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刘自贤 《新闻前哨》2007,(10):55-56
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办事或违法乱纪以及社会不正之风、不良现象所作的揭露性报道;而舆论监督评论则是新闻媒介针对舆论监督报道反映的新闻事实所发表的言论。舆论监督评论通过分析、深究舆论监督报道事实发生的根源,阐述其弊端、危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正本清源,以引起社会关注,教育、  相似文献   

3.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13,(11):27-28
问题性报道因多为“揭短”“揭丑”甚至“揭黑”而又被称为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①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受众对媒体的期待是“解惑”(与新闻和资讯相关的意义系统的提供)、“解闷”(休闲和心理的调适)、“解气”(舆论监督和社会宣泄)。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舆论监督越来越为新闻媒介所运用。新闻媒介被视为社会公器,因为新闻媒介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拥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和监督权,舆论监督因此成为媒介的功能之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通过准确报道事实,揭露权力滥用、公权私用和官场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承载着公众的巨大利益和高度期待,也因此成为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李全民 《记者摇篮》2009,(11):54-54,52
舆论监督报道固然不完全等于批评性报道,但其中大部分的报道确实是在揭露社会存在的负面性问题。它的批评性、尖锐性以及对社会公正、社会良知、社会正义的担当,使得它对从业记者的自身素质有着更为严格、更为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舆论集中和发布的平台,实施舆论监督的基本手段是以批评性报道和评论为载体,对一切妨碍社会和谐的现象、行为以及思潮进行立场鲜明的揭露和批判。正因如此,舆论监督类节目和报道的对象往往是那些背离社会主流审美标准的假、恶、丑的新闻事实,这就给舆论监督的审美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取舍新闻素材,才能够恰到好处地揭露反面现象、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如何确立报道视点;才能够唤起受众的理性反思,形成积极的舆论影响力;如何解读新闻事  相似文献   

7.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记者通过独立、全面、深入、系统、平衡、细致的调查,所完成的一种专门揭露内幕的深度报道.有时也称作揭丑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但可以反映深层问题,满足公众知情权,还起到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媒体改革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揭露报道类新闻,在社会上造成较为强烈的影响。有许多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但逐渐泛滥的揭露性报道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的报道。近年来,各类媒体上的揭露性报道越来越多,如揭露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黑学术风波、药厂黑幕、矿难调查等。事实证明,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媒体在一系列"黑"事件的曝光和解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过度的揭露性报  相似文献   

11.
张澜  连少英 《声屏世界》2004,(11):14-15
问题性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地揭露、揭示隐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逐渐兴盛起来。①问题性报道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其采访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上呈现的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一旦提到舆论监督,受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批评。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被媒体披露出来,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给被批评的个人和集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无端的损害。所以,媒体一定要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平衡,保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如今,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平衡报道"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笔者认为,所谓平衡,不仅包括监督与被监督的平衡,还包括内容的平衡和感情色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林鑫 《记者摇篮》2009,(11):50-5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电视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兴起,是新时期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电视与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电视媒体进行报道,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舆论监督的真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针砭时弊,倾听百姓心声的节日宗旨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欢迎,可以说,电视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较好的报道形式,而舆论监督是电视报道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是在一定的舆论基础上,借助媒体的广泛性、公开性,传播以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干预社会生活.形成舆论强势,从而迫使被监督者接受社会规范,改变既定作为的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政治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分配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新闻舆论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搞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就成为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搞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风险社会中负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其内容的震撼力也日益增强。新闻媒体在满足群众绅社会动态知情权的同时,也要孝虐社会大众的承受力等因素,注意把握负面新闻报道的尺度·在社会大众对负面消.忽的知情权以及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之阐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陈俊利 《记者摇篮》2006,(10):54-54,33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实现知情权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电视台生存于普通市民之中,直接面对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舆论监督的题材最为丰富,舆论监督的效果最为直接,舆论监督报道也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报道内容之一。但是,城市台的舆论监督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困局。城市台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是所在城市秩序网上的重要一环,上、下、左、右各相邻关系是城市台生存其中、难以摆脱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台舆论监督的主要阻力来源。同时,城市台在城市秩序网上的地位,也决定了舆论监督的种种困境。1、舆论…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以揭露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传入我国以后,对我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阵痛、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揭示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当前社会,它越来越展示出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和守望改造社会的能力。本文以《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深度报道为例,旨在从新闻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对调查性报道进行伦理学上的思考,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栾丽娜 《新闻传播》2009,(6):107-107
近年来,我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各种事物相互之间都还在调试阶段,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而媒体只有直面这些社会问题,或报道、或揭露、或分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受众心中树立权威和可信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针对各种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违法违纪事件进行的曝光性报道。由于它揭露时弊、鞭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