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月的春天     
我最早知道生活书店和邹韬奋先生的名字,是我的七叔告诉我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有爱国思想,很喜欢读韬奋先生的文章,对韬奋的《萍踪寄语》特别喜欢。有一年暑假,我几乎每天要写出一段文字(包括日记或短文),让七叔给我修改、评判。因此,七叔也会讲到韬奋先生的思想和文笔,或是丰子  相似文献   

2.
近读俞润生著的《邹韬奋传》,情不自禁地回忆起40多年前的往事: 那是在 1946年9月,我正在辽东新闻工作学校学习新闻业务。课堂上由姜丕之校长讲着抗战七君子的故事,以邹韬奋等人的事迹阐述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文品和应走的道路;课余自修,贪婪地读着邹韬奋的《经历》《患难余生记》以及《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著作。动人的事迹很多,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作人作事,要有志气、有骨气,有浩然之气。韬奋是新闻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新闻领域,诞生了一批海外通讯作品,如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闻见录》、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刘思慕的《欧游漫忆》等,而邹韬奋的海外通讯在其中地位突出。从1933年至1935年,邹韬奋迫于国民党的压力流亡海外,期间陆续发回海外通讯,后集成《萍踪寄语》三卷和《萍踪忆语》一卷。对这些通讯,当时的人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当时的《新生》周刊称它是“充满了爱与力的新游记”;[1]周恩来在读了《萍踪忆语》后曾说,关于美国的全貌,从来不曾看过有比这本书所搜集材料之亲切有味和内容丰富的;[2] 廖沫沙在《记忆中的韬奋先生》一文中也说到过《萍  相似文献   

4.
走近韬奋先生———评《邹韬奋传记》□陈兴芜为纪念杰出的革命知识分子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一部近50万字的《邹韬奋传记》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已有的几本韬奋传记相较,此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一、资料详实。作者多次走访韬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者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者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6.
《出版科学》2004,(6):56-58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7.
韬奋年谱     
为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本刊特发表邹嘉骊的《韬奋年谱》(部分),内容主要是记述抗战期间邹韬奋1938年的历史活动。《年谱》引文所注“第×卷”,均系《韬奋全集》之卷数。⊙表示发表文章标题或摘要。本刊有若干删节。——编者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蹈奋逝世三十五周年,三联书店重新出版了《韬奋文集》和《经历》。重新出版的《经历》,是《经历》、《抗战以来》和《患难余生记》三种自传汇编本。今年下半年,还将出版《患难余生记》的手稿及新编图片集《民主战士邹韬奋》和改写的《韬奋先生的流亡生活》。上海韬奋纪念馆也将重新开  相似文献   

9.
上海出版《韬奋全集》据邹韬奋先生的女)L邹嘉马丽最近在上海披露,一部约800万字、共12卷的《韬奋全集》将于明年韬奋诞辰10O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加快进度,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已专j司拨款20万元予以支持。《全集》的稿件已...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24日,是父亲邹韬奋离开我们60周年。正在想,编了多年《韬奋年谱》,应该在60周年纪念时反馈给社会写点什么。巧的是,我有幸得到一份与公开发表的《邹韬奋先生遗嘱》不同的“遗嘱”。很值得书写报告大家。  相似文献   

11.
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报纸编辑、政论写作,还是报业管理、出版发行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建树。作为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他的旅游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堪称我国通讯发展史上的优秀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今天读来,仍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先生95周年诞辰。本刊发表潘大明《少年得此的是隽才》一文,介绍韬奋少年时代的一组作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04,(3):72-72
邹韬奋(1895-1944年)原名恩润,笔名韬奋。韬奋先生自己说,他最初随便取的“谷僧”笔名在上海《申报》上发表过文章(虽然至今还没有查到署名“谷僧”的文章)。早期编著、编译的《职业教育研究》等几种书,用的是“邹恩润”原名。后来就一直署名“韬奋”,并以此名行于世。郭沫若曾经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是以韬奋名字为句首的嵌字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  相似文献   

15.
飞花拾零     
邹韬奋和韬奋新闻奖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的笔名,是“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之意.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料》2006,(4):12-17
抗日战争期间,在邹韬奋先生亲自关心下,生活书店创办了《店务通讯》,这是一份很宝贵的出版史料。现在经韬奋纪念馆搜集整理后即将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本文原系生活书店《店务通讯》排印本的出版前言,本刊发表时加了标题,并稍有删节。同时,还刊出韬奋关于《店务通讯》一封很有意义的信———致各分支店经理的信,也是由韬奋纪念馆提供的,谨表谢意。———编者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南京政治学院招待所,我们访问了应邀来南京讲学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丁淦林。这位长期从事邹韬奋思想研究的新闻教育工作者,自1980年以来,先后主编出版了《人民的喉舌——邹韬奋论报刊》、《邹韬奋年谱》等书,发表了《韬奋小传》、《珍贵的遗产》等许多研究韬奋的专论。丁副教授说,“韬奋精神”可以归纳为“勤奋、拚搏、进取、提高”8个字。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8个字”开始了. 丁副教授先给我们找了一篇韬奋在1932年写的随笔,接着,他提笔在此文中“一息尚存,还是要干”8个字下,用红笔打上了个着重号说:“韬奋从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始到1944年去世止,在他身上,勤奋和拼  相似文献   

18.
拙作文学传记《以笔代剑的英雄邹韬奋》最近由河北省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应《中国记者》编辑部之约,谈谈我写作此书的经过和一些体会。领袖们的题词引起的思考我生长在韬奋故乡余江县。由于受韬奋先生思想的熏陶,于1958年7月考进了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追求和需要,使我倾心学习、搜集邹韬奋和他同时代著名记者的史料,一则名人轶事也剪贴起来。研究共性,寻觅个性。拉开历史的帷幕,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出现在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李玮 《编辑之友》2011,(6):95-97
从现有的教科书和我们主观的教学思维来谈新闻经典,可以说是已经有太多的"经典":斯诺《西行漫记》是新闻经典,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是新闻经典,史沫特莱《震撼世界的十天》是新闻经典,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是新闻经典……但是当我们试图站在"建学"的高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对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韬奋先生以自己卓越的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为中国进步新闻事业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上光辉的一页。他在新闻出版理论方面的重要见解和新闻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本文拟就韬奋先生报刊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做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第一,“大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