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我去过小城富阳,人们都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这幅大作是元朝时,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因此有人称其为《无用师卷》.数百年过去,一代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画笔留下的画作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用。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此地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3.
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一般人认为他五十岁始学画。笔者认为黄公望虽是晚年成名,但学画时间应该是在他为吏的中青年时期。而黄公望五十岁前后发生的三件事(入狱、拜赵孟为师、入全真道)最终把他推到绘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此地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自豪。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然而几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当年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支又一支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却显赫起来,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并越来越为这座小城带来资金、带来财富、带来关注。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  相似文献   

5.
正1959年,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在筹划一项书画展时,无意间发现了黄公望的一幅画。经专家鉴定,这幅画便是其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作《丹崖玉树图》。本图无作者款印,由图中时人张翥的题款"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可知,此图应为黄公望所作。其上,另有陆行直、王国器、徐霖、无名氏等多处题款。裱边有明董其昌二跋,清  相似文献   

6.
<正>黄公望(1269—1354年),原姓陆,名坚。因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认温州黄氏为养父。黄氏90岁方立嗣,云:"黄公望子久矣。"(《录鬼簿》)遂名黄公望,字子久,后号一峰,晚号大痴。  相似文献   

7.
富春山居图     
<正>《富春山居图》始作于元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1350)完成,长639.9厘米,高33厘米,是大画家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用时六七年才画成,是黄公望最花心血的作品。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日茶饭不思,观赏临摹。临死前,他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亏得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把它抢  相似文献   

8.
董源与黄公望,两位都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董源生活在五代,其《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是我国关术史上少见的珍品。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及主张,对后人影响颇深。宋代米芾对其推崇备至,元代赵孟颊、高克恭及“元四家”几乎都从董源那变化出来,而最能将董源的江南画派发扬光大的则非“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莫属。黄公望遵循董源以造化为师的创作道路,以笔墨精湛,苍茫秀逸,澹远宏浑的艺术风格被董其昌称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画院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并拓展出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不但发扬光大了江南画派,而且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相似文献   

9.
得失之间     
有位七十岁的老先生,携一幅祖传名画参加电视台组织的鉴宝活动。他对主持人说,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可能值数百万,所以他总是战战兢兢地收藏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想拿来请专家作个鉴定。专家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非常肯定地认为,这幅画是赝品。主持人问老先生:“这个鉴定结果,一定会让您很失落吧?”老先生憨厚地笑了,说:“这样也好啊,至少以后不会再担心有人来偷这幅画,我就可以放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有时候失去可以比拥有更轻松。得失之间@潘喜乐 @佚名  相似文献   

10.
恽向对黄公望、倪瓒的评价之所以能落实到细微处,落实到笔墨上,这是基于他对黄、倪的理解深度,特别是倪瓒画中的简和逸气,黄公望画的笔墨及意境的追求上,使得其对黄、倪的绘画了解得更深更透切。恽向提出“气韵在笔而不在墨”,指笔乃出自天成,是决定气韵的内因;墨虽也是传达气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是附着在笔法之上的,笔是气韵生发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黄公望的大宗地位是在明末董其昌时代才确立起来的.由于其存世画迹不多,而且其最重要和可确认的十多件作品均集中在他晚年约70到82岁之间.本文通过分析黄氏存世可信画作,总结出从因式上看大体可分:雪景、“天池石壁”类型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仙山、九峰类型三种.这其中既有富于“自然”的成熟作品,也有一些是比较琐碎而有拙趣的画迹.在语言、文字、实践上大力推举黄氏的作品始于沈、文一脉画家,但对于董其昌等明末清初画家影响最深的恰恰是一些在今天已经失传的作品.沈、文与董、王对黄公望画不同风格的选择,造就了此黄与彼黄的差异.黄氏画作无论横幅、立轴,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审美风格倾向:一,简远萧散:取董源平淡天真之趣,“阔远”之境.二,繁茂重深:在宋画格局上稍变简疏.这充分说明黄公望的山水画正是在元代,李、郭与董、巨两种宋画风格融合的结果.在两种图式中,黄氏的折中意向十分明显,也就因为折中表达中才出现了成熟自然和稚拙建构的综合风格.  相似文献   

12.
《教学随笔》2010,(10):F0004-F0004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1"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2012年4月12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台湾青鸟新媒体艺术总监林俊廷作了题为"新媒体艺术与博物馆展示"讲座。林老师在讲述中以"实拟虚境于博物馆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以"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为例加以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4.
侯令 《少儿美术》2024,(1):31-32
<正>2023年10月,“2023杭州公望少儿美术作品展”在杭州市富阳区公望美术馆进行。一百多件美术作品多以装置的形式展现,充满了四个展厅,宏大的气势令人震撼。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经典与传承、儿童与生活、创新与实验。本文从每一部分中选取两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一、经典与传承《探古寻今童游宋画》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小学生的“守正创新”?我认为这幅作品的创作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学生们在欣赏宋代绘画的几幅经典之作后,把它们打散、解构、  相似文献   

15.
范美俊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1):83-85,73
美术界普遍认为: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文人画与宋代院体画为主流的画风大不相同,这是蒙元入主中原后给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绘画上变异的直接结果。但奇怪的是,元代画家的观念和对笔墨的追求与前代并无大异,这可以从黄公望所著的《写山水诀》中得到印证。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分析来管窥元画家、特别是黄公望本人的绘画观对前人的承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16.
“元四家”是指元末活跃在江浙一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画家。本文主要就其在山水画方面形成的风格分别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洲中心小学位于浙江省富阳市东洲街道,座落在风景秀美的富春江边,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地。学校于2010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达6000万元,这是迄今为止富阳市所有公办小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家有宝物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价值数百万的宝物,他总是战  相似文献   

19.
“元四家”是指元末活跃在江浙一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公望、王蒙、倪赞、吴镇等画家。本文主要就其四人在不画方面形成的各自风格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言及"中国古代十大名画",无论哪家版本,无论何种取舍,《富春山居图》必然名列其中。660年的传世旅程,却有360年的颠沛流离,或失踪,或腰斩,江湖飘泊,九死一生。这件稀世神品的传奇属性,更无他作能出其右!而近年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更是在它的传奇身世之上添加了一笔耀眼的亮色。2010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他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