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爱哭的女孩向来没有好感,而当我看完这篇文章,一想到玫玫瘪嘴想哭的样子就一遍一遍地心疼。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这么一个人,她安静,不能跟你一起为你喜爱的动漫尖叫;她弱小,不能保证马上把眼泪收好;她黏人,看不懂你是否真的把她当朋友。当时光抚平你的鲁莽,让你终于学会端详这样一份竹马情谊,只希望在以后的平行时光里,你的真诚不再迟到。  相似文献   

2.
劬颉:先跟你说一说最近看一篇文章后的想法。这篇文章说了读大学的一对情侣,因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闹翻,毕业后天各一方。如今白发苍苍,又偶然相聚,他问她:“那晚敲你的门,为何不开?”她说:“我在门后等你,我要等你敲十下才开门,可是你只敲了九下。”于是两人后悔不迭。文章题目叫  相似文献   

3.
走自己的路     
本期所以同时编发王颖茹同学的两篇文章,想法有两点:一是她这两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对于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如此的写作水平,确实难能可贵;二是因为这位同学乐于并且善于思考同题。她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和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行思索,概括说,她是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索。愿这两篇文章能在广大中学生中引起反响:平时,你应该如何思考问题;人生之路,你应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4.
欣赏能产生奇迹 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赢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就是她的父亲。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的这篇文章,给她留字条:“深为感动,深为有你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以后,“眼泪夺眶而出”,挥笔写道:“等你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总有一种背脊发冷、心头发热的感觉,我敬重身残志坚、发奋有为的史铁生,更钦佩那位朴实、聪慧、坚强的伟大母亲.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母爱的光辉.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你冰冷的心田,照亮你人生的希望;这篇文章里更充满着一种母爱的力量,犹如冬夜里的火星,激活你沉睡的梦想,燃烧起你青春的激情,扬起你理想的风帆.母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个体,以她的不幸和苦难,以她的聪慧和刚强,以她的无言和至爱,为史铁生,也为我们演绎出一曲人生悲壮而辉煌的生命强音!……  相似文献   

6.
方柏林 《上海教育》2013,(17):56-57
她花了两个小时,写了一篇文章,说了她想买手机的原因。看完后,鬼使神差地,我不仅给她买了手机,还买了保护膜和保护套,甚至还买了一个手机支架。前不久,女儿突然提出要我给她买一个智能手机。由于担心这手机干扰太多,我就一直拖着没买。后来她说,我给你写一篇文章,告诉你我为什么想要这个手机,你看了之后再决定。于是,她花了两个小时,写了一篇文章,说了她想买手机的原因。看完后,鬼使神差地,我不仅给她买了手机,还买了保护膜和保护套,甚至还买了一个手机支架。  相似文献   

7.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总有一种背脊发冷、心头发热的感觉,我敬重身残志坚、发奋有为的史铁生,更钦佩那位朴实、聪慧、坚强的伟大母亲.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母爱的光辉.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你冰冷的心田,照亮你人生的希望;这篇文章里更充满着一种母爱的力量,犹如冬夜里的火星,激活你沉睡的梦想,燃烧起你青春的激情,扬起你理想的风帆.母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个体,以她的不幸和苦难,以她的聪慧和刚强,以她的无言和至爱,为史铁生,也为我们演绎出一曲人生悲壮而辉煌的生命强音!……  相似文献   

8.
“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那暗淡无光的失败者吗?”《献你一束花》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一位著名的体操选手多次夺得国际比赛的冠军,而这一次在奥运会上也完全有把握摘取冠军,登上“体操女王”的宝座。但是,出乎意料的失误令她失败了。失落的她  相似文献   

9.
曹金刚 《科技文萃》2004,(6):114-117
毫无疑问,一看到标题你就已经猜到了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而编者也相信,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的聪明才智可以帮助你识别并对溢美之辞心存感激,同时也可以提防某些图谋不轨者的"糖衣炮弹".  相似文献   

10.
让赞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评价,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学者在北欧访问期间,到当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问候之余,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女儿。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说:“你真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因她的漂亮而夸奖她,可是漂亮不是她的功劳,完全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孩子还小,不会分辨,你夸奖了她,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会看不起长相丑陋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还在怀孕的时候,老公看了一篇韩国的短文,说是有个小女儿,无论妈妈怎么教她,当别人问起,你是谁(或你叫什么名字),她都说“爸爸的女儿”。受这篇文章的鼓舞, 老公开始策划,如果我生个女儿,也一定把她教成“爸爸的女儿”。  相似文献   

