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学士(1913年)、第一个硕士(1921年)、第一个博士(1934年)的新闻学院,被誉为"新闻学圣殿"。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是迄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新闻学院。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1912年,黄宪昭顺利毕业,成为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宣称:他是"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①。在他开启了中国人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62人前往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中国电信IPTV业务发展现状是局部有突破,整体进展缓慢"。2008年"IPTV在中国"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的开场白直言不讳。他客观地介绍到,中国电信的IPTV商业试验2004年起步,在2006年与上海文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广东五省17个市合作开展IPTV业务,目前IPTV业务试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4.
2004年2月2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钢走进教室,开始了他第一节<新闻写作>课的教学.他把三天前中国媒体发布的一条新闻展示在屏幕上--<温家宝:按"四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已发生事故>,然后开始读这条新闻.还没念几段,课堂上就骚动起来,学生有的交头结耳,有的打哈欠.紧接着,高钢又把另-条新闻展示在屏幕上--<多起重大人命伤亡事故惊动中国最高领导层>,他仍旧朗读起来.结果,教室里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大家逐渐开始平静了,目光也都集中在了屏幕上.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在林禁烟运动以后,他更被看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范文澜先生更把他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这种主流论述之下,仍然有一些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看待林则徐。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属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所提出的"两个林则徐"的观点了,文章试图通过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研究和史料,对蒋先生的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韬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文章风格迥异,为后来的报人发展成为"报章文体";二是第一次把那个时代文人的民族意识写进报刊当中,使之与报刊思想融合在一起。王韬政论文中的"民族意识"形成的条件首先是时代背景不同,这使得王韬的政论文有别于"清议"时期和"文人论证"时期;另一个条件是媒介生态发生了改变,中国报业发展到了历史新阶段;此外,王韬本人的涉外经历和传统文人身份等个人因素也构成了王韬政论文的"民族意识"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容国团,虽然只有30年的生命历程,却与中华体育的三个第一紧密相联.他夺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个团体世界冠军队成员,还带队夺得第一个女团世界冠军.他的胜利,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无比自豪,一扫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阴霾,更改变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形象.他喊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体育人.  相似文献   

8.
<正>他屡屡改写"不可能",在没有钨的城市打造出"钨业奇迹"。他是中国钨业第一艘航母的领航人,6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出口总额一半以上的出口量,让他初步实现照明产品"中国芯"战略。2007年,他带领厦钨人以厦门钨业为依托,组建福建省第一个国家级"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发建成厦钨重要的原料基地、目前国内处理能力最大的钨矿山——"宁化行洛坑钨矿"。他带领着厦钨人攀上世界最高峰,成为世界最大的钨丝生产与供应商。对于未来,刘同高心存高远,世界第一的梦想距离并不遥远。颁奖辞:2007年,他在没有钨的城市里创造了又一个中国钨业的奇迹,是他的前瞻性,让中国钨业向世界第一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正1953年的汕头,在许多富商都想方设法把资产转往海外的时候,一名生长于"洋买办"之家的青年人,却在此时说服亲友,筹资开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这一年的4月1日,这位名叫林希之的年轻人,在汕头德兴路的一栋三层楼房外,挂出了"公元摄影化学厂"的招牌;一年后,"公元"厂成为汕头首批公私合营企业之一。就是这名年轻人,于1952年10月,在他自设的简陋的实验室内,制出了中国第一张符合实用要求的黑白相纸,随后成立的"公元摄影化学厂"成为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  相似文献   

10.
近代图书馆学家杜定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兰台世界》2006,(21):62-63
杜定友先生(1898—1967)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是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他在发展图书馆事业、研究图书馆学、文献分类学、目录学、检字法、地方文献、图书馆建筑设备和培养图书馆学人才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史五个第一的创造者。”1922年3月,在广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业训练班——广东图书馆管理员养成所,培养了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1924年6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图书馆专业刊物——《图书馆杂志》;1926年1月,在上海主办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展览会;1…  相似文献   

