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虹吸现象早已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如给鱼缸换水时,只要用一根橡胶管,一端插入水中,吮一下另一端,待有水充满橡胶管后,将这一端垂下,水便会自动源源不断地由缸内爬向高处,再流出来。另外,我国黄河下游的水面大都高出堤外的地面,因而在河南和山东黄河两岸就有将河水引渠灌溉农田的虹吸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家的大鱼缸的出水口被堵塞了,换水就成了问题.难道要把大鱼缸搬起来,将里面的水一点点地倒出来?这是行不通的.通过仔细思考,突然想起在小学时做的一个小实验:将一根较长的橡胶管注满水,用手堵住水管两端,一端放进鱼缸的水中,另一端放在鱼缸外低于水面的位置,放开手水就会自动流出来.我试着也这样去做,父亲是一位司机,看见我这样做,便说他也常用这种方法将汽车油箱的油往外吸,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3.
爸爸喜欢养鱼。我家有一个很大的鱼缸。爸爸给鱼缸换水时,要把一根塑料管的一端插进鱼缸的水里,用嘴在塑料管的另一端吸出水,再把塑料管的这一端放进鱼缸下面的盆子里。于是,鱼缸里的水连同脏物一同流进盆子,然后往鱼缸里倒进困好的清水。我发现,爸爸用嘴吸水,有时会将鱼缸里的脏水也吸进嘴里,很不卫生。后来,爸爸又从地摊、超市上购买了"手动"吸水器,可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使用也不方便。  相似文献   

4.
在四年级的科技活动课上,我们做过用橡胶软管(虹吸软管)抽水,使水往高处流的实验。其操作方法是:先把软管的一端浸入水缸里,然后把管子出水的一端放在水缸外面低于缸底的地方,再从用嘴将水从管子里吸出来一点,这样就能把水从缸子里面抽出来,把缸子里的水全部抽干。我还看见过司机叔叔在公路边修车的时候,也用这种方法,通过软管将汽油从油箱里抽出来清洗机器零件上的油污。我们都知道,汽油是有毒性的,长期这样把汽油吸进嘴里,对人体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养金鱼的人都有一个很简便的给鱼缸换水的方法(如图1):用一根较长的软管,将其一端没入鱼缸内的水面下,在另一端用嘴吮吸,待水充满软管后将这一端在缸外立即放下,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原理平抛运动若用水注来演示 ,非常直观 .但用水注演示存在一个问题 ,即随着储水桶中水位的下降 ,水注喷出的速度发生变化 ,影响演示效果 .为此 ,笔者对储水桶做了如下改进 :图 1取一只 1 .2 5L的可乐瓶作为储水瓶 .选一只与瓶口大小适宜的橡皮塞 ,在其上钻两个小孔 ,插上两根玻璃管 A、B,如图 1所示 .当水从 B管中流出时 ,瓶内液面上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这时 ,大气压强不断地把空气从 A管口压入 ,使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压强不断增大 .这样 ,可使得 B管中与 A管口相平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A、B两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 ,…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大气压强”章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位同学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己做了一个给鸡自动喂水的装置((?)20),把装满水的瓶子倒立在容器内的水中,当容器内的水被鸡喝掉,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就流出一些,到水面封住瓶口时,瓶内的水就不再流出,水为什么能保持在瓶内?请你说明原因,并且做做看.”(如右图)对于这题教师们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瓶内的水流出一些时,瓶内水面上方是真空.下面的瓶口被水封住,瓶内的水在瓶外大气压的支持下就不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8.
二则化学实验的改进湖北医学院附属一院卫校金曾妮(430064)一、碘升华实验1.制做碘密封管取一支长10cm,直径为1.5cm粗玻管,将其一端用酒精喷灯封住,从另一端装入约0.2g固体碘,再将其封住。在玻管中间连接一玻璃棒作手柄。制成如下图所示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材料:纸杯或塑料杯一只、弯曲的饮料管一根、水、锥(zhuī)子(或钉子)、胶带。二、实验步骤:⒈用锥子(或钉子)把杯子的底部扎一个与饮料管一样大小的孔,把饮料管的一端扎入孔中,并用胶带封严不漏(lòu)水,另一端位于杯中,距杯底有一小段距离,如下图一。⒉向杯中慢慢地加水,即使水超过了杯中的饮料管口,水也没有从杯底的管孔中流出来。⒊继续加水,观察当水加到饮管弯曲部位(最高处)时,杯中的水会从杯底的管孔中流出来,如图二①②。⒋当水位降到饮料管最高弯曲部后,水仍往下流,直到流到杯内管口下,管中进入空气后,方不再往下流,如图二…  相似文献   

10.
1,用麦秆可以把敞口瓶中的水吸到嘴里,水是“吸”上来的吗?答:不是的.确切地说,应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用嘴吸麦秆时,吸走了麦秆中的空气,麦秆中气压减小,因此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水就通过麦秆进入嘴里.2如图二所示,U形玻璃管两边水银面为什么不一样高?答:因为玻璃管左边是开D的,液面上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右边是封闭的,液柱的上方没有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和右边管须对右边液住的压强差支持了(hi-hZ)这段水银柱,所以玻璃管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就不一样.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不论管子是否倾斜,管中水银柱的竖直…  相似文献   

