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祝金 《小学生》2013,(4):44-4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历练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我认为学生要学好语文,掌握这个工具,朗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工具,语文科教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因此,语文科是工具学科。就这一点说,认识是一致的,不成什么问题;成问题的是:从这个认识出发,语文科的教学活动怎么才能够同这个性质相适应呢? 这篇文章想就这个问题试加论述,向读者请教。大凡一种工具,它的作用要在运用中才能够显现。斧、锯、刨、凿是木工的工具,只有运用这些工具来做门窗桌椅的时候,工具的作用才显现出来。语文这个工具也不例外。比方说,读书和作文是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一个文盲,不能读,不能写,经过学习,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于是能读了,能写了。这时候,语文这个工具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工具的掌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这个工具,知道这个工具的性能和用法,一是运用这个工具,使其性能和用法体现于实践,从而发挥其作用。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不认识工具的性能和用法,就无从获得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是教练,不是导演谢绥东语文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表达与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听话、说话、阅读、写作都是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的活动形式。“工具”要运用得准确、熟练、精巧,只有靠自己反复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是获得语文技能的唯一途径。这正如运动员,要跑得...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直觉能力,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训练语感。语文教学不以拥有这个工具(即占有知识)为目的,它的目的在于对这个工具熟练的运用,即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语文教学贯穿其中,课程教学时间最多,教学位置突出,对发展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是一种工具,其它各种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需要语文这个语言工具。所以,语文教学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让小学生学好语文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116-118,122
语文教学是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要模仿死板的程式,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叶老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和谐地透到教学过程中,叶老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然而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而是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然而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而是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教学应该树立两个基本观点:1.语文是工具,语文教学即是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同时,语文是和思想分不开的。学语文必然会接触到这种或那种思想。2.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二、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读书和作文的能力。要读书作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门工具课。如同学习使用任何一种工具一样,掌握语文工具只能通过反复练习,实际操作,别的捷径是没有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精力用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个刀口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 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教师一定要尽量压缩“讲”的时间,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口、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工具学科,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就要教会他们读书,要教会他们读书,诵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用诵读法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诵读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向来存在只重语文的工具训练 ,忽视思想人文因素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思想人文因素 ,轻视工具训练的倾向。要有效地防治这两种不良倾向 ,就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语文工具论的基本精神 ;深刻领会新颁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作出新的表述的真正意图 ,弄清楚这个表述与叶圣陶、张志公语文教育理论所存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反思之一 :国家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这门课程 ,即人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怎样学语文 ?修订版“大纲”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 ,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 ,积淀语感 ,凭借语感 ,运用语言。和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工具一样 ,首先得拥有。车子可以花钱买 ,语文呢 ?语文得靠读、背。拥有了 ,还得会用。会用 ,才算真正掌握。不过 ,和学自行车不同的是 ,学习语文的过程 ,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即“拥有”和“运用”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教师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讲清课文外,必须组织学生反复的练;而且只有通过反复的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因此,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拟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一、在讲清课文的基础上练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句章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师的讲则  相似文献   

15.
天音     
语文是一门具有明显工具性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这个工具,最终达到学生能独立地、有效地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和工作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而阅读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是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要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在不断阅读中才能积累大量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第二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这在中学语文界已成为共识。要想把语文这个工具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语言是语文的核心,因此语文训练本质上就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语文教学理论尽管一再强调语文是基本工具(1963年)、基础工具(1990年)和交际工具(1996年),但由于始终没有把语言同思想明确区别开来,没有把交际工具同非交际工具明确区别开来,从而不能叫人明白语文这个工具究竟是什么东西,因此,这个工具论的...  相似文献   

20.
《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节选) 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明确,语文是一种工具,要按照学习掌握工具的规律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要真正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掌握任何一种工具,都必须从最简单的技能学起,扎扎实实地下功夫。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也不能例外。同时,我国语文教学有悠久的传统,方块汉字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吸取我国传统的经验。按照汉字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