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非非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105-108,111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数理统计方法,对初中生运动项目兴趣转移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运动项目兴趣转移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社会因素在性别中存在差异性、家庭因素在年级中存在差异性、而心理体验因素不存在差异性,为更好地培养初中生运动项目兴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500名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初中生体育兴趣下降、体育课难以组织、难以调动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愉快的成功体验是初中生体育兴趣的生命,而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则是初中生体育兴趣的生存土壤,合理的体育评价则是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加油站”,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动力。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钟敏 《体育师友》2015,(3):63-64
体育水平考试是每一名健康初中生都要越过的一道坎,以至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顺利开心地完成升学任务就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对影响初中生体育兴趣形成若干因素进行研究,从中了解初中生学习体育的态度、选择方向、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总结出若干条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建议,希望对初中体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定初中生主观规范正向影响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模型及不同性别跨群组恒等性,解释初中生角色认同与运动激情中介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以主观规范为自变量,运动投入为因变量,角色认同和激情为有因果关系的中介变量的链式双重中介模型。在软件AMOS 24中运用Bootstrap检验方法,对295名被调查初中生的量表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1)初中生角色认同和运动激情中介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关系,构成链式中介结构模型,形成三条中介路径;(2)初中男生和女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构恒等,影响机制较为一致;(3)角色认同与运动激情完全中介了初中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关系,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直接效应未达显著,初中生主观规范对运动投入的影响机制更趋向内化。结论:运动激情中介初中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效应高于角色认同,运动激情可能成为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预测锻炼行为阶段的新贡献变量。研究期望为学校体育设计、家庭运动引导与社会体育干预提供学生运动投入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州城市与农村初中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掌握湘西州城乡初中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了解城乡之间的差异,为促进湘西州初中生积极参与运动,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运动参与习惯打下基础,同时为湘西州教育部门初中体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对学校运动项目依项群进行功能教育分类,分析各项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功能教育上的区别,提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应根据运动项目、运动规律和教育功能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和满意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深化对学校运动项群功能教育的认识,适应学生身心和社会素质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德刚 《体育学刊》2013,20(1):68-70
“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对同一水平学段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决定了学校体育只有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教师教学任务调整而其他教学要素不变的“专家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专项特长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部分课时学生按所选项目重新组成班级进行学习的“专选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系统而高效的运动技能提升.而“专项社团模式”可有效拓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体系.专家教学模式、专选教学模式、专项社团模式逐阶递进且各有侧重,对稳步推进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康复后初中生科学恢复高强度运动的相关因素和运动指南。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法对SPORT Discus with Full Text、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初中生新冠肺炎康复后初中生科学恢复高强度运动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筛选后,最终纳入17篇符合条件的实证研究。结果:纳入文献主要研究新冠肺炎对初中生的影响、初中生开展恢复运动前应进行的评估以及开展康复运动时的运动指南三方面。结论:新冠肺炎对初中生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开展恢复运动前需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状况、体力水平、心理状况、运动能力、运动风险、运动计划、运动后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多项评估。应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恢复高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判定体育学习困难群体构成,对体育学习困难群体主观、客观动因进行逻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体育学习困难群体与非体育学习困难群体在生理、心理、学校家庭、社会因素四个指标上存在显栽著差异.②对体育学习困难群体形成动因分析,主观上将身体--记忆质量、运动表象、身高致困、学习兴趣因子归为其主要原因;在客观上将教学因素、家庭时间保障、家庭体育学习条件、学校导向因子使其成为学习困难群体的重要归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心境水平;2)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心境的变化成正性相关,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学生感兴趣的愉快性的运动项目为主,以平均心率为135~155次/min,最大心率≤180次/min运动强度,以至少20~30min为持续时问,至少3次/周为运动频率,以集体练习为主的运动类型,以愉快和谐为运动情境的体育教学或活动可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