11.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验步骤1.取一U形管,细的一端插入带长颈漏斗的单孔塞,并将这一端固定于铁架台上。2.给U形管中加入有酚酞试液的水。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插在细铁丝上。4.将插上钠的连接尖嘴玻璃管的单孔塞插入U形管口,塞紧。可看到钠与水一接触,就发生剧烈的反应。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并迅速在水面上移动,溶液也逐渐变红。说明钠比水轻,反应放热,而且有碱(NaOH)生成。U形管放钠一端液面下降,另一端液面沿漏斗上升,说明有气体生成。5.挤压橡皮管中小玻璃球,同时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  相似文献   

12.
喷泉演示器     
操作方法: 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2—1/3瓶滴有酚酞的水,<做氯化氢实验时则装入石蕊溶液>,再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将带尖嘴玻管的胶塞塞紧后,倒立于锥形瓶上,按上图装置好,用嘴向弯曲玻管中吹气,将少量的液体从锥形瓶压入圆底烧瓶,使烧瓶里的气体很快溶于水中,由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于是锥形瓶里的液体很快顺着尖嘴玻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能。根据是:当水柱所产生的压强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由p0=ρ水gh得水柱高为10.3m。但是,生活经验却告诉我们,这个答案是错误的。生活中,人们用活塞式抽水机或离心式水泵从井中抽水时,如果抽水机离水面高度接近10m,就很难把水抽上来。 原来,水中溶解有相当多的空气,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当水面上  相似文献   

14.
一、制作将一个已用过的滴眼液瓶做浮沉子(A瓶),用保险丝在瓶嘴处绕上8至10圈,目的是调节A瓶的重心,使A瓶瓶嘴朝下时可在水中直立.然后用手指瓶身,吸入约1/3的红墨水如图甲:再把一个雪碧瓶(B瓶)装入4/5的清水(一定不能装满,水面上要有空气),此时可将A瓶倒立在B瓶的水中,调节A瓶中的墨水量,使A瓶的顶部刚好与B瓶水面相平,如图己所示(若高出水面,则应往A瓶再加些墨水,反之则减少A瓶的墨水).最后,把原瓶盖旋紧,不使B瓶漏气(这是关键),否则就要用胶皮垫紧,不论用的是何种方法,只要能密封就行一、操作和现症…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人教社版)第一册139页有这样一道力学习题: 一位同学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己做了一个给鸡自动喂水的装置(如图)。把装满水的瓶子倒立在容器内的水中,当容器内的水被鸡喝掉,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就流出一些,到水面封住瓶口时,瓶内的水就不再流出,水为什么能保持在瓶内?请你说明原因。 这道题,在《教师教学用书》151页上的答案是这样的:瓶内的水流出一些时,瓶内的水上方是真空。下面的瓶口被水封住,瓶内的水在瓶外大气压的支持下就不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大塑料饮料瓶一只,碗一只,长细软塑管一根,短硬塑料管一段,铁钉一枚、胶水等。聪明提示:此实验应在老师或家长的监护下进行。二、制作1.在饮料瓶靠近底部的位置用钳子夹住用烧红的铁钉烫一个小孔,插入塑料硬管,用胶水密封,从此管流出的水用碗接住,碗作为禽类的饮水槽。2.在瓶盖上用钉子扎一个小孔,插入软塑料管,密封,管的另一端放下饮水槽碗里。3.给瓶中装大半瓶水,碗中的水面高度控制了水的流出和流止,使小碗中始终有水。为了装置的稳定,可将塑料瓶与碗的部分埋入地下。三、原理随着瓶中的水不断流入碗中,碗中的水面不断上升。当上…  相似文献   

17.
毛细现象的演示实验 ,一般做法是 ,用一组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并排立放在有色水盘中 ,可看到各管中水柱高度不同 .管内径越小 ,水柱越高 .我们学校有这一套专用仪器 .为方便老师和学生自制 ,下面介绍两例 .[例 1]取一条输液器 ,将滴液管上部剪去 ,下端软管保留 10 cm~ 15cm,做成 U形 ,有细线固定于白塑料平板上 .如图 1所示 .图中数据为参考尺寸 .左侧细管若嫌不够细 ,可插接一段细吸管 .用白色塑料平板作背景 ,是为了看得清 ,又不怕水 .演示时 ,从粗管倒入染红的水 ,可看到细管比粗管中水面明显高一截 .这是由于细管中毛细效应造成的 .学生…  相似文献   

18.
封锁空气     
正把一只大小合适的漏斗插入瓶口,周围用橡皮泥密封。向漏斗里倒入水,但水却进不了瓶中。这是因为瓶中保留的空气阻挡了水的进入。另一方面,漏斗开口处里的水分子表面有张力,也阻止了瓶中空气的流出。而如果这时候你用手指按住一根吸管的一端,把另一端插入漏斗,那么你只要一抬起手指,水立即就会进入瓶中。因为空气已经通过吸管外溢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在支架上固定一个U形玻璃管,管中加入一些有色液体。U形管的一端连接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橡皮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然后将橡皮管另一头折迭(1~2cm)用线拴紧密封,盘成螺旋状,放入烧杯中。烧杯里加水,使橡皮管的螺旋状完全被浸没。橡皮管被浸没部分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最后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用玻棒搅拌,使硝酸铵溶解。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下降,橡皮管的空气遇冷收  相似文献   

20.
一、巧用玻意耳定律的推论P1/V2=P2/V1=P1-P2/V2-V1=△p/V△来解题 例1如图1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上,管内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将一定量的空气封闭在管中,空气柱长度为l,这时水银柱上面刚好与管口相齐.如果实验时大气压为AHg,问管中空气柱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继续向管内倒入水银,则水银会流出管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