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中国现有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文章概括了"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国内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体教结合"在发展中存在"体"与"教"分离,文化与训练的矛盾、体制上的不完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体育认知由生物体育向人文体育观转变,体育人才培养应顺应这种转变,改变传统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向真正意义上"体教结合"发展。从我国对体育观认识不同阶段分析,对比以往"体教结合"各种模式利弊,提出今后体教结合应逐步走"省队校办"模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框架。提出:应坚持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建立并完善两种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完善体教结合的法规、政策等,把握体教结合进程。  相似文献   

4.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多元化体系。总体看,可以分为体育系统培养、教育系统培养、体教结合培养和社会力量培养等四种模式或基本体系。即:①体育系统的“金字塔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③中学一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中、澳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运作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是以基地为核心的专业化运作模式为主,而"教体结合"学校化培养运作模式尚处探索阶段,与此相应的培养体制有待逐步完善。而澳大利亚由政府与社会团体相结合的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以及较完善的后备人才学校化培养体系,可为我国构建"教体结合"学校化的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教体企相结合"培养模式。将体教结合纳入"举国体制"、把培养人作为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任务以及建立完备的高校竞赛体系和良好的运动队管理模式是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找、阅读,找到目前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了解近2年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四川省多个地市州业余体校的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四川省个别项目的专业队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并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一些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四川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新思路,对新时期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由解析"体教结合"的概念入手,探索"体教结合"的由来与发展,揭示"体教结合"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提出构建"体教结合"新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简要概述,在结合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其"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小伟 《体育教学》2011,(8):16-19,2
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是教体结合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开始,按照两部委的意图,教体结合就是要建立一个除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之外,以教育系统为主体,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从那之后,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中小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成了我国竞技体育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导向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在阐述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基础体育课向专项体育课过渡速度过慢、对于学生表现的成绩测定和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单一,以及缺乏对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培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新时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应用现代课程论对课程资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就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中本科学历师资流失严重,学历达标率较低(约占4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因地制宜制作一些安全、小型和实用性强的器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学校就近安全的田间小路、山坡、草地、沙漠和树林等,解决校内场地不足的困难;科学开发利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使原有的体育课程教材与当地民间体育文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为当地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赋权增能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与有效策略。首先,从传统惯习与现代场域场景变化中体育教师身份认同、能力胜任、情感关注和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不适或冲突,窥探了课程改革语境下体育教师赋权增能行动困境的多重表现。然后,本着课程整体推进"赋权"行动路线与局部"增能"问题发现路线,从"超量"赋权、"错位"赋权、"表面"增能与"低效"增能等方面探讨了行动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坚持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本体调适与由下向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双向思路去寻求解决途径,提出从课程走向课堂—关注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递进式调适落实思路和优化措施方法,促进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实践,才能为有序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改革文化动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因子,即内驱力和外驱力因子进行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文化动力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才导致了体育课程改革的频繁发生和体育课程自身的不断进步。同时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特征将有助于未来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期我国由集权化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向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时期体育课程三级管理体制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应进一步健全中央课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权力的划分;制定地方课程管理权力的限度;并加强对其监督和制约;建立系统的体育课程管理规范;改革单一、陈旧的体育课程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依据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主要趋势有: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课程的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阶段高职高专大学新课程改革的困惑,指出从思想认识、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课程优化、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六个方面构建大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优化机制,以期促进我国高职高专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主要运用专家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方法 ,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 :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定位 ,体育课程目标应体现人文性 ;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应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 ,推行教材“审定制”,突出教材的特色 ;课程体制改革应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打破单一垄断的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转型期我国由体育课程管理与决策机制的演变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转型期体育课程管理决策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进一步健全国家课程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明确其决策权力;制定地方课程管理与决策权限,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尽快建立与完善体育课程管理与决策规范;改革单一、陈旧的体育课程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来补充和扩展改革体育课的课程建设内容,并对其重要意义和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论证。力求使课程建设更具地方特色,把课程建设和保护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把传统文化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传统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探索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课堂,进行有意义的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