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第12期《新闻战线》发表了一篇《评论面对的三个挑战》,即:读者的挑战、新闻的挑战和时代的挑战。所谓读者的挑战,是指80年代的读者不盲从而善于独立思考,他们并不轻易认为评论员比自己高明。所谓新闻的挑战,是指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消息、通讯)已不满足于单纯报道事实,还要在新闻中慷慨激昂地发表意见。所谓时代的挑战,是指战乱年代和“文革”那样的混乱时期已经结束,政治气候骤冷骤热、政治风向忽东忽西的时期已经过去,在80年代这个既充满矛盾又安定团结的“盛世”,评论怎么办? 挑战是危机,更是机会。评论面对挑战只有组织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把新闻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所谓硬新闻,即指那些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以反映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中的重大情况为内容的新闻;而软新闻则指那些人情味较好,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闻.但我认为,真正好的新闻是无软硬之分的.这一观点,在读了陈国忠等采写的通讯《罗小红帮了省长一个忙》(《中国青年报》1996年6月17日头版头条)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徐海燕 《青年记者》2012,(27):68-69
提示指给予相应的提醒、明示和解释。所谓新闻提示,即在新闻报道正文之前用简洁的文字对新闻内容进行揭示和解释,是指导读者阅读的重要指南。读者希望通过媒体了解更多的信息,但当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时,读者则很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报纸的主人公。对读者的研究显然是对办报方针策略以及其它方面研究的出发点及其归宿。下面,笔者就以本人在《房地产报》工作的实践来论述对读者研究的有关问题。一、读者数量的研究对读者数量的估计当从应当、现实和可能三方面着手,所谓“应当”,即指根据报纸的性质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致数量;所谓“现实”,即指在研究时报纸实际拥有的读者面和数量,所谓“可能”,就是指在“应当”和“现实”的矛盾情况下,报社可能采取什  相似文献   

6.
黄熹 《新闻大学》2004,(2):73-74
拥有三大报业集团的广州报业向来以竞争激烈而闻名全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广州报业竞争的“主战场”也较以往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主流新闻的地位愈显突出。所谓主流新闻,是指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广为关注的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新闻。且不说《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这两家机关报,就连一向偏重社会新闻的《羊城晚  相似文献   

7.
读者,是报纸的主人公。对读者的研究显然是对办报方针策略以及其它方面研究的出发点及其归宿。下面,笔者就以本人在《房地产报》工作的实践来论述对读者研究的有关问题。一、读者数量的研究对读者数量的估计当从应当、现实和可能三方面着手,所谓“应当”,即指根据报纸的性质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致数量,所谓“现实”,即指在研究时报纸实际拥有的读者面和数量;所谓“可能”,就是指在“应当”和“现实”的矛盾情况下,报社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即达到什么样的数量。 (一)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约的数量《房地产报》是一张在上海出版的全国唯一的房地产行业周报,面向社会由邮局公开发行。鉴于她是一张房地产行业的报纸,无疑她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尽管消息有多种多样,写作也各有差异,但是不论写好哪类消息,都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其一,应具有新闻的要素。所谓新闻的要素,一般是指“五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写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什么,这样才能把报道的事实交代清楚.读者看到它便明白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为什么。这五要素的每个英文单词,都以英文字母W开始,因此在西方新闻学上又称它为“五个W”。早在1945年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中央的报纸——延安《解放日报》就以《从五个W说起》为题发表过一篇社论。那篇社论专门论述消息写作中五要素的作用,认为这五要素“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9.
羊城晚报《昨夜今晨》专栏,自1997年9月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密集的频率,贡献给读者一篇篇新鲜热辣的新闻,受到了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好评,并获得了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总结办专栏经验,我们感到,《昨夜今晨》作为一个品牌栏目,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主动出击,大力挖掘时间差里的新闻 早在80年代,羊城晚报就设有《读者今天来电》等栏目,24小时接听读者报料,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当天新闻,充分发挥晚报的特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晚报的许多做法为日报所借鉴,晚报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一些晚…  相似文献   

