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融危机预警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同时给政府带来巨额的预算支出,甚至可能引起政局的动荡,其代价之惨重无须赘述。金融危机总是由某种经济状态先行失衡而引发的,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立足点应该是对先行爆发的金融危机进行预警。纵观现有的金融危机预警理论和预警模型,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篇文章对金融危机预警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以期对相关研究作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参考,力求为中国的金融理论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货币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53个被研究的国家中就经历了158次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因为其对危机爆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破坏性,吸引了众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研究。PaulKrugman提出了国际收支危机模型,1984年RobertP.Flood和PeterM·Garber对Krugman的模型加以扩展和简化,开创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本文通过对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证明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已经不能够合理地解释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多次货币危机,并对货币危机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些危机爆发的共同国际因素。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凭借着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美元潮汐现象,引发美元的“涨潮”和“落潮”,导致世界各国经济极其不稳定,经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是建构超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人民币作为中国的主权货币,其国际化不应该像美元那样走完全国际化的老路,而应该走不完全国际化的道路,即短期内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充当计价、结算手段,长期内随着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构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了新的审视,结合最优货币区标准和危机产生的原因,在制度设计、工资弹性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发展现实差异和财政机会主义等方面对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泰铢跌至历史最低点,爆发了货币危机,并迅速波及邻国,最后引发了几乎席卷东南亚、东亚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亚洲和世界经济。这次危机告诫人们,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是威胁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并随着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我国内地虽未直接卷入这场危机,但我国的经济、金融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很多共同的特点,只是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同样存在金融风险,甚至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币制改革.1929年至1935年大危机期间,由于世界银价的剧烈震荡,中国经济不仅出现严重衰退,中国的银本位制度也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挽救货币危机,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实施废除白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改革.这次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货币改革,虽然使中国货币金融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但由于对作为硬通货的白银货币的彻底放弃,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8.
周俊 《华章》2008,(16):1-2
70年代末以来,货币危机理论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货币危机.以克鲁格曼模型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危机理论模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代货币危机的原因和机制.本文对有关货币危机理论文献及最新理论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定性。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自从1944年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斯顿森林召开货币金融会议签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协定后,当今世界的货币发行权就掌握在了美国的手中。1971年之前美国对全世界来说,  相似文献   

10.
危机预警系统是一种前瞻性的心理危机管理系统,是危机干预的前奏。通过总结国内高校的健全心理危机预警体制,分析危机预警体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发展性的特殊学生档案、探索心理危机爆发因素、设立班级心理巡视员、构建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四点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势在必行。尽管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给了美国应对危机的"备用轮胎",但当今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哪一种货币目前可以取而代美元:美元浴火重生、重构复兴,欧元可能因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亚洲货币尽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加大,但不改美元的主导地位。且储备货币多元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特里芬两难"困境,现时也不可能创立超国家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不改单级格局。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开放中的资本账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货币危机的博弈论分析框架(Metz模型)的修正,可探讨本币升值与开放中资本账户管理之关系.研究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资本账户开放度越高则本币升值压力越大,反之升值压力则越小;当资本账户开放度不变时,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则本币升值压力越小,反之升值压力则越大.这一结论相当程度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我国资本账户管理的基本原则:(1)拟维持资本账户开放度不变时,应加快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步伐;(2)拟稳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度时,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关于资本流动、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3)尽快建立起有效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实现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控,力求法律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依法防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虚拟资本是指各种有价证券,包括信用证券和公共有价证券两种形态。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深刻揭示了金融资产所特有的虚拟性质,揭示了经济周期性与金融危机的根源,揭示了货币流通与利率变动的内在规律。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宏观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产出效应有一定影响。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财政流失为切入点分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着重剖析明朝中后期实物财政向货币财政体制的转变.明政府未能建立相应的财政制度,导致财政管理纰漏丛生,财政流失严重,由此引发了财政危机,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中法实业银行是民国初年首家中外合办银行,初期凭借种种特权经营颇为顺利,但由于投机失败很快停业,其在中国发行的纸币顿时贬值,持有该行纸币的商民纷纷要求兑现,其他银行受此影响也发生了严重挤兑现象,很快引起了金融恐慌。为避免恶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各地银行公会积极筹垫款项,组织收兑该行纸币,由于银行公会组织有序、维持得力,最终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战略成因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调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金融危机的成因透过制度层面,结合全球经济和美国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金融危机是美元取得储备货币地位并脱离黄金,利用"特里芬难题"大量增发之后的必然结果。而美联储则刺激、放任房地产市场泡沫,实行"金融危机战略",以实现其吸收美元,遏阻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美元财富的目的。因此制度层面的金融危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监管加以调控,而全球经济层面的金融危机则取决于各国经济战略博弈。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数次金融危机的分析,着眼于FDI的利用在频发金融危机的新兴经济体中的影响,并考察新时期FDI的新形式,认为FDI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其利用缺乏合理的引导与监督,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国在利用FDI的同时要理性认识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谨慎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