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快乐"六一"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全校师生去电影院看文艺演出.大家可高兴了. 表演的节目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二年级同学表演的相声<吹牛>.他们说的这几句话可好笑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高中历史课的专题设置使得很多课出现"去历史化"趋向,如设计不好,就会上成政治课,缺乏历史味.<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就是这类课文.北京市骨干教师郭艳红巧用时间轴和创设有效情景,既使本课充满了浓浓的历史味,又显现了高中历史课的深度,得到教师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3.
裤G 《课外生活》2005,(6):2-3
"六一"儿童节到了,三不线人要参加联欢会,裤G跟着一起去. 联欢会开始了,节目丰富多彩,小菲、死党A和死党B三个人模仿S H.E,边跳边唱,表演了一曲<波斯猫>,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4.
朱松苗 《文教资料》2008,(12):33-34,15
意象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森林"意象在艺术作品中频频出现,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几米的<森林游唱><森林里的秘密>等.文章试图从"森林"意所蕴涵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家园与回归,迷茫与困惑,生机与希望.理想与自然--逐一去分析作品<挪威的森林>的内容,从而探寻出"森林"意象在现代社会流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读<老王>,要跟着杨绛先生读老王. 杨绛为什么写<老王>?是因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份"不安",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或者"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杨绛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都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去计算"杨绛和老王谁亏欠谁"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共有63首<少年行>一类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就占有55首;卷六十七有31首<游侠篇>一类,唐代诗人也达18首.这亦见载于<全唐诗>卷二十四(也是55首)、卷二十五(也是18首).如果我们再仔细翻检<全唐涛>,还会发现,在<全唐诗>的其他卷里,也散存着这类以"少年"、"游伙"为题的诗篇.  相似文献   

7.
李敏 《今日中学生》2005,(20):81-82
我们四川人喜爱"麻辣烫",宋祖英唱的<辣妹子>特合咱们口味,可如今每次听到"辣出泪来泪也辣"这句词时,我都会忍俊不禁,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8.
"脱口秀"节目是指一种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一起探讨社会、政治、经济、情感等话题的谈话类节目,该节目因其幽默风趣、机智随意、互动等特点而倍受观众喜爱.文章探讨"脱口秀"节目对<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脱口秀"主持人教学模式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促进<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思辨能力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时期,艺术地总结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曾是鲁迅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收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集<呐喊>中的<药><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等,都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要使革命"从新做起"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中篇小说<阿Q正传>则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用我的<乡愁>这个架子,来搭一个架子,让他们的爬藤、让他们的花,能在这个同样的架子上绽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这是2010年中秋佳节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太庙举行"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中秋晚会演出现场,节目主持人递上十首仿<乡愁>诗时,<乡愁>诗的作者、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的一番话,对模仿者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待等节目在男女老少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红,唱K已成为现代人热捧的一种娱乐方式。许多同学走路时边走边唱,坐公交时边听边哼,甚至连洗澡是也会把喷头当做麦克风高歌一曲。作为21世纪的"小鲜肉",你还不会高端地唱K?那你就out了。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眼睛盯上了高考满分作文. 我也是. 高考过后,我总习惯性地驻足书摊浏览大大小小的晚报,看有没有披露来自阅卷场的"满分作文":高考阅卷一结束.我总习惯性地翻阅书摊上大本小本的<××年高考满分作文快递>、<××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年高考阅卷标杆作文>之类的图书.以便为备战下一年高考的学生支招:新高三的第一堂作文课,我也总习惯性地拿出几篇当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读给学生听,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3.
"皆"类词,是指古代汉语表示全部的范围副词"皆"、"悉"、"尽"、"俱"、"咸"、"遍"、"毕"、"举"等词.这类副词在<马氏文通>中除了"毕"字被列入"状字章"之外,其他都被列入"代字章"中的"约指代字".从<马氏文通>对这类词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主要是考虑了语义指向.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类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上,三年级学生竟然集体向我要求完整演唱<老鼠爱大米>,思忖片刻,我同意了.如果非要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那也就相当于"掩耳盗铃"的傻子了.既然堵不住,不如正确面对,这也许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要好得多.琴声响起,每个孩子都抬头挺胸,整齐优美的歌声悠扬飘荡,情不自禁地,我也一起唱了起来."我爱你,爱着你……",用眼睛的余光观察他们,每个孩子都落落大方,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羞涩和腼腆.  相似文献   

15.
读了李大愚老师<为什么要"去华">(本刊2006年第12期,下称<为>)的文章,第一感受就是欣慰.有人在切切实实关心语文教学,在认认真真开展研讨,这是我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的老兵所迫切渴望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这个小学语文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 我拜读过很多关于他的文章和课堂实录,他大师级的形象已经植根于我心中,深深地影响着我!10月28日下午,我有幸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再次亲身体验他的课堂,聆听他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他那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语文课堂上充满了浓厚的"语""文"的味道,他那厚重的文化气息浸染着每一位学生,也使我顿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原来,语文应该是这样教的,不需要太多的花哨,只需踏踏实实地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  相似文献   

17.
<山峡中>通过"我"、"我们"和"他们"的叙述者位置提示,表明了鲜明的思想意识倾向性.坚持从"我"的立场述说故事,使"我"与作品中其他人物以及作品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疏离,从而带来了阅读文本时的陌生感."我"从与作品其他人物疏离的外部立场去讲述作品其他人物的内部情事,这一叙事策略与侦探小说同构.<山峡中>的文本价值与"我"的叙述位置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次去××医院看病,见门诊室的粉墙上高挂着某患者赠送的一面锦旗,上书"杏坛圣手,妙手回春"8个金色大字.心中暗忖:医生怎么会进入"杏坛"成为妙手回春的"圣手"呢?晚上看电视时,听节目主持人播讲××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荧屏上同时出现小学生摇头晃脑齐声朗读<三字经>的画面,字幕上随即打出"杏林书声"4个大字.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和蜗牛一起散步>这则寓言故事:有一天,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牵着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实在太累了,于是我不断地催它.  相似文献   

20.
乔叶 《教学随笔》2013,(5):10-11,25
<正>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农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不是让你喷药,因为喷壶太沉,我背不上肩,让你去帮我往肩上送送喷壶。"母亲小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