10.
读图时代的新闻图片伦理 人类不知何时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这给新闻摄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新闻图片是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摄影记录,那么新闻图片能不能进行前期和后期的处理和加工?这个问题其实早在电脑发明之前就出现了,当时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是否能够摆拍.根据笔者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的一些名作,特别是一些家喻户晓的战时新闻图片在战后引发了诸多质疑,如罗伯特·卡帕的《共和军士兵之死》、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的《胜利之吻》、乔·罗森塔尔的《国旗插上硫磺岛》以及叶夫根尼·哈尔杰伊的《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均被怀疑乃至被确认为摆拍之作.  相似文献   

11.
强化新的现代新闻意识刘扬在《青年报人》上撰文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头脑里注入或强化新的现代的新闻意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历史意识”和“读者意识”。所谓“历史意识”,就是新闻记者(和编辑),能够站在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媒体",是指目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博客、微博、播客、论坛以及其他各种即时通讯为手段,以个人传播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媒介形式。在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和自主性特征日趋明显,新闻的自由度得到显著提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异军突起的都市报,在当前传媒生态的大变局中,业已受到网络媒体的频频挑战,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市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更将遭遇到进一步的挤压。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下,都市报只要能够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着力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补,就依然可以打造出优质的新闻产品。本文试就《合肥晚报》借力微博平台进行新闻操作的一些成功实践,对此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语词是指新闻的语言及词句,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指整篇新闻。所谓新闻语词的"柔性攻略",是指新闻采编者在新闻宣传中,改变居高临下、生硬说教的姿态,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采写新闻,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的“记者夫妻店”的主人公樊云芳、丁炳昌二位主任记者,在第3期《新闻战线》上以《时代呼唤“全息摄影”》为题。阐述了对新闻样式的看法,他们借用摄影术语,把中国新闻文坛上两种迥然不同的新闻文体比喻为“平面照相”和“全息摄影”。所谓“平面照相”,即喻“那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传统报道模式;“全息摄影”,就是“‘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职业素养,是新闻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范畴。但是目前国内新闻学教材及新闻理论研究刊物,对新闻敏感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下面不妨先试着列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为分析的基础。 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蓝鸿文《新闻采访》(人大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军事记者》的老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令我欣喜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务刊物并非十分繁荣的情况下,她伴着时代的风风雨雨,沐浴着党报的丽丽阳光,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走到今天。特别是从去年8月改版以来,她已成为一本浓缩着前沿新闻理论、洋溢着对读者真诚情感的高品位刊物。完全可以说,她已登上了国内一流刊物的雅堂,与《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一起,在新闻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代走,她也走,与时俱进立潮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就受到了这本刊物的滋养。当时,我在胶东大山沟里当兵,团里的新闻干事举办新闻学习班,给每位学员…  相似文献   

18.
孙虹 《新闻采编》2009,(1):20-21
如今,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进入到一个平缓发展期。回溯历史到上世纪90年代初,晚报、都市报等报纸媒体已经将报道民生新闻作为主打来吸引读者眼球,这些报道都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而在电视荧屏上,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即1998年的《圆圆说话》、1999年的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南通日报》等中央和省、市级报纸上发表头版头条新闻近120篇。今天回眸这120篇头版头条新闻的采写过程,体会颇深。头版头条是报纸的“眼睛”,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成为头版头条呢?在选择重大新闻题材时我注意把握以下4个方面:一是抓好基层党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题材。所谓重大题材,是指新闻作品的内容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在全国有很大影响,为社会所关注。地方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民生新闻,即指“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题材.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①。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推出,被公认为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开端。自此以后,各地媒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大量涌现,诸如《某某零距离》或《直播某某》层出不穷。民生新闻的勃兴是“以人为本”理念和三贴近原则的最优体现,是践行和肩负社会主义新闻责任的上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