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大将"的粟裕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他曾经几次转战浙江大地,走遍了浙西南、浙南、浙西北,以他伟大的革命实践,在我党领导的浙江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居十大将之首。此后几十年中,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粟裕战功很大,消灭的敌人很多,中国革命战争胜利进程的加快同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评他大将是低了,他应该评上元帅,还有人说,他曾为授衔一事闹过意见,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粟裕授衔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粟裕偏爱上海兵 我的叔叔粟裕对上海是很有感情的。他对上海进行专门研究开始于抗战后期。1945年初,中央有个指示,让粟裕带10万精兵攻打上海,并把张爱萍派到上海来做内应,还把江苏省委改为中共中央直属上海局,书记是刘晓,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把日本人赶出上海。  相似文献   

4.
王明德  张杰 《兰台内外》2006,(3):57-59,63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天才得到了充分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我作为当年华野指挥部秘书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亲历孟良崮战役决策经过,感到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他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6.
粟裕偏爱上海兵 我的叔叔粟裕对上海是很有感情的.他对上海进行专门研究开始于抗战后期.1945年初,中央有个指示,让粟裕带10万精兵攻打上海,并把张爱萍派到上海来做内应,还把江苏省委改为中共中央直属上海局,书记是刘晓,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把日本人赶出上海.  相似文献   

7.
1976年10月6日,我在这一天一过中午,就感觉到了不正常.汪东兴过一阵子就通过他的秘书把电话打到我的家里: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至汪东兴同志处;再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到汪东兴同志那里……  相似文献   

8.
一毛同志走了,走得实在太匆匆。2月21日,获悉他已病危,翌日上午,我又一次赶到华山医院探望。没有想到,仅仅过了7个小时,一毛竟画上了他人生的最后句号。  相似文献   

9.
回忆抗战时期苏中三分区《江潮报》的战斗历程,不由地使我们想起坚持敌后新闻工作,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袁素同志。从通讯员到记者袁素原名袁香章,1922年生于江苏如皋县九龙口一个农民家里。还在中学时候,他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学生支部负责人之一。1943年中学毕业后,组织上分配他到如皋县车马湖区任区委宣传干事,后为宣传科长。他工作兢兢业业,勇敢沉着,和同志们一同深入边区开展对敌斗争。 1944年下半年,日寇面临崩溃前夜。我新四军一、六师在粟裕、谭震林同志领导下,强渡大江,解放了宁沪杭敌伪心脏大片国土,重新开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新疆因公殉职。作为一名援藏记者,我与孔繁森有过许多次交往,并在他生前就报道过他的感人事迹。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我还随同他一起驱车数千公里赴阿里地区采访。朝夕相处,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一段时光。孔繁森同志去世后,我怀着悲痛而崇敬的心情,追寻他的足迹,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工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  相似文献   

12.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朱德同志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作者曾经说过:“我一直忘掉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充满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热爱来写这本书的,一直到她逝世前的最后一天,还在校正这本著作。朱德同志出身在朴实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朱德同志的道路有如他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和魏厚敏同志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在一个屋里睡过觉,在一张桌上写过稿,可这次要写他倒真有些为难:一来在最关键的几天,我没和他在一起;二来他又总是一口一个“还是多写写平暴一线的同志”。好在许多同志积极地给我提供素材,他又发了35篇稿子,两下一结合,拉出这一小文。魏厚敏在部队新闻干事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七八个年头,这其间,他采写过的对象一串串,他  相似文献   

14.
人物背景:邓福坦(1922—),福建省福鼎县人,1936年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小兵班,随红军挺进师转战浙江。1947年任青景丽第二县队队长,建国后曾任温州建材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我是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从政治上说,在1933年到1934年间,闽东红军就常常来到我家,那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革命。到了1935年,刘英同志和粟裕同志就带着红军挺进师过来了,那时候他们在浙江泰顺打仗,打伤的同志就送到我家来治疗。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感情,也懂得了更多革命的知识。1936年10月13号,在福鼎,刘英和粟裕消灭了国民党一个加强连,虽然…  相似文献   

15.
张家先 《视听界》2010,(5):87-89
吴冷西同志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新华社总编辑兼社长,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也是我国第一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干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基层广播工作者,我无缘与冷西同志直接交往、当面聆听他的教诲;然而,我与他有过三次神交,从中受到教育、鼓舞和激励,成为我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44年底,粟裕同志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苏浙皖地区的总方针和部署"指示,率师南下.于1946年1月6日与十六旅在我县仰峰齐会合.1月13日,奉中央军委电令,宣布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由粟裕任司令,谭震林任政委,统一指挥苏南与浙东部队.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29日,洛风同志(原名张凤葆),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离开了我们。我之所以在时隔一年以后,才写这篇悼念并纪念他的文章,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的十几年中,每年春节,我都和我的老伴一起,去看望洛风同志,给他拜年。但在2009年以后的两年中,我因一直在生病,没有去看望过他。2011年1月下旬,我病情稍好后准备春节前再去看望洛风同志,于是给他的家里打电话,没想到他的家人告诉我,洛风同志已于一个月前  相似文献   

18.
我今天说的杜鹃,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荷花淀派重要作家韩映山同志的笔名。韩映山以杜鹃的笔名给我寄过不少稿件,这些稿件先后都在《北京晚报》副刊上发表了。映山为什么起这样一个笔名?一次,见到保定日报文艺部主任齐霁同志,聊起来,他说:“杜鹃就是杜鹃花,就是映山红嘛!”我恍然大悟。 我认识韩映山是在60年代初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读大一的时候。那时,张怀瑾先生给我们上《文学概论》课。每逢上课,在教室最后一排都坐着几位比我们大七八岁的男同志。和韩映山一样也是保定一中毕业的郭晓钟同学告诉我,那是韩映山及天津工人作家万国儒等。那时虽一块儿上课,却从未交谈过。  相似文献   

19.
张雄文  少辰 《出版参考》2008,(12):21-22
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毛泽东再次点将粟裕 1949年6月至1950年6月,被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授予攻台作战的指挥重任,同时主持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粟裕,在整整一年间,将主要精力放在准备攻打台湾以及解放沿海岛屿、剪除台湾外翼上。正当他率领三野全部及其他野战军共16个军近65万人,积极准备发起“国内战争中最重要和最后的一次战役”的时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  相似文献   

20.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