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有别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殊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碳储库,也是CO2、CH4、和N2O的源和汇。湿地土壤中的碳储量最丰富、碳密度最高,其中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对于土壤的固碳作用程度差异明显,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关系也相当密切。文章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形态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碳固定的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自然湿地甲烷排放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随着植物生长甲烷排放量不断增加,在8月未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这一变化特点主要受温度和沼泽静水层深度所控制。春季低温不仅直接降低了甲烷的产生强度,而且也降低了其它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沼泽水中存留较多的氧气,这些氧气直接加速了沼泽水中甲烷氧化,同时又提高了沼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后者反过来进一步减缓甲烷的产生。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生长的沼泽甲烷排放通量呈如下特点:毛果苔草>乌拉苔草>小叶章。莎草科植物生长的沼泽中,72-86%的甲烷通过植物排放进入大气,而小叶章生长的沼泽只有28-31%。毛果苔草促进了沼泽水中甲烷的氧化而不是产生,相反小叶章通过释放根系分泌物刺激甲烷产生的能力大于分泌氧气促进甲烷氧化的能力。毛果苔草沼泽水中更高的甲烷浓度是由于深的静水层淹没更多的植物立枯,从而为产甲烷菌提供充足的底物所致。  相似文献   

3.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的浓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统计分析天水市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天水市森林分类碳汇能力分析、量化计算及森林碳库分类,为应对气候变化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种植园中,现多采用沟灌结合冲施肥的灌溉方法,部分种植园已施行滴灌结合随水施肥的灌溉方法.为探讨沟灌-冲施肥系统和滴灌-随水施肥系统对宁夏葡萄园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应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技术对该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年和2013年葡萄生长季中,较之于沟灌系统,滴灌系统可分别减少N2O年均排放量(18.24±2.79)kg/(hm-2·a-1)和(3.37±0.37)kg/(hm-2·a-1),约占沟灌系统排放量的61.1%和78.9%.在此基础之上计算排放系数,可估算出应用滴灌系统替换宁夏现有葡萄园中全部沟灌系统后,N2O减排总量分别约为2012年的704 264~770 756 kg和2013年的215 550~223 920 kg.可见,滴灌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N2O的排放损失,是一种更具N2O减排潜力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特制的带有九根采气管的二室根箱系统,采集和分析根箱中九个不同部位土壤空气中N2O的浓度,结合使用:1)具有选择性的硝化抑制剂,包括低浓度的C2H2和DCD,可研究在不同NH4+-N水平下的硝化过程及其对N2O气体释放的贡献;2)高浓度的C2H2,抑制反硝化过程中N2O到N2的还原,可研究在不同NO3-N水平下的反硝化过程及其对N2O气体释放的贡献。同时还可研究NH4+-N、NO3-N转化及其释放N2O气体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性和植物对它们的影响。根箱系统结合使用抑制剂的方法,是研究土壤氮素转化过程、N2O气体释放和植物对它们的影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自然沼泽湿地和开垦后的农田(旱田和水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沼泽湿地开垦前后土壤中1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沼泽湿地相比,农田土壤中B、Cd、Cu、Ni和Zn的含量较低,Ba、Be、Co、Cr、Mn、Pb、Sr、Ti的含量较高;自然沼泽湿地土壤中元素垂直分布分层性较明显,而农田土壤中,除Pb外,其他元素含量的剖面变化较自然沼泽湿地平缓,但剖面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B和Cd除外);某些元素的相关性,农田不如自然沼泽湿地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自然放牧母牦牛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牧区采用开路回流式面罩-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放牧母牦牛进行CO2和CH4呼吸排放通量的研究。结果如下。1)年龄对CO2和CH4呼吸排放速率和通量具有显著影响;进食对CH4呼吸排放速率有显著影响。2)1~2岁牦牛试验组高寒草甸生长季平均CH4和CO2呼吸排放通量分别为54.59和2 663.71 g/(头·d);3~4岁试验组分别为80.48和3 715.17 g/(头·d);5~6岁试验组分别为84.45和4 663.55 g/(头·d)。3)CO2和CH4呼吸排放通量与血液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并且年龄是影响生化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4)自然放牧母牦牛的甲烷排放量远低于在不同区域放牧的其他牛科动物。  相似文献   

