行为 :一是直接言语行为———表达了语面意义的存在 ,提供的是辅助信息 ,即所说的言内之意 ;二是间接言语行为———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英国的约翰·兰索·奥斯汀(JohnLangshawAustin),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影响很大。他曾在美国的哈佛大学作了一系列的讲座,题为《论言有所为》(Howtodothingswithwords?)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那么什么是“言语行为”理论呢?所谓言语行为就是交际中的功能单位———话(语)句(uttence)。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句具有下面几种意义:1.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meaning),也就是言内之意(locutionarymeaning),或字面意义。2.言外之意(illocuti…  相似文献   

18.
刘红丽 《华章》2007,(7):11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可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它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并探讨了言语行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联系,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和严复"信达雅"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后,言内行为对应"信"的标准;言外行为对应"达"的要求;言后行为对应"雅"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言外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言外行为包括初级的、明晰的和间接的言外行为,不同的言外行为体现出不同的文体功能。文章简要论述了这三种言外行为的文体功能,以便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交流中能更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