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一一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本文从道德判断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传统的理性模式及哲学背景、直觉模式对理性模式的质疑和理论观点,最后对两种模式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文章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直觉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这两种模式的基本内容,比较了两种模式主要观点的差别,提出了借鉴两种模式对深化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学深入研究了文本、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注重读者阅读的多维度性。该文基于这个理论,探讨以敌托邦社会生态环境为背景的文本——斯科特·威斯特费尔德创作的《丑人》。这部文本预设了两个极点:一个是敌托邦社会标准化的美(外貌美)即快乐,另一个是荒野间的自然即自由,两个极点分别蕴含相反的阐释判断和伦理判断,隐含作者又以独特的叙事修辞来引导读者对文本作出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传统的理性模式较多地描述了道德推理,注重的是道德判断中认知的意识层面,忽视了道德情感的作用。社会直觉模式提出了道德直觉和情感是道德判断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承认道德推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原则导向为主的新准则使得会计处理的弹性空间加大,更加凸显了会计职业判断在准则执行过程中最直接、最主动的核心地位。会计职业判断这个决策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由此引发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风险和冲突。在目前整个道德环境急需改善的情况下,重塑会计职业道德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然设计审美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那么在以实践为基础对设计审美价值进行判断时,要明确设计审美价值是在客观事物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并取决于客体本身的客观属性和主体实践活动与需要。也就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这其中,人的主观情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康德将合目的性作为审美判断的先验原则,牟宗三反对这种做法并进一步指出,就判断力表现为审美判断而言,判断力担当不了沟通自然和自由两界的职责,甚至两界根本无需判断力来沟通。然而,从功能系统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判断力所下的判断,而人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构成的活力系统,其中主体与对象通过反馈机制所达到的适应自稳定性即合目的性。可见,目的论是审美功能系统的本体论根据;用康德的话说,合目的性是审美判断的先验原则。康德对审美判断与合目的性之关系的思考是基于一种功能系统论的视角,而这一视角恰恰是牟宗三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纯粹审美判断虽然没有概念的客观有效性,但其存在情感的主观普遍性问题,有必要对这种普遍性要求进行演绎。对纯粹审美判断进行的演绎,既要探寻其主观的根据,又要阐明其客观上的表现及其可能性条件。鉴赏判断的特性为普遍性与个别性;鉴赏判断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一般判断力的主观原则就是鉴赏的原则,即必须以鉴赏判断在逻辑上的形式特征为指导来进行,而不能从经验中去寻找,因此,这种原则只能是主观原则。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的《简述地狱之行》探讨了精神病患者沃特金斯的身份,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革命后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在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关照下可以发现:小说人物对沃特金斯身份的阐释判断推进了小说的叙事进程;不同小说人物的信件展示出他们对沃特金斯身份的伦理判断,引发读者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索;医院、病人身份、病人梦境及相关信件这四种叙事元素的综合运用促成读者作出基于阐释判断与伦理判断的积极的审美判断。这三种判断推动了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叙事美学上的融合。作者对沃特金斯康复历程中的身份探讨,映射出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战争创伤、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0.
会计职业判断与新会计准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会计史上的里程碑,但新准则的简约化也使得弹性空间加大,对职业判断具有更高的依赖性。通过分析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的关系,指出了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递推序列是序列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考虑其收敛性时,通常根据极限存在准则判断。而极限存在准则中的单调性及有界性的判断通常复杂甚至很难进行。为此,本将介绍多种判断有界性、单调性的方法,然后介绍如何避开对单调性的讨论来判断序列收敛性的方法,最后介绍利用级数理论来判断递推序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2.
“自由”的内容和“必然”的形式,表现出审美判断的目的的关系。康德从批判鉴赏审美不联系任何概念、无利害感的关系出发,指出审美是客观的无目的和主观的合目的的统一,并且分析了美的种类,从依存美上升到了理想美,明确美与道德的关系。进而言之,康德正是对这一二律背反命题的论述中说明审美判断的实质,为现实的人寻求“归宿”。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建构起和谐统一的民族审美思维模式,它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儒道审美思维的超越。一方面,这种审美思维模式对后来的中国传统经典的文化理想建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淮南子》审美思维模式引导中国传统文人对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以陶渊明、苏轼为代表,在后世文人的人格建构中历时推衍。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中的性质判断,大量的是以非标准形式表达的。“S不……”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究意是表达肯定判断?还是表达否定判断?还是既可以表达肯定判断,也可以表达否定判断?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由此便直接派生了判断谓项的周延与否和间接波及了推理形式的正确与否等诸多问题。为使这些不同的观点能够由见解分歧到最终达成看法一致,共同繁逻辑科学的健康发展,笔者谈了自己对此问题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5,(4):29-32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成败。尤其在新准则实施以后,为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对注册会计师充分运用职业判断、在职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又做了进一步要求。本文从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并提出了引导体系,风险控制,加强培训,政策约束等对策以提高即将从事独立审计工作的毕业生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量语料为基础,以“看来”的主观化进程为重点,对现代汉语中以“在……看来”为代表的“XP看来”句式和以“从……来看”为代表的“XP来看”句式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它们的使用规律:前者以引导判断主体为常,后者以引导判断依据为常。判断主体与判断依据都属于判断的出发点,两者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存在着中间地带的。文章还运用了类型学上的介词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Goal>Source>Path”原则对这两种句式的用法共通与差异之处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一、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 ,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 ,构建人类栖息的精神家园 ,以多样化的物质传达手段和情感为中介 ,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艺术活动是社会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的凝结 ,是人类通过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全面掌握世界的特殊形式。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以调整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准则 ,诸如善与恶、是与非、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与道德的联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早在先秦时…  相似文献   

18.
从字源学上考察,王国维的"境界说"为词体艺术提供了一种时空终极状态的审美价值判断。它把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提高到了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层面,表达着词体艺术创作者主体心灵所达到的一种终极状态。宋代的词体艺术,以其对词人情性本体意识的高扬而彰显出自身绝对自由的无功利性艺术品质。因此,"境界"说从时空终极状态角度为以宋词为代表的词体艺术之无穷艺术魅力提供了重要注脚。  相似文献   

19.
现存的《中国服装号型国家标准》已经问世多年,很多人对它的可行性产生了疑虑,且没有一个新的针对大学女生这个特殊的服装消费群体做的研究。论文以大学生对自身体型审美判断调查为基础,研究得出一组可量化的大众普遍可以接受的体型审美标准数据,以供服装工作者及青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语言中的性质判断,大量的是以非标准形式来表达的。“S不……”就是大量的非标准形式中的一种。这种判断形式究竟是表达肯定判断,还是表达否定判断?还是既可以表达肯定判断,也可以表达否定判断?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由此便直接派生了判断谓项的周延与否和间接波及了推理形式的正确与否等诸多问题。为使这些不同的观点能够由见解分歧到最终达成看法一致,笔者初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