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松 《档案与建设》2021,(5):82-85,81
日军侵占南京后大肆烧杀淫掠,给城市公共卫生造成极大破坏.在国民政府及南京市地方政府撤离,日伪统治尚未完全建立的城市管理"空位期",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及难民收容所在救助难民的同时临时承担起公共卫生管理职能,鼓楼医院作为南京城唯一运转的医院给难民接种疫苗,慈善团体和市民掩埋死难者尸体、清理街道.这些应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京的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2.
谈舜尧 《兰台世界》2022,(8):143-147
自14世纪琉球中山王遣使进贡明太祖到清朝末年的五百多年间,中琉之间往来十分密切,飘风难民事件时有发生,两国均对此进行了有效救援与妥善安置。清代在明代救助模式基础上,对琉球飘风难民的抚恤同样优待,在长期的救助中逐渐形成了对琉球飘风难民的贸易优待制度,不仅允许难民就地变卖货物,并给予其和官船一样的免税待遇,足可见清廷对琉球的怀柔远人之至意。  相似文献   

3.
<正>1943年2月18日,一个打击以战时文告的形式向我们袭来。文告命令所有难民都必须搬到许多德国犹太难民刚到上海时居住的位于虹口的一个狭小的指定区域里。那可是远东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不论合法与否却实际存在的"犹太人隔离区"。虽然在新管制下日常生活变得更压抑、更艰难,但与在欧洲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险恶计划比较起来,这还算是小事一桩。负责日本、中国事务的盖世太保约瑟夫·梅辛格上校,曾是德国在华沙的秘密警察头目,被称之为"华沙屠夫",素以凶残杀人著称。1941年他被派来远东督察"非犹太"德国公民对第三帝国的效息隋况。1942年年中,他来到上海协助日本人"解决"犹太人问题。抵沪不久,他旋即向日本驻沪副领事和  相似文献   

4.
苦难中的温暖故事——上海曾接纳三万犹太难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浩然 《档案时空》2015,(11):46-48
有道是:华夏之德,不思远征而不拒远援.近来,德国人接纳、救助叙利亚几十万难民的新闻报道成为热点,殊不知,“二战”时期,上海人民曾接纳过三万多被纳粹追杀的欧洲犹太难民.那么,在旧中国的悲情岁月里,有着怎样的温暖故事呢? 何凤山:核发“救命签证” 1937年,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不久,希特勒命各国驻奥使馆,一律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任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  相似文献   

5.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高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国际社会在谴责日本的同时,也开展对中国伤兵及受伤难民的援助活动,其中,成立于1881年的"美国红十字会"等民间机构自发掀起对中国的援助,主要是救助战争受害者和伤兵。但因运输困难导致美国红十字会援华物资难以运入中国后方,在此情况下,来自南洋的华侨机工承担起运输"红十字会"援华物资的任务。本文以保存于云南省档案馆的历史档案探讨"南侨机工"运输美国"红十字会"援华物资  相似文献   

7.
"来到上海下船后,我惊呆了,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一家住在上海一条小弄堂里,只要家里的窗户玻璃没涂上黑漆,巡逻的日军就会朝我们大骂‘八格牙路’; "我们这些犹太小孩喜欢坐在屋顶上,看美国战斗机与日军战斗机缠斗; "后来我才知道,和欧洲的犹太人比起来,我们就仿佛生活在天堂里." 二战期间,沦陷于日寇之手的上海,却意外地成为欧洲遭迫害的犹太人的避难所.关于这段经历,能从美国和以色列档案馆中大量获取资料的美国"Rebel Child"制片公司,新近推出纪录片《上海犹太区》,向世人展现了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的真实遭遇.  相似文献   

8.
周晓燕 《青年记者》2012,(32):52-53
法国著名传播学家多米尼克·吴尔敦在《信息不等于传播》一书中说:"信息革命遭遇到两个障碍,第一个是信息与传播的关系,也就是与他人之间存在问题以及无法传播的现象;第二个很简单,就是知识问题,信息的极大丰富迫切地需要各种知识来帮助理解。"①上海老歌②凭借"奇异的智慧"跨越了这两个障碍,持续了一则传播神话。传播即共处:上海老歌成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上海老歌注重大众传播的"认知平均化"效果,通过提供适合大众的普遍情感、普遍价值观以及"娱乐形式",与不同历史时期盛行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共处",成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并在消费中被不断地重新建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超越性。  相似文献   

