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尽管毛泽东一再试探和要求,斯大林就是不愿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而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更不想归还中东铁路。但由于中国领导人的据理力争,鉴于当时冷战的国际形势和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的战略利益,斯大林经过权衡利弊最终转变了态度。  相似文献   

2.
1950年2月14日,在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直接参加下,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维辛斯基外长代表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图为“人民日报”所载两国政府的公报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全文。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与苏联经过谈判,最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双方关于外蒙的两个照会、关于东北权益和苏军进入东北有关事宜的四个协定,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在斯大林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导下,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中苏两国的强大同盟,是保卫和平事业的可靠堡垒。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天,就得到苏联的承认,但是,苏联政府对新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某些方针又持怀疑态度。伍修权回忆说:“过去我们不听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主意,斯大林就怀疑我国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我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了政府,苏联就怀疑我们会不会执行亲英美的路  相似文献   

6.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了苏联,并同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会谈结果于1950年2月14日,由中苏两国外交部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全文共六条,于同年4月11日开始生效,有效期间为三十年。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再起,防止其他国家与日本相勾结的重新发动侵略与破环和平。条约规定:—旦缔约国任何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联的解体,战后四十多年来对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和支配作用的雅尔塔体制也随之宣告崩溃,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转变,但雅尔塔体制曾对国际政治格局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相条约》的签订正是雅尔塔体制在远东政策的产物,也是美苏在远东地区政治上相互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14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周年纪念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当天晚上在北京举行了庆祝晚会。参加晚会的有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吴王章、郭沫若、刘宁一、理事会秘书长钱俊瑞和在京理事多人。参加晚会的还有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李海秋和使馆人员以及在京的苏联专家。参加晚会的共有1,200多人。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访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相似文献   

10.
建国伊始,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国际敌对势力企图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毛泽东率先访问苏联。在与斯大林会晤、祝寿的过程中,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据理力争,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又不计前嫌,发展中苏友谊,从而沟通了两党首脑的思想的正常交流,澄消了历史问题,促使斯大林主动清理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前途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在平等互利、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为粉碎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阴谋,为加强中国与苏联,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盟,为维护中国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从此,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使两国走向对抗,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中苏各自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导致的内政趋同与背离是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和战略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是同盟破裂的直接原因;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同盟破裂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8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承诺将于战胜日本三个月后从东北撤兵,即应在1945年11月至12月问撤兵.然而,直至1946年5月3日苏军才宣布全部撤离中国.苏联延缓撤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有必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希望中苏在党际和国家关系上平等相待。当毛泽东访苏向斯大林提出废除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另订新约的要求时,斯大林起初借口不符合雅尔塔协定,有意推托,致使双方对话曾一度陷入僵局。后来虽作出让步,同意签订新约,但让中国再度吞下不平等的苦果。在斯大林的压力下,签订了秘密的《补充协定》,搞了东北和新疆两处势力范围,规定不准许第三国资本或公民在那里“活动”,组建有损中国权益的四个合营企业,要求以战略物资偿还贷款,且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中国当时的生产能力,要中国接受不按国际惯例确定的有利于苏方的卢布与…  相似文献   

14.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外蒙上层失去了依靠。1919年外蒙古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24年乔巴山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得到了苏联的承 认。对外蒙的“独立”中国政府从不予以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 蒙古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了。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苏友谊是永恒的、不可分离的、牢不可破的。苏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慷慨无私的援助,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本月十四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七周年纪念日,我们特刊载本文,供教师进行宣传教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自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在莫斯科签订以来,到今年二月十四日已经整整五年了。全中国人民莫不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诞生的五周年而无限地欢欣鼓舞! 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的友谊,是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就已建立了的。但在过去,这种友谊遭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种种扼制,得不到发展。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可能将这种真诚的深  相似文献   

18.
1945年,中苏谈判及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大公报》作为当时中国舆论界较有影响的大报,对此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详细和及时的跟踪报道,不仅让广大民众及时了解国内国际情势,而且宣示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与广大民众一样对和平的渴望与社会安定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正>No.3园田大臣和邓小平副主席兼副总理的会谈(1978年8月10日)(一)关于中苏同盟条约第1631号电,绝密,特急关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邓小平副主席的发言内容如下:①(1978年8月10日)(一)关于中苏同盟条约第1631号电,绝密,特急关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邓小平副主席的发言内容如下:日方在和外交部长的会谈中好像提到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我已经数次对日本友人说过,这一条约实际上早已经失效了。现在,再次在政府层面明确申明这一条约已经失效。我们没有以某种形式明说这件事,说明我们并不重视这个条约。按照这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对斯大林表示苏联不宜过早从旅顺撤军。1952年3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请苏军不要在年底撤离旅顺。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前夕,苏共中央决定将旅顺海军基地归还中国。9月,赫鲁晓夫率团抵达北京。当苏方提出从旅顺撤军时,毛泽东反而表示了犹豫和担心。认为,苏军此时撤走,美国可能利用这一时机进攻中国。最后,毛泽东说服双方就苏联撤军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处理旅顺口的武器设备又出现分歧。刚刚安装的海岸炮群,中方想无偿得到,赫鲁晓夫坚持低价,中方没有再坚持己见。但后来苏方又推翻了原来的方案,要求重新定价,总数在8亿卢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