12.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读到一篇文章《脱掉你的外套》,讲的是一个失意的女孩子坐在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暗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个不停,就好奇地问:“你笑什么呢?”小男孩说:“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后背是什么样子的。”女孩一怔,望着男孩得意的神情,她似乎忘记了刚刚的失意,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男孩说:“你看,那里有许多人在放风筝呢。”等那个男孩发觉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来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了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色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漂亮。…  相似文献   

13.
午睡     
伊织推荐杂志的老读者对李玉洁这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从2006年1月发表第一篇文章《小提灯》开始,她频频在杂志上亮相,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心,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因为严重的类风湿疾病而不得不休学在家的她,依靠阅读拓宽了自己的世界,依靠写作收获了快乐和满足。两年来,陪着她进步与成长,伊织觉得开心,也觉得欣慰。编发她最近的两篇习作,是被其中浓浓的母女情所打动,也想让大家感动这份感动。如果你被这两篇文章感动了,如果你有话想对玉洁说,可以去她的博客(http://ydhyujie.blog.sohu.com)坐坐,跟她交流交流哦!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是父母,正为家里的男孩的调皮而烦恼;如果你是老师,正为班里的男生的捣蛋而生气……那么,请你静下心来,读一读下面这篇在网络上疯传的文章。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关于这篇文章的相关结果超过1000万个,转载者更是不计其数,足以看出这篇文章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议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能细细研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启发并有所收获的。正像一位家长在转载时所说的那样:"当孩子真正地伤心到哭泣时,你就一定错了。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方式上,要么在手段上……所以,我要忏悔要检讨也要反省,也愿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不要犯我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张老师:我经常听老师说,文章的内容要集中,否则,一篇文章就像一盘散沙。那么,什么叫“内容集中”呢?能帮帮我吗?等待你的回信!你的学生小郭小郭同学:你的信我收到了,近来工作较忙,回信稍迟,请原谅。文章的内容不够集中,显得分散,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请你先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也是一个小学生写的。我的外婆已有80岁高龄,但仍然十分能干。炒菜一流听妈妈说:外婆年轻时是“五星级”大厨师,如今她烧的菜依然鲜美可口。她的招牌菜有茭白炒肉丝,茭白一刨,肉丝一煸,喷上酱油,十里飘香,鲜而不咸,味道鲜美也。外婆最…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22日的《生活周报》刊登了笔者的《教育孩子你知道多少》一文。不久收到了招远市张女士的一封来信,她说自己是一个8岁男孩的母亲,读了这篇文章很受启发,希望笔者能在教育孩子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她走出家教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朱帅 《中国德育》2012,(18):76-77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自从看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文章后,其中的这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荡。每天站在三尺讲台,行走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究竟给了他们一些什么?一天结束之后,我们将还给家长一个怎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沙莉洁女士是常年在中德心理医院工作的德国心理医生,这是她从德国《FAMI-LY》杂志上翻译过来的一篇文章,她希望这篇文章对中国年轻的父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从来不在文章中写自己的女儿,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曾几何时,女儿在报上竟也发表了几篇文章,这倒出乎我意料。我是在女儿寄给我剪报时才发现她发表文章的。“你怎么不早告诉我?”我问她。“早告诉你,你一定要拿去修  相似文献   

20.
“陆样样,你的作文发表了。《抄袭者的下场》写得真好。你什么时候投的稿,怎么没听你说过?”她一到教室,同学们便把她围得水泄不通。那篇《抄袭者的下场》赫然躺在她的课桌上。“天哪。这可怎么办?”她看到那篇文章,非但没有高兴,反而觉得这文章像块石头压在她心上,让她喘不过气来。上星期的事,又在她眼前浮现出来。那个星期天,她和朋友一起野炊,到了很晚才回家。直到晚上九点她才想还有一篇作文没做,便拼命构思,可就是一个字儿都不肯从笔下钻出来。万般无奈,她只好翻杂志,从上面抄袭了一篇去应付老师。可是她哪里会想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