9.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离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第二批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和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在市档案馆外滩馆揭晓。盛宣怀档案(上海图书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上海生活档案(虹口区档案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两次淞沪抗战照片集和中国近现代名人函札汇集(上海市档案馆),私立浦东中学历史档案(浦东新区档案馆),辛亥革命日记(徐汇区档案馆),《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图书、报纸实物档案(杨  相似文献   

11.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肯定会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记者采访被拒",就会发现,"吃闭门羹"者不在少数。甚至时常会有记者被扣留、被殴打的事件发生,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媒体,如今恐怕只能承认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一家民办收养所的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社会救助以及孤儿收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民政部,结果打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肯定会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记者采访被拒",就会发现,"吃闭门羹"者不在少数。甚至时常会有记者被扣留、被殴打的事件发生,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媒体,如今恐怕只能承认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一家民办收养所的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社会救助以及孤儿收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民政部,  相似文献   

13.
难民往往与战争相伴相随,战争规模愈大,难民数量越多.日本八年侵华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一就是使数以千万计中国普通民众沦为难民.据统计,抗战胜利时,全国流离难民达4000万之多,其中"贵州一省有难民6万人,云南省有难民10万人,四川一省有难民5万人,西北陕甘两省有50万人"[1]8.来自于缅甸、马来亚、菲律宾、泰国等地的归国避难的华侨204911人和"因战事在外流落之难侨,亦经分别调查约为55000人,散处欧洲及其他各地"[2]438,均待协助归国.  相似文献   

14.
在救助过程中,很多贫困大学生不愿为人所知的家庭情况,他们接受采访时的消极甚至抵触态度,以及参与报道的记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引发了诸多思考。笔者现就媒体参与贫困生救助需把握的三个"度",与大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政研究会"于1941年6月1日由在沪日本人创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主要控制在英美人手中,被上海日本人称作"敌性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限制了在沪日本人的扩张,故在沪日本人经日本外交当局折冲,1941年4月,先成立工部局临时董事会,日方董事冈本一策于5月任副总董(Vice-chairman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市政研究会成立时,冈本一策任会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1月25日,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在新浪微博呼吁"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得到了网友热烈回应.一些被拐卖儿童已经被顺利解救. 我们首先关注一下在这起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媒体--微博.在去年著名的浙江"钱云会案"中出现的公民观察团,以微博小试牛刀,公民观察团赴现场考察,充分发挥了公民的监督作用,是媒体促使公民参与的一个范例.而此次的"微博打拐",也是社会力量借助微博,与传统媒体一起救助乞讨儿童的公民行动.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 ,由于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 ,苏北广大地区沦为战场 ,造成众多苏北难民背井离乡逃避战乱来到上海 ,使上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自 194 6年始所增加的人口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避战乱的难民和灾区的灾民。避战乱的不独苏北人 ,还有其他省区的难民 ,但一般说来 ,移民人数的多寡与路途的远近是成正比的。据统计在 194 6年春夏至 194 7年2月 ,流落在沪的苏北难民达 5万余众〔 1〕。其中大部分难民在上海衣食无着 ,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民党当局救济难民的款项、物资与难民人数相比 ,杯水车薪 ,无济于事。这项庞大的社会救济任务是由苏北…  相似文献   

18.
正从抗战胜利到上海解放,不足四年的光景,却是国民政府主政下的中央银行逐步走向衰亡的最后行程。央行总裁走马灯似的轮换上岗,都曾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身处兵戈抢攘、民不聊生的窘迫境地,本想"续命",却遭"催命",差点"送命",日子相当难熬也。乱局·贝祖诒枉费心力一代"汇兑奇才"贝祖诒常年致力于外汇管理,被视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张超 《大观周刊》2012,(47):27-27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内战不断,国民党河北省统治区内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国民党对难民展开了一定的社会救济工作。本文从难民产生原因及国民党社会救济的基本措施出发,介绍当时国民党在河北统治区内的社会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霞  王毅 《兰台世界》2017,(19):97-101
1937—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战乱年代,民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成都作为抗战大后方,先后有大批难民涌入,加之自然灾害频发,重男轻女思想盛行,成都地区出现了相当数量亟需救助的女童。当时成都地区有近百个民间慈善团体,其中规模最大、最为有名的要属成都慈惠堂。根据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记录,抗战时期成都慈惠堂采用多种救助方式,展开了对女童的教养和救助,使得这些女童最终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成都慈惠堂在拯救苦难女性、推动官方与民间救助合作、丰富四川地方慈善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