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新机遇,又带来新挑战,尤其使军队面临"去意识形态化"的危险。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意识形态性,传播和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主导性功能。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全面创新,从教育引导、价值取向、抵制渗透、教育介体、军营文化建设、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防范"去意识形态化"的现实威胁,打好军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2.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的权力核心与道义基础,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发展进路。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趋势下,世界领域的意识形态博弈更加隐蔽而激烈。基于此,应从多重维度加强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把握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条件,针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发展,健全新媒体信息安全防范及保障机制,并着力完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体系,以有效应对复杂信息洪流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意识形态主体的自主性、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影响了意识形态发展的格局、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执政党应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格局,强化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公众新媒介素养,注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新媒体安全,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对华的意识形态战略正经历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新媒体的转型。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植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大学作为文化建设高地、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地。要适应社会信息网络化的新特点、新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文化建设。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整个社会审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人们接触信息的门槛。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致使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信息生产和传播渠道逐渐多元,一定程度上代表技术升级,同时也潜藏着一定危机。比如,一些国外言论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我国网络空间,对我国网民的观念意识造成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是网民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新媒体多元信息的受众。大学生普遍存在信息甄别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迫在眉睫。近年间,国内高校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覆盖广度和教育深度,力求通过系统性教育工作,有效、有序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不仅要看到眼前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立足更深远的角度,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视角入手,分析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迎来机会,也遭到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被动在网络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主动在网络创造信息,缺乏对言论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弱化。在某种程度上缺少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缺乏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渗透能力及建设能力。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新模式,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占领网络主战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捷,而且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重要影响。新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媒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互动不足、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滞后、教育主体合力作用发挥不够等,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健全管理体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合信息,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搭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等对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旧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效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信息传播的高效化以及网络的公开化也使得国家的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加强对国民政治安全、意识安全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意识安全和政治安全素养,而这一素养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高校的思政教学。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正能量传播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网络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元化复杂信息和西方异质性意识形态的侵染,致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空前加剧。因此,必须在政治传播层面理直气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在文化抉择层面寻求文明基因的道义支持和价值支撑,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在场域空间维度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优化网络空间监测体系的舆情控导。从而与时俱进地勾勒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维向度,切实有效地维护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媒体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作用: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学;新媒体让大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德育学习。指出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高校需要控制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新媒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提出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势,加强德育教育的功能;建立新媒体作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文化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新媒体视阈下,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更主动、更迅速、更隐蔽,信息甄别工作更为困难,使得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驾驭新媒体,主动把握信息源,建好主题网站,加强舆论监督,从而推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弱化了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为其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通过掌握新媒体这一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符合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是任何国家维持政治秩序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对国家、民族与党的前途命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种类型、层次的学校都需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引领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引导其价值判断、行为范式,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更好地应对新媒体背景下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国家安全这一概念专注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发展,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内容得到拓展。除了领土安全外,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维系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发展中更高层级的安全问题。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关乎每一位人民群众,同时和经济、生态、信息、文化、科技等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意识形态安全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当前,伴随大数据技术发展,国家所需管控的信息渠道无限增加、信息数量与日俱增,对国家意识形态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创设了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境遇。在新媒体全面渗透下,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信息来源立体化、主体对话经常化和方法手段多样化的新特征。但浅阅读习惯、信息传播迅速及大众话语表达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必须积极转变理念,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提升思维能力,系统认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紧贴现实生活实际,充分调动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关照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安全指对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坚守和校园特色文化的打造不受威胁和冲击。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校园文化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安全研究,切实提升校园主体的综合素养,积极引领校园主流文化建设,掌握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保障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网络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威胁,而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决定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关系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从意识形态安全视角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着力点,从而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策略,以防范化解重大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背景下,各种组织都在刻意占领话语权,除了主流文化信息的传播,反面信息滋生、传播去中心化以及社会矛盾网络化扩散等影响着大学生对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重点分析了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强烈,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但根据调查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有政治信仰淡化倾向或政治信仰缺失,对社会矛盾或一些事件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些偏激。因此,高等学校亟待思考和加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积极影响;分析了目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健康主体意识受到了挑战;提出解决困境的四条可接受路径:大力推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权威网站,建立、健全高校新媒体管理小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与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灵魂。作为更深层次的安全范畴,意识形态安全对于维系国家政治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正面临来自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威胁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