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生物学历史上一项经典性工作。他以豌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8年辛勤的杂交实验,最终发现了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2.
孟德尔在做植物杂交实验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他更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大量的统计分析,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材料的精心选择,实验方法的精心设计,数理统计分析法的运用及测交实验法的首创,这些都是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无限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坚忍不拔的毅力,还需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学习,开拓科研新思路,正是因为这些优良的科学素养,才使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时,许多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1865年,孟德尔在布隆自然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实验研究结果,第二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一文.1868年,孟德尔被选为修道院院长.1884年,孟德尔去世,他的后继者烧毁了他的私人文件.今天,我们几乎没有关于孟德尔的原始资料或灵感来源的直接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几个难点需要突破: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是3∶1?为什么提出遗传因子的假说?遗传因子为什么成对存在?测交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如果教师不能突破这几个难点,教学将回归到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无法体验和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往往多从研究方法着手。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教学中可能被忽视的几个基本认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乐好  徐波 《科学教育》2007,13(4):66-67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解释了许许多多的生物遗传现象,使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豁然明朗,然而也有些现象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等人的解释。1致死现象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致死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作为该模块的开篇,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揭示了该因子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传递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杂交实验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提出对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7.
孟德尔对杂交试验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最初选用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结果一无所获。后来,他改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成功统计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一个实验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研究方法,由于所选择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见,生物材料的选择在生物学实验中是多么地重要。  相似文献   

8.
孟德尔定律是高中生物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研究结果对遗传和基因学的发展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及进展,通过对该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来为学习"孟德尔定律"的后者提供有效的文献帮助。  相似文献   

9.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者间在F2的性状分离比上具有着一定的关系为(3∶1)n(n为相对性状的对数)(表1)这一通式,孟德尔在此基础上,对豌豆的多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统计、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引言 :  同学们先来解答一道题 :   (多媒体投影 )大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紫花 (P)对白花 ( p)为显性。现有如下几种杂交组合 ,请写出每种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①PP×pp ②Pp×Pp ③ pp×PP  设问 :若是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 ,其后代又会怎样 ?  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复习旧知识 ,又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孟德尔做了这方面的实验 ,发现了另一个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用什么材料做实验 ,实验现象如何 ?  在原有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介绍"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兴趣→学生身临孟德尔一对相对  相似文献   

12.
孟德尔选用豌豆为主要材料,经过仔细观察,从中选取了具有七对相对性状的一些植株进行杂交。他最初进行杂交时,所选用的两个亲本部只差一个性状,在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后,就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析到综合进一步研究了两对相对性状和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孟德尔所研究的七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彼此间都是自由组合的,这种情况在其它生物的其它性状间也常常看到。后人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孟德尔第二定律,或称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规律可以表达为“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两者是…  相似文献   

13.
豌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据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其一生可以分为种子的形成、萌发以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160多年前孟德尔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种子的形状、子叶的颜色、花的位置等)做杂交实验(见图1 ) ,无论正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 )都表现出显性性状,杂交后产生的第二代(F2 )...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建构主义否定知识的客观性,主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探究的工具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假说一演绎推理”是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核心研究思想。该思维模型在“浙科版”教材中没有开辟专门的章节内容,但作为“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经有机地将孟德尔的研究思路融入孟德尔杂交实验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点难点内容,因为通过此节内容要学习生物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课本着重讲述的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采用的是文字结合棋盘法来说明.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早地学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16.
介绍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不仅关注表型性状的分离和组合,更运用株系分析对豌豆基因型进行分析。孟德尔在基因型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从而得出了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7.
徐波  王金菊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0-41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解释了许许多多的生物遗传现象,使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豁然明朗,然而也有些现象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等人的解释。1基因抑制现象有的基因本身不能独立地表现表型效应,但可以抑制其它非等位基因的表达作用,导致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例:控制蚕黄色茧基因(Y)对白色茧基因(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的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A.3∶1 B.13∶3 C.1∶1 D.15∶1答案…  相似文献   

18.
现行《生物》(必修本)第154页在论及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时是这样说的:“一直到1900年,孟德尔的发现被三位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三位植物学家都做过豌豆杂交实验吗?  相似文献   

19.
沈平 《生物学教学》2005,30(6):26-27
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豌豆种子种皮颜色的灰色和白色、子叶颜色的黄色和绿色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豌豆种子种皮和子叶性状表现的遗传学试题对于中学生而言都有相当的难度。下面举三例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设计"一节的市级高三教学研讨课教学全程回忆与总结,发现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时,教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专题,目的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便轻松应对高考,下面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设计一节课教学介绍。1考纲解读1.1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4)伴性遗传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