8.
湿地土壤碳循环与温室气体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既是温室气体的汇又是源。近年来由于人类开发,湿地土壤迅速转为碳源。文章就湿地土壤碳现存状况,比较了不同生态类型土壤碳存储密度,分析了湿地土壤碳循环过程及温室气体的影响因素,指出人类活动对湿地碳储量的干扰力度日益加强,呼吁优化农田管理措施,增强湿地固碳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文献资料的89块生物量样地以及在桂中的6块不同龄级样地实测数据,对南方人工林的代表树种———杉木、马尾松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分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枝条、根系生物量在马尾松林分中也随林龄显著增加,但在杉木林中则随林龄的增加逐渐趋向稳定,2种林分叶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不密切.林分生物量的根冠比在杉木林中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马尾松林中二者关系不密切.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差异表明林龄对于森林植被碳蓄积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2-(2-羧基苯基)-苯并咪唑和二正丁基氧化锡反应,制得新化合物{[(n-C4H9)2Sn(0.5·O2CC13H9N2)(0.5CH3O)]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815(4)nm,b=1.2481(4)nm,c=1.3292(4)nm,α=83.502(5)°,β=86.049(5)°,γ=78.631(5)°,V=1.7457(10)nm3.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我国东北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本文通过模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东北三省1990—2011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倒N型下降阶段,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呈倒N型,与工业固体废弃物呈正N型上升阶段。总体上来看东北三省的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不符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本文收集了1980年以来我国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碳库和碳密度的研究资料,并对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具体包括森林转变为耕地、草地转变为耕地、森林转变为草地、农田转变为森林、农田转变为草地、湿地开垦为农田、草地转变为林地所引起的碳库类型转换的增汇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旨在对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减缓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储存,提高土壤质量,对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行为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以三江平原宝清县为例,通过1954年 、1976年 、1986年和2000年四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编码技术生成三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对研究区三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张、新生、收缩、消亡和复生的图谱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时段耕地和城乡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除1954~1976年呈增加外,其他时段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1954~1976年耕地以新生为主,新生速率为每年8.77%;1976~2000年耕地以扩张为主。湿地和草地以退缩为主。人类大规模的开垦活动导致沼泽湿地与草地退缩与消失,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土地利用生态界面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吉林省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气候变化影响与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NDVI数据对吉林省2001—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10年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但西部的植被覆盖情况在10年中有显著变好的趋势.根据人口重心原理可知,吉林省10年的植被覆盖度重心有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的趋势;2)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很大,林地、农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3)分析气象站点10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后发现,处在东部的延吉站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处在中西部的长春、四平及前郭尔罗斯3个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碳通量研究是湿地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碳循环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植被、气候条件及水文状况共同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许信旺、何小青等采集湖泊自然湿地及其周边围垦农田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总有机碳含  相似文献   

17.
利用排放清单对2000—2010年中国地区人为排放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中国地区人为排放总体上是增加的.其中,NO x的排放量显示持续增加趋势,在2010年超过了SO2的排放;与2006年相比,2010年PM10排放量减少76%,SO2排放减少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SO2和NO x的排放量分别增加5.6 Tg(25%)和13.1 Tg(85%),BC增加0.3 Tg(20%),OC减少0.7 Tg(17%),PM10减少12.4 Tg(74%),而NMVOC变化不大.中国不同区域人为排放源的时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400K温度下,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Ni(CH3COO)2.4H2O,Sb和Se为原料按化学反应剂量比混合,乙醇胺为溶剂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硫属化合物[HO(CH2)2NH3]{N[i OH(CH2)2NH2]3}[SbSe4].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此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包含四面体形状的[SbSe4]3-阴离子,过渡金属配合物阳离子[Co(eta)2]2+及质子化的[etaH]+阳离子,这三种类型的结构单元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人类社会通过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通过碳减排构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使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概念走向行动。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东部发达地区正规划建设若干低碳生态城,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界讨论的热点,可以预计必将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通过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进行系统疏理和解读,力图把握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找准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对国际社会对抗全球变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巨大贡献。今后,各省、市、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低碳经济与自身发展结合。重庆提出了"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发展目标,"五个重庆"包含了低碳经济的主要理念,而低碳经济对"五个重庆"的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更应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五个重庆"相结合,使"五个重庆"与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他省市地区发展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