11.
他出生在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七里坪,是革命先辈的后代,根红苗正;他担任档案局馆长15年,发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把红色档案馆、现代档案馆的创建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开创了省、市多个第一;他面对家庭的不幸,不离不弃,用担当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义务。在湖北省档案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刘中华——这位中国"第一将军县"档案局馆长的发言,催人奋进,也催人泪下,深深地打动了与会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张晰 《浙江档案》2004,(12):27-27
宋子文是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十分重要的人物,系民国历史上的"两朝国舅",他和他名望家族的历史向来为人们所关注.宋子文,广东文昌人,1894年生于上海.早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入哈佛大学,1915年获硕士学位.从1923年起,在其姐姐宋庆龄的引荐下,宋子文在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任职,其妹妹宋美龄1927年嫁给了蒋介石,所以人们称之为"两朝国舅".  相似文献   

13.
<正>他具备闽南人爱拼会赢的气质,24年的奋斗,把艾派由一家小型的挂历贸易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企业之一。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中东、东南亚及台、港、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相继被美国商业巨擘凯尔玛和沃尔玛确定为全球供应商。他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巧妙地把中国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首创"国历"概念,成功打造"国历"品牌。2007年,他用"百年企业"的理念,在世界文化办公用品领域树立起中国的旗帜。颁奖辞:2007年,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首创"国历"概念,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民族品牌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114-123
<正>有位好莱坞人士死后来到天堂,他看到有人在高高的吊车上正操作着一台巨大摄影机,他疑惑地问:"詹姆斯·卡梅隆应该没有去世吧?"天堂里的掌门圣彼得回答:"是,卡梅隆还没有去世。那是上帝,他正把自己想象成卡梅。"在中国,他的拥趸们称他为"卡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他长达十年之久的一个分析样本。通过把生命后半部与中国合谱这种形式,吉姆·罗杰斯希望,自己能够分享"中国盛世"谱写在资本市场上的华彩乐章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2012年6月夏季,中国有多热?被股神巴菲特称为"把握大势无人能及"的华尔著名街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了一个多小时后以后,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喝了一口加了冰的可乐,并脱掉西装,站在记者们面前。他笑着说,"中国太热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梁传岷第一次来到南昌世侄梁洪生的家。4月的天气,梁传岷还穿着棉衣。为了修谱他已经走了一冬,身上卸下的由湖北匕、湖南、广东等省宗亲赠送的谱牒资料,足有40斤重。"再过半个世纪,如此有使命感的老人还有吗?真正把修谱当作自己事业在做的人还有吗?"梁洪生担心这次修谱可能是空前绝后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他,把一篇7000字的文章卖到了5万元稿费;他,用三篇特别优秀的文章换来一辆高档轿车,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轿车大奖的记者;他,就是特稿作者领军人物之一、《沈阳日报》特稿中心主任记者且被特稿圈内人士誉为"特稿大王"的李作明!  相似文献   

18.
梁峥 《报林求索》2009,(12):54-59
<正>百年中国人的身影身影1:徐荣村—有远见的商人,世博会送展第一人徐荣村,一个普通的广东商人,最早闯荡上海并因此发迹,当听说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消息后,他精选12包"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在2002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应该给米卢:他把中国足球第一次带进了世界杯;而下半部分毫无疑问地属于姚明。 与其前任一样,米卢从2000年1月15日与中国足球协会签约成为中国队第三任外籍主教练时起,中国人就把他与世界杯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足球界,他以能把一支实力较弱的球队迅速带成一支强队而著称,有“神奇教练”的称号。 对这位提倡“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的南斯拉夫老头,中国人在世界杯“十强赛”时把神化和宠爱他的言行做到  相似文献   

20.
"误会"人生     
《传媒》1999,(2)
王建男原本是学版画的.1966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险些"成为画家.10年后,1976年,也许画家的情结起了作用,插队返城的他考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此后又事隔20年,1996年,<王建男眼中的美国>摄影展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行.1997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向其颁发证书:"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摄影展览的中国新闻摄影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