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程改革要以教学落实为载体,课堂是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相融合的平台,而教学的创新要以课程改革为归依。但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学创新,都离不开对课堂情境的引领和适应。因此,课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上课前教研组、备课组对“教什么”进行系统的学科分析,包括课堂上教师个体对“怎么教”的艺术化表现,还包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的教学反馈机制。聚集课堂要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即通过学校、课堂层面的革新,寻找到一种将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教师教学创新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学”,那学生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指导建议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3.
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前者关乎教学内容,后者关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先进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关注“教什么”。  相似文献   

4.
王莉 《考试周刊》2012,(45):30-31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课堂是务实的、有效的.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文本“读、品、悟”融为一体,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将“评价”植入课堂之中,促进目标的完成,这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源于“教-学-评-体化”的教学思想,做好“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这三件事.课堂的效益才能体明.出隶,  相似文献   

5.
林翠霞 《今日教育》2014,(7):104-105
一、准备到位,把“讲法”与“明理”有机结合 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一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什么。因此,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深度研读教材,分析关联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精心预设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讲完课,常有老师自怨自艾:“糟了,我忘了说这句话了。”“我还有几个教学设计没说呢。”“唉,我怎么把这个环节给忘了!”……这些话说明教师的“心”还是在“预设”的“我怎么教”、“我要教什么”的旧观念上,课堂教学局限在“预设”的窠臼里不可自拔。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乔军 《天津教育》2013,(13):22-24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内容。“教什么”指的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它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结果,“怎么教”说的是教学方式与方法,“为什么教”指的是教育的本质,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重视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轻视教学内容和教育本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有过于依赖媒体、过于追求形式的趋势,为数不少的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怎么教”上。课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考虑并实践着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为什么教",涉及教学价值观与教学目标;"教什么",涉及教学选材与内容处理;"怎么教",涉及教学方法与手段路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必须明确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界定我们可以用于教的内容有哪些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教育专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一个涉及理论到实践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其中“教学理念”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试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过程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作出分析探讨,从更为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以求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 写作教学教什么?不是教学生“认识文章”,而是教学生“写文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简单地说,中小学写作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做某件事”。“如何做一件事”涉及的内容,比“如何认识一件事”要广得多,复杂得多。这里会涉及“做事的人”,涉及“做事的目的”,涉及“做事的条件和环境”,还涉及“为谁而做”和“做给谁看”,还涉及“做了有什么用”以及“做成什么样子”等等。如果用这种“做某件事”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写作教学确实需要重大调整: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其次是写作教学的各个部分内部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另外写作教学的立足点也要变。总之是整个视野要变。在这个新的视野下,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肯定也应该变:评什么?为何而评?以什么标准评?这些问题,就会格外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教材旁白的设置为教学实施提供参考和思路,可以从教学环节上引导教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从作业设计上增添作业的实践性和丰富性。充分挖掘教材旁白的功能与价值是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探究式教学的探究重点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设计,是围绕着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和加快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的。探究的重点放在两大问题上,即一要探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怎么“教”,二要探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怎么“学”。  相似文献   

13.
一、探究式教学的探究重点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设计,是围绕着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和加快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的。探究的重点放在两大问题上,即一要探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怎么“教”,二要探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怎么“学”。  相似文献   

14.
文指出,教师要作为一个课堂的“教学向导”来教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课堂里有许多教学向导,教师是向导,课本是向导,图象是向导,同学之间可以互为向导,但所有的教学向导中的主角是教师.  相似文献   

15.
于强 《福建教育》2009,(10):35-37
在语文教学的领域,“‘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命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其中的“什么”,很多人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以至于大多数人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上打转转,而很少在“言语”与“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就导致了在语文课堂中,在很多情况下,教学往往只关注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儿童在课堂上的言语生命状态,把学生的言语表达看做一种工具的简单运用。久而久之,儿童言语的天性和个性便在课堂中消失殆尽。因此,理解和认识“儿童”与“言语”的关系,不仅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擂鼓击点,唱戏看板。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要把课教到“点”上。“点”是知识的关键部位;“点”是课堂的关键环节;“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路口;“点”是教师施教的关键棋局。专业课教学要抓住关键,控制全局,以点带面,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效果。一、专业课教学应有“点”的观念课堂上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练到什么程度,或是怎样思,思出什么结果,都要标出个“点”来。课堂上教多少,问多少,或是从何处引导,都要从一个“点”上开始。1.明确“点”的多样性。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围绕着教学重点又有许多知识要点和理论特…  相似文献   

17.
上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学生付诸实践,说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说明。应该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说课是教师研训乃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来说,说课要说明一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得怎么样”这样几个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教师们在说课的时候往往“怎么教”说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教什么?要清清楚楚教什么?这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在教学参考书中已写得清清楚楚了,难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但是,只要走进课堂,“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这固然有执教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  相似文献   

20.
李明海 《师道》2011,(11):22-24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语文老师在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时,是轻车熟路地进入教学环节的设计,披文入情、预设生成、活动拓展,林林总总,以求课堂的活跃和精彩;还是先要仔细地端详文本,问问“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但往往容易被忽略。在实际的教学情形中,学生把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投入到语文课堂,在不同的单元主题、在各种经典的文本里、在不乏激情的课堂上穿梭、共舞,探之弥深,仰之弥高,但是,体现在自主的表达上,许多学生仍然会显出无从措手,或言不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