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清代的国子监既是清王朝主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也是培养科举人才的最高学府。作为教学机构,国子监所招收的学生以贡生和监生为主体,二者统称为"国子监生"。清代国子监的监生和贡生既具有地方官学中生员的属性,可以参加乡试;又有不同于生员的权利,能够通过廷试等方式获取官职。不过,清代的监生和贡生并不完全相同,二者在入学资格、入监后待遇及仕途前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表明,贡生的政治地位高于监生,入仕后所获取的官职和升迁速度也非监生所能企及。  相似文献   

2.
“捐监”是花钱向封建政府买“监生”学历;“捐官”,是用钱向封建政府买官职。“监生”只是“出身”而不是官职。明清时,称出任宫职以前的学历叫出身(如科班出身、捐班出身),如秀才、举人、进士,它同现在说的学历或学位相近。秀才、举人、进士这些学位,都需经过严格的考试,不是用钱买来的。“监生”也是封建时代的学历的一种。它是“国子监的学生”的简称。“国子监也叫“太学”“监生”也叫“太学生”。国子监的对象有两种:一是秀才经地方挑选推荐,当时  相似文献   

3.
国子监简介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也称国学或国子学。在监读书的主徒被称为监生、太学生或国子生。国子监始建于公元276年西晋时代,时称国子学,隋朝政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等等,亦称为国子监。明清国子监兼具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设北京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主管监务人员称为祭酒,监生可以选任六品以下官员。清代国子监沿袭明代体制,“设六堂为讲肄之所”,“穴堂讲师,极一时之选”。后来逐步衰退,…  相似文献   

4.
周永蔚 《新读写》2008,(3):46-46
1 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相似文献   

5.
岁贡生是清代国子监最基本的贡生,做岁贡生是生员们的出路之一。岁贡由学政录取,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和名额。学政要对该省各府州县的廪膳生员进行考试,非优等者不能录取。在康熙中叶之前,经学政选拔后,廪生们还要参加中央举行的廷试,后此例废止。廪生升为贡生时,需办理严格的公文手续、证明书等。总的来说,这种制度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明朝的最高学府,叫国子监,只有北京、南京各一所,称为北雍、南雍。进校的难度非一般的大,得由地方学校举荐,然后参加入学考试,按成绩好坏"分科",类似今天高考。但长得丑不行,年老不行,残疾也不行。国子监大学生叫贡生,比不上正规国考上榜生举人、进士,却也不容易混到,像蒲松龄同学,考到72岁才考上。在国子监读书,学费全免,而且有补贴。伙食不错,鱼肉油盐,由财政供给。明朝  相似文献   

7.
王化昭,生卒年月不详,字痴圆,河北交河(今泊头市)人。清道光(室宗,1821——1850)年间岁贡生[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一般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若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而称岁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称为五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另有捐纳取得的贡生,叫例贡]。天资聪明,饱读诗书,生性淡泊,不慕仕途,以作文弄诗为乐。以岁贡资格居京都期间,曾与何绍基、贾榛、刘翰、戈其迈、刘樾等名人交往,并被推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81年起施行的学位制,是世界上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而在清末新教育制度建立后,学校毕业也给以一种科举出身的资格,以奖励形式,对知识分子授予相称的学位。如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卒业,奖给附生,中学卒业,奖给贡生,高等学卒业,奖给举人,大学分科卒业,奖给进士。”1906年又在《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中规定,凡在东西各国正式高等以上学堂毕业,回国后须接受政府考试,考试列入最优等者,给予进士出身,考试列入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这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可见,清代已形成有“附生、贡生、举人、…  相似文献   

9.
徐梓 《中国教师》2009,(11):37-38
<正>明清时期,"进士"有了特定的所指,就是举人通过会试并获得贡士的出身之后,再进一步通过殿试排定名次、被赐予的出身或被赐予这一出身的人。要获得进士的出身,成为进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新课程文综(湖南卷)第31题